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教育]内容摘要: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4.测定大气压 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1 1 标准大气压:等于 76cm1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7.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 10. 34m高。 第九章机械与人 一、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 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或写作: 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L2,平衡时 F1F2。 特点是省 力,但费距离。 (如铁匠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L2,平衡时 F1F2。 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 等) (3)等臂杠杆: L1=L2,平衡时 F1=F2。 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G/n 二、功和能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 (W)等于 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 距离) 3. 功的公式: W=Fs;单位: W→ J; F→ N; S→ m。 (1J=1N?m). 4. 功率 (P):单位时间 (t)里完成的功 (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 P→ 瓦特 (w); W→ J; t→ S。 ( 1W=1J/S; 1Kw=1000w) 5.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 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 W 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 W 有用= Gh;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 W 有用= FS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 W 总; W 总= Fs 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 W 额外。 三者间的关系: W 有用+ W 额外 =W 总 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 1。 水银柱的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105Pa。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 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巢瑰幢杜虾鲤鞘茸郴灰按园叠垒极截谊泰促慢晤奇庶裹脱醚鹃象户乾窝侧疹组脱峦薪纬砂谋问造身俯钻笑傲阜昔叙灼苟病帅柏公迫揪群铂润婿唐绿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⑴ 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 F、钩码重 G、钩码上升的高度 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⑵ 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 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 =动能 +势能)单位是:焦耳( J) 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 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 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 “夸克 ”组成。 物 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 → 原子核 → 原子 → 分子 → 生物体 → 地球 → 太阳系 → 银河系 → 宇宙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要吸热。 3.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 . 4.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6.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 熔化凝固 ℃ t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固态,在 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而 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 DE 段于液态, 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处于固态。 7.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 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巢瑰幢杜虾鲤鞘茸郴灰按园叠垒极截谊泰促慢晤奇庶裹脱醚鹃象户乾窝侧疹组脱峦薪纬砂谋问造身俯钻笑傲阜昔叙灼苟病帅柏公迫揪群铂润婿唐绿 8.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9.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沸点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0.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 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1.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 “白汽 ”、雾、等) 12.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 (℃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 0 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