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必修2实验总结内容摘要:

,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练习 9. (石门中学 07 届高三期末考).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提供的仪器制备溴乙烷。 126534H 2 O 已知: ①反应原理: NaBr+H2SO4(较浓) NaHSO4+HBr HBr+C2H5OH △△C2H5 Br+H2O ②反应物用量: NaBr(S)25g,无水乙醇 15mL,浓 H2SO4 30mL,水 15mL ③溴乙烷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密度 /g mL1 沸点 /℃ 溶解性 溴乙烷 38 难溶于水 乙醇 78 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烧瓶内液体的体积不小于烧瓶容积的 13 且不大于 23 ,则反应装置中,烧瓶容积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 50mL B. 150 mL C. 200 mL ⑵连接上述仪器的顺序是: 1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填数字)。 你认为反应后溴乙烷在 (填“烧瓶”或“烧杯”)中 ⑶根据反应原理水不是反应物,那么在反应物中加水的目的是 ① ② ⑷粗制溴乙烷常呈黄色,是因为溴乙烷中混有 ,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是。 ⑸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产品中含有溴元素 将乙醇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倒入烧瓶待用。 稀释浓硫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并加入 NaBr 搅拌均匀,加入盛有乙醇的烧瓶中。 连接分馏装置,冷却装 置,接收瓶中倒入冰水混合物。 实验过程中若混合物剧烈沸腾需降低温度。 在接收瓶中沉于底部的油状物质即为 C2H5Br。 实验七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在试管里加入 10%的 NaOH 溶液 2 mL,滴入 2%的 CuSO4 溶液 5 滴,再加入 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1. 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2. 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 3~ 5 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3mL 鸡蛋清溶液,加热第一支试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向第三支 必修 2 实验汇编 第 6 页 试管中加入甲醛溶液,观察现象。 在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葡萄糖 淀粉 蛋白质 鸡蛋清 结论:以上是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常用于检验和鉴别该物质,需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实验八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 20%的蔗糖溶液 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 3 滴稀硫酸( 1:5)。 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 5min。 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少量新制备的 Cu(OH)2,加热 3~ 5min,观察现象。 现象 解释 实验九 :金属的冶炼――铝热反应 步骤: 1.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 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 2.把 5g 炒干的氧 化铁粉末和 2g 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 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 ★铝热反应的操作和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大部分是穿插在推断题中。 要掌握铝热反应的操作,知道是固+固冶炼金属的方法,铝和 CuO、 Cr2O MnO WO3 都能发生置换反应。 练习 10.( 04 黑吉滇川渝湘鄂第 26 题)粉末状试样 A 是由等物质的量的 MgO 和 Fe2O3 组成的混合物。 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 A 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 B 生成; ②另取 20 g A 全部溶于 L mol 1L 盐酸中,得溶液 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 B 和溶液 C 反应,放出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 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 B; ④用 KSCN 溶液检验时,溶液 D 不变色。 请填空: (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