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赛前学习资料含答案内容摘要:
状态图中,代表三个纯氧化物及其相应的纯氧化物的熔点状况的是 ( A )。 A.三个顶点 B.三条边 C.三个角部 ( C )是酸性氧化物。 A. SiO MnO B. MgO、 CaO C. SiO P2O5 37.铁水中 (B )含量过高,会使石灰加入量大 易造成喷溅。 A. Mn B. Si C. P 38.钢中 C 与炉渣中 (FeO)反应是一个 ( B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不吸热也不放热 39.脱氧剂的加入顺序为 ( B )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 A.先强后弱 B.先弱后强 C.两者都可以 40.泡沫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炉渣温度高 B.炉渣温度低 C.大量的 CO 气体弥散在炉渣中 41.在 (TFe)相同条件下,复吹与顶吹转炉相比,磷的分配比 (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42.炉渣中 ( C )含量大对脱硫有利。 A.二氧化硅 B.三氧化二铝、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 C.氧化钙和氧化锰 43.钢中铝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是 (D )。 A.细化晶粒,增加强度 B.细化晶粒,提高抗腐蚀性 C.降低抗腐蚀性 D.细化晶粒,改善冲击性能 44. Al2O3 的熔点为 ( D )。 A. 1100℃ B. 1539℃ C. 1650℃ D. 2030℃ 4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纯铁液的密度 (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46. [FeO]+[C]= [Fe]+{CO}是 ( A )反应。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47. ( C )氧化物的熔点最高。 A. MgO SiO2 B. CaO SiO2 C. 2CaO SiO2 48.脱氧元素的脱氧按下列顺序增强 ( C )。 A. Al< Si< Mn B. Si< Mn< Al C. Mn< Si< Al 49.钢中加入适量的铝除了脱氧作用外,对晶粒有 ( A )作用。 A.细化 B.粗化 C.无 50.使用复合脱氧剂使脱氧元素的能力 ( A )。 A.提高 B.降低 C.无大变化 5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吹炼中磷铁水时,铁水中发热能力最大的元素是 (C )。 A.硅 B.磷 C.碳 52.氧气顶吹转炉操作中,兑入炉内的铁水其物理热 ( C )于化学热。 A.高 B.低 C.相近 53.炼钢生产过程中,无论碱度高低,炉渣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 B )。 A.增大 B.变小 C.无变化 54.炼钢生产过程中,钢液中含碳量低时钢液中含氧量 ( A )。 A.增加 B.减少 C.无变化 55.氧 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的脱硫量可达到 ( B )。 A. 10% B. 40% C. 80% 56.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吹炼一般钢种时,通常采用 ( A )。 A.沉淀脱氧 B.扩散脱氧 C.真空脱氧 57.根据非金属夹杂物在材料热加工温度下相对变形程度的不同,可将非金属夹杂物分为三类,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这三类 ( D )。 A.脆性夹杂物 B.塑性夹杂物 C.半塑性变形夹杂物 D.硅酸盐夹杂物 58.下列夹杂物中哪个属于脆性夹杂物 ( A )。 A. Al2O3 B. MnS C.尖晶石类氧化物 D.铁锰硅酸 59.对夹杂物进行显微评定时,根据 ASTM 和我国国家标准 GB1456189 将夹杂物分为四类,以下哪个归类是不正确的 ( D )。 A. A 类硫化物 B. B 类氧化铝类夹杂 C. C 类硅酸盐 D. D 类氮化物 60.转炉冶炼的前期脱碳反应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 B )。 A.渣中氧化铁低 B.熔池温度低,钢液搅拌不良 C.碳同氧亲和力低于硅、锰于氧的亲和力 60.转炉脱碳速度与渣中氧化铁的关系是 ( A )。 A.脱碳速度快,则氧化铁消耗越快 B.渣中氧化铁 含量越低,则脱碳速度越低 C.渣中氧化铁含量越高,则脱碳速度越快 61.氧化物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气体的压力即称分解压,如果氧化物愈稳定则 (B )。 A.分解压增大 B.分解压愈小 C.与分解压大小无关 62.操作氧压过低,对吹炼造成影响有 ( A )。 A.熔池搅拌减弱,渣中 TFe 含量过高,氧气利用率降低 B.熔池搅拌减弱,渣中 TFe 含量过低,氧气利用率升高 C.熔池搅拌减弱,渣中 TFe 含量过低,氧气利用率降低 62.按照各元素与氧亲和能力大小,下列各元素的脱氧能力强弱顺序为 ( A )。 A. Al、 Si、 C、 Mn B. Si、 Al、 C、 Mn C. C、 Si、 Al、 Mn 63.转炉脱磷的热力学条件主要有 ( A )。 A.高碱度、高 (FeO)、大渣量和低温度 B.高碱度、低 (FeO)、大渣量和高温度 C.高碱度、高 (FeO)、大渣量和高温度 64.有关氢在铁液中的溶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氢在铁液中的溶解是放热反应,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锰、镍、钼、铬、钴等元素能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C.钛、铌、锆和稀土元素可使氢在铁液中的溶解度激增 65.在 1600℃ 时,与含量为 1%Si 相平衡的钢液中的 w[o]%为 ( C )。 A. B. C. 65.一般来说,铝是较强的脱氧元素,但其含量超过一定值后,钢中氧含量不但不会再降低,反而会升高,这个数值是在 ( B )左右。 A. % B. % C. % 66.下列标准代号中, (A )是国家标准代号。 A. G(B) B. Y(B) C. W(B) 67.复吹转炉炼钢吹炼后期供气量应比吹炼中期 ( C )。 A.底吹气量小 B.底吹气量相同 C.底吹气量大 68.高合金钢是指合金总量 ( A )的钢。 A.> 10% B.< 5% C. 5~ 10% 69. ( C )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焊接性,强度和硬度差。 A.钢 B.生铁 C.纯铁 70.磷在钢中是有害元素,它主要是降低了钢的 ( A )等性能。 A.磁性和韧性,冷加工及焊接 B.切削,冷加工及防腐蚀 C.塑性,韧性,切削及热处理 71.用碳化硅作脱氧剂应注意 ( C )。 A.增碳 B.增硅 C.增碳和增硅 72.顶吹转炉用氧纯度要求应在 ( C )以上。 A. 95% B. 99% C. % 73.真空脱碳反应式为 ( A )。 A. [C]+[O]= {CO} B. [C]+2[O]= {CO2} C. [CO]+[O]= {CO2} 74.使用天然气,煤气等各种燃气时应该 ( B )。 A.先开气,后点火 B.先点火,后开气 C.边开气边点火 75.转炉未燃法烟气主要成份是 ( A )。 A. CO B. CO2 C. N2 76.钢水中气体主要来源于 ( A )。 A.金属炉料 B.炉气中吸收 C.炉衬 77.氢 与氮在钢液中都是以 ( B )形式溶于钢水中的。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78.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塑性和冲击韧性 ( C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79.底吹供气强度单位为 ( A )。 A. m3/t min B. m3/t C. m3/min 80.钢中“白点”是金属的内部 ( A )。 A.裂纹 B.异物 C.渣子 81.钢的碳含量较生铁低,所以 ( B )。 A.硬度高于生铁 B.塑性好于生铁 C.焊接性能不如生铁 82.向转 炉中加入 ( C )可以暂时提高炉渣氧化性。 A.萤石 B.活性石灰 C.矿石 83.镇静钢在钢包中回磷现象比沸腾钢和半镇静钢 ( C )。 A.相差不大 B.弱的多 C.严重的多 84.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一般应控制在钢水液相线以上 ( B )。 A. 5~ 10℃ B. 10~ 20℃ C. 30~ 40℃ 85. ( A )是真空下最理想的脱氧剂。 A.碳 B.硅 C.铝 86.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 ( A )。 A. Fe2O3 和 Fe3O4 B. FeO 和 Fe3O4 C. FeO 和 Fe2O3 87.转炉出完钢后喂铝线的脱氧方法是 ( A )。 A.沉淀脱氧 B.扩散脱氧 C.真空下脱氧 88.物料平衡计算中,加入炉内参与炼钢过程的全部物料,除铁水、废钢、渣料外,还包括 ( C )。 A.氧气 B.被侵蚀的炉衬 C.氧气和炉衬 89.碳氧乘积 m= [%C] [%O],在一定温度下的 m 是一个常数,它表示金属熔池中碳氧的数量关系。 在 t= 1600℃, Pco= 时, m= ( A )。 A. B. C. 90.炉渣中下列化合物熔点最高的是 ( B ) A. CaO SiO2 B. 2CaO SiO2 C. 3CaO 2SiO2 91.挡渣球的密度是影响挡渣球命中率与及时挡渣的关键因素,挡渣球的密度一般为 ( C )g/cm3。 A. ~ B. ~ C. ~ 92.在碳、硅、锰和硫等四个元素中,对纯铁凝固点影响最大的是 (C )。 A.锰 B.硅 C.碳 D.硫 93.碳能够提高钢的( C )性能。 A:焊接 B:耐蚀 C:强度 94.连铸结晶器的主要作用是( C )。 A.让液态钢水通过 B.便于保护渣形成渣膜 C.承接钢水 95.石灰在熔渣中溶解的基本熔剂是( B )。 A. MnO B. FeO C. MgO D. CaF2 96.下列氧化物中属酸性氧化物的有 ( D ) A. CaO B. Al2O3 C. MgO D. P2O5 97.下面哪些不是转炉终点钢水含氧量的影响因素 (B )。 A.终点碳含量 B.碱度 C.渣中( FeO)含量 D.温度 98. 1600℃, 1atm 下碳氧积 m=,当钢水含碳量为 %时,其理论平衡氧含量为 ( D )ppm。 A. 1000 B. 100 C. D. 625 99.实践证明入炉铁水 Mn/Si 比值为 (B )时,可以改善化渣,有利于脱 S 以及提高炉衬寿命。 A. 4~ 7 B. ~ C. 20~ 30 D. ~ 100.影响石灰熔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炉渣组成、温度和石灰的活性度,活性石灰的活性度应大于 ( C )ml。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111. ( D )元素能降低硅钢的铁损,改善电磁性能。 A.磷 B.硫 C.碳 D.锰 112.硫引起钢的“热脆”,主要影响高温脆性曲线中 (B )钢的塑性。 A. 1300℃以上 B. 90~ 1300℃ C. 700~ 900℃ D. 700~ 1300℃ 113.为了利用铸坯切割后的 ( C ),开发了铸坯热送和连铸连轧工艺。 A.钢水过热 B.凝固潜热 C.物理显热 D.潜热和显热 114.以下元素加入钢水中能起到沉淀强化作用的是 (A )。 A. Nb; V; Ti B. Nb; V; Cu C. Al; V; Cu 115.当碳含量不高 (< %)时, %~ %以下的锰对焊接性能影响不大,当锰含量继续增加时,焊接性能 ( B )。 A.变好 B.变坏 C.不变 116.顶底复吹转炉想提高脱 C 速度,底吹气量要求 ( C )。 A.小些 B.适中 C.大些 117.在合金化过程中,锰、硅增加时钢液的粘度会 ( B )。 A.增加 B.降低 C.无影响 118.转炉炉型是指 ( B ) A.炉壳形状 B.由耐材砌成的 炉衬内型 C.生产过程中转内衬形状 答案: 119.连铸操作中,盛钢桶采用吹氩的长水口保护浇注的主要作用是 ( C ) A.减少钢流温度损失 B.使中间包钢水成分、温度均匀 C.防止钢水二次氧化 120. LF 炉投产后,面临的最主要质量问题是: ( B ) A.回硫 B.回磷 C.增碳 12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脱碳速度越快。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赛前学习资料含答案
相关推荐
成。 7. 检测工程师工作职能 在项目总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及试验方法。 验证到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和试验,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及物理性能试验,无条件检测的项目,及时外送。 做好砼强度的月均方差统计及日均方差抽检,运用统计技术分析砼强度波动情况,掌握砼质量动态,如发 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 妥善做好各类试验资料的记录
作业。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 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
斑迹磨光,在将墙面清扫干净。 7. 涂刷涂料: 1.刷涂法:涂料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要将排笔上的浮毛和不牢固的毛 去掉,涂料使用前要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漆刷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用砂纸磨光,清扫干净。 2.滚涂法:将蘸取涂料的毛辊先按“ W”方式运动将涂料大致涂在基层上,然后用不蘸涂料的的毛辊紧贴基层上下、左右来回滚动,使涂料在基层上均匀展开。
对高压设备的操作,检修必须执行 “ 两票 ”制度。 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 1)在转动直流电动机进行工作时,电动机应处于低速爬行状态。 ( 2)工作时不许戴手套,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一人在控制柜监视电压、转速等参数。 33 ( 3)严禁使用 金属做风管头。 、保险丝必须与被保护电气设备容量安全系数相等。 ,须符合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不得用 220V 电压为手提灯照明
炉操作及控制要求1) 筛炉是指从进最后一包热铜锍到尽渣完毕的整个过程,通过向炉内加入适当熔剂,除去熔体中的残铁,得到品位为70%以上的白冰铜(Cu2S),确保二周期的顺利进行。 筛炉前一包料(即一周期的最后一包料)要加足熔剂造尽渣。 控制好炉温,并且炉口要翻小花时放渣。 2) 筛炉补加熔剂要十分准确,发现火焰有少许紫红色,应停止加熔剂。 待时间吹够,熔剂完全熔化,炉温升至125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