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内容摘要:
法: 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三) 三垫固定法: 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 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 上下移动 1cm,即扎带的拉力为 800g 左右(填空。 ) 布托牵引 (一) 颌枕带牵引 1) 适应证:无截瘫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 2) 操作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 3~ 5kg (二) 骨盆悬吊牵引 1) 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 、骶髂关节分离等 2) 操作方法:要求牵引重量 以 能使臀部稍离 开 床面 即可。 一侧 牵引重量为 3~ 5kg (三) 骨盆牵引带牵引 1)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受压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2) 操作方法:注意适当抬高床尾以增加反牵引力。 一侧 牵引重量为 5~ 15kg 五、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定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又称 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伏克曼缺血性肌挛缩等。 是 因各 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 神经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 164。 注: 筋膜间隔区由肌间隔、深筋膜与骨膜等组成 164。 注: 通常缺血 30 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 412h 后,则肢体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挛缩与运动丧失等表现 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 疼痛 :剧烈疼痛可视为最早且可能是唯一的主诉 2) 皮 温升高 :皮肤略红,肤温稍高 3) 肿胀 :早期不显著但有严重压 痛,并可感到局部组织张力增高 4) 感觉异常 :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 5) 肌力变化 :初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 6) 患肢远端 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发病时可正常;若发展,远侧脉搏逐渐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 (二) 全身症状:肌肉坏死的情况下出现 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 “P”症 164。 由疼痛转为无痛( Painless) 164。 苍白( 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164。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164。 肌肉瘫痪( Paralysis) 164。 无脉( Pulselessness) 各部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特征(简答。 ) (一)前臂间隔区综合征 1) 背侧间隔区 压力增高时,患部 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 与 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五个手指时引起疼痛 2) 掌侧间隔区 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与 屈指肌无力,被动伸 五个手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与 正中神经 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二)小腿间隔区综合征 1) 前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前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 有时皮肤发红,伸趾肌与胫前肌无力,被动 屈踝与 屈趾引起疼痛,腓 深 神经 支配区的 皮肤感觉麻木 2) 外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外侧肿胀 , 组织紧张,有压痛,腓骨肌无力,内翻 踝关节引起疼痛,腓 深浅 神经 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3) 后侧浅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后侧肿胀,有压痛,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无力,背屈踝关节 引起疼痛 4) 后侧深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远端内侧、 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张,有压痛,屈趾肌及胫后肌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 支配区的皮肤感觉丧失 治疗方法 : 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小 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一) 改善血循环:解除外固定及敷料;对疑是病人肢体不可抬高,因将降低局部 血压使症状加重; (二) 切开减压 :确诊后 最有效 的办法是立即切开深筋膜解压;越早越好且须将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 各论 一、 骨折( 诊察要点中基本都含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擦音、异常活动,可自动套入 ) 上肢骨折 1. 锁骨骨折 :多发生在 中 1|3 处,幼儿多见;以 短斜形骨折 为多,骨折后 内侧段 向 后上方 移 位, 外侧段 向 前下方 移位;诊断要点为骨折体征 +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患侧肘部,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固定方法为 8 字绷带固定法与双圈固定法 ,一般固定 4 周,粉碎性骨折延长至 6 周;练功重点为肩外展和旋转运动 2. 肱骨外科颈骨折 :位于解剖颈下 23CM 处,老年人多见; 可合并臂丛神经,腋动静脉损伤 ;临床类型为 外展型骨折(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内收型骨折(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多向外侧突起成角)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 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 12 周 3. 肱骨干骨折 :位于 外科颈下 1cm 至内外髁上 2cm,中 1|3 处骨折好发迟缓愈合和不愈合 ,中下 1|3 处骨折易并发神经损伤(桡神经); 上 1|3 骨折时 , 近 端向 前、内 移位, 远 端向上外 移位。 中 1\3 骨折时 , 近 端向 外前 移位, 远 端向 上 移位;夹板固定时 上 1|3 骨折要超过肩关节 , 下 1|3 骨折要 超肘关节 , 中 1|3 骨折 不超 过上下关节,特殊(固定期间可发生分离移位)。 4. 肱骨髁上骨折 : 前倾角 ( 3050), 携带角 ( 1015),肘后三角正常,多见于儿童;临床分型为 伸直型 (伸肘位,肱骨髁被推向后上方, 易并发血管神经损伤 ),屈曲型(屈肘位,肱骨髁被推向前上方); 伸直型 屈肘 90110 位固定 3 周, 屈曲型 屈肘 4060 位固定3 周 5. 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临床分型为 伸直型 (多见于 儿童 ,桡骨头向 前外方 脱出), 屈曲型 (多见于 成人 ,桡骨头向 后外方 脱出), 内收型 (多见于幼儿);诊断要点为可见尺骨成角畸形,特别要注意 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整复原则上为 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 ,伸直型屈肘位固定 45 周,屈曲型或内收型伸肘位固定 23 周后改屈肘为固定 6. 桡、尺骨干双骨折 :病因病机为 直接暴力 (横型或粉碎型骨折), 间接暴力 ( 桡骨骨折 +低位尺骨骨折 ), 扭转暴力 ( 高位尺骨骨折 +低位桡骨骨折 );屈肘 90 中立位固定,成人68 周,儿童 34 周 7. 桡骨下 1|3 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多见于成人;临床分型为第一型(桡骨干下 1|3骨折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 第二型 (桡骨干下 1|3 横断、螺旋或斜行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位传达暴力所致, 最常见 ),第三型(桡骨干下 1|3 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治疗上第一型按桡骨下断骨处理,第二型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第三型先整复尺骨弯曲畸形后整复脱位与骨折 8. 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远侧端 3cm 以内 的骨折, 掌倾角( 1015) , 尺偏角( 2025) ;临床分型为 伸直型 (科累式骨折,远端向 背 侧和桡侧移位 ,尺偏角减少), 屈曲型 (史密斯骨折,远端向 桡侧和掌侧移位 );诊察要点为背侧移位的 餐叉样畸形 和向桡侧移位的 枪上刺刀状畸形 9.。中医骨伤科总结
相关推荐
线支吊架情况; 3 疏水阀视脱水情况适当关小。 3) 吹扫 打靶 1 疏 水 完成后 , 底 点排凝阀,缓慢 开 大 蒸汽管网界区 第一道 隔断阀 ,对 管线进行小流量吹扫,同时安排人员 进行检查; 2 吹 扫 3 小时后停汽,检查管线热位移情况及管线支吊架、管托情况 ; 3 再次引汽暖管彻底脱水后,缓慢开大 蒸汽管网界区 第一道 隔断阀 , 对管线进行大流量吹扫 ; 4 大流量吹扫 610
性。 技术成熟 多路由、多通道、自愈环等多种保护手段保证网络高安全性。 接口标准化 使用国际通用的 RJ45 等标准接口。 价格优惠 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网络覆盖广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服务以客户为本 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的通达能力 ■ 适用客户 主要面对对宽带、线路质量、安全性等要求高的客户,如企业集团、党政机关、公检法、工商税务、金融证券、教育、企业集团等集团客户。
[ ]。 [ ] ,可以实现某些逻辑功能。 [ ] 触发器具有计数功能, D 触发器可以构成寄存器。 [ ] 可以实现逻辑函数的逻辑功能。 [ ] 体现了集中电路满足能量守恒原理。 [ ] ,而对负载本身没有意义。 [ ]。 [ ]。 [ ]。 [ ]。 [ ] 四、名词解释 : 第 4 页共 18页 系统 五、计算题 : ,已知电感电流 ,试求电源提供的电流 i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设开关
金将被没收: 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销或修改其投标文件; 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 10 日历天内,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协议书或未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交足额履约保证金; 投标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投标的; 投标人扰乱招标秩序,致使招标活动中断的; 因中标人的违法行为导致中标被依法确认无效的; 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
统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中医药人员比例应占 60% 以上。 训两年以上的比例达到 60% ,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工作 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医院逐步调整科室负责人,使之符合相关规定。 三、 临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 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 位,松开衣着,暴罐拔火罐部位,保暖 定 穴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 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 1— 2 周后迅速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