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第二版王化祥复习题答案内容摘要:

测压原理。 当开口端通入被测压力后 , 非圆横截面在压力 p 作用下将趋向圆形 , 并使弹簧管有伸直的趋势而产生力矩 , 其结果使弹簧管的自由端产生位移 , 同时改变中心角。 1 什么是霍尔效应、应变效应、压阻效应、压电效应。 霍尔效应:把一块霍尔元件置于均匀磁场中,并使霍尔片与磁感应强度 B 的方向垂直,在沿着霍尔片的左右两个纵向端面上通入恒定的控制电流 I,则会在霍尔片的两个横向端面之间形成电位差 VH,此电位差称为霍尔电势。 应变效应:导体在产生机械变形时,电阻要发生变化,即当它拉伸时,电阻值要增大;受到压缩时,电阻值减小。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应变效应。 压阻效应:单晶硅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压阻效应。 电阻相对变化量: 压电效应: 某些电介质沿着某一个方向受力而发生机械变形 (压缩或伸长 )时, 其内部将发生极化现象,而在其某些表面上会产生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此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1 应变效应与压阻效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 应变筒式压力计为什么要接成电桥的形式。 原理: 在被测压力的作用下,圆筒发生应变,通过粘贴在弹性筒表面的电阻应变片把应变转换成电压输出, 弹性元件 变换放大 机构 指示机构调整机构P弹性压力计组成框图  21 dRdRLLRR d21dd )+(=  1 压力表的选用原则及选用步骤分别是什么。 压力仪表的选用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进行合理选用。 包括三个步骤: a 仪表的量程选择; b 仪表的精度选择; c 仪表类型选择。 第三章 温度测量 温标是 什么。 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其中国际实用温标规定了哪些内容。 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和利于传递,需要建立一个衡量温度的统一标准尺度,即温标。 经验温标,热力学温标,绝对气体温标,国际实用温标和国际温标 温标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国际实用温标和国际温标 IPTS 一 90 温标 重申国际实用温标单位仍为 K; 热力学温度( T)与摄氏温度( t)之间的换算关系: T = t + ; 热电效应的定义。 回路中的热电势由哪两部分组成。 热电效应: P111 包括接触电势,温差电势 热电偶测温回路定律及证明、应用。 常用的标准化热电偶的名称、分度号以及主要特点。 a. 铂铑 10 一铂热电偶 (分度号: S) 由直径为 以下的铂铑合金丝 (铂 90%,铑 10% )和纯铂丝制成。 属贵金属热电偶。  具有较高的复制精度,且测量准确度较高,可用于精密温度测量。  S 型热电偶在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 1300℃以下范围内可长时间使用。  主要缺点:  金属材料的价格昂贵;  热电势小,而且热电特性曲线非线性较大;  在高温时易受还原性气体所发出的蒸气和金属蒸 气的侵害而变质,失去测量准确度。 b. 铂铑 30 一铂铑 6 热电偶 (B 型 )  具有 S 型热电偶的各种特点。  两个热电极都是铂铑合金,提高了抗污染能力,其长期使用温度可达 1600℃。 主要缺点: 热电势很小 (在所有标准化热电偶中热电势为最小 ),当 t≤ 50℃,热电势小于 3μ V,因此在测量高温时基本可不考虑自由端的温度补偿。 c. 镍铬一镍硅热电偶 (K 型 ) 使用十分广泛的贱金属热电偶,热电丝直径一般为 ~。  热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可在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长时间地测量900℃以下的温度。  K 型热电偶具有 复现性好,产生的热电势大,而且线性好, 价格便宜等优点;  测量精度偏低,但完全能满足一般工业测量要求。  主要缺点:  不宜用于还原性介质中 ,热电极会很快受到腐蚀,在还原性介质中应用,只能用于测量 500℃以下的温度。 d. 镍铬一铜镍合金热电偶 (E 型 ) (镍铬一康铜热电偶)  热电势大,在所有标准化热电偶中为最大,可测量微小变化的温度。  对于高湿度气体的腐蚀不甚灵敏,宜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或湿度环境较高的纺织工业中使用。 缺点:负极 (铜镍合金 )难于加工, 热电均匀性比较差, 不能用于还原性介质中。 — 康铜热电偶,分度号 T 热电偶的热电势略高于镍铬 镍硅热电偶,约为 43μ V/℃。 复现性好,稳定性好 ,精度高,价格便宜。 缺点是铜易氧化,广泛用于 20K~ 47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