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线可通过改变设定值(如设定值由 50%变为 60%)来获得。 (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PID)控制 1)、在 PI 调节器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再引入适量的微分作用,即把 D 打开。 然后加上与前面实验幅值完全相等的扰动,记录系统被控制量响应的动态曲线,并与实验步骤(二)所得的曲线相比较,由此可看到微分 D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选择合适的δ、 Ti 和 Td,使系统的输出响应为一条较满 意的过渡过程曲线(阶跃输入可由给定值从 50%突变至 60%来实现)。 3)、用计算机记录实验时所有的过渡过程实时曲线,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绘制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2)、用接好线路的单回路系统进行投运练习,并叙述无扰动切换的方法。 3)、 P 调节时,作出不同δ值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4)、 PI 调节时,分别作出 Ti 不变、不同δ值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和δ不变、不同 Ti值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5)、画出 PID 控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微分 D 的作用。 6)、比较 P、 PI 和 PID 三种调节器对系统余差 和动态性能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线路接好后,必须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接通电源。 2)、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启动计算机系统和单片机控制屏。 3)、若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系统失控,不能达到设定值。 湖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案 教研室主任(签名) 备课日期 2020 年 10 月 30 日 授 课 班 级 电气 S03 4 班 电气 S03 2 班 授课日期 星期 周 1 10 1 10 课题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准备 看书 写教案 教学目的 与要 求 掌握简单控制系统参数的设置 授课方式 讲授 教学过程 (检查复习,教授听课,巩固复习,课堂小结,安排作业) 教授听课 课堂小结 第四节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简单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元件、调节器和执行器等环节组成,是对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的单回路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其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和投运,能满足一般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简单控制系 统分析、设计方法是其他各类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在选择控制方案时,只有当简单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时,才考虑采用其它教复杂的控制方案。 一、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首先要确定控制过程,然后才进行系统设计。 控制过程是由工艺决定的,必须结合过程特性的分析,明确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主要扰动。 控制系统设计时,从设计任务的提出到系统投入运行,一般都要经过从理论设计到实践,再根据实践修正设计方案的多次反复。 1.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A.控制方案的设计 包括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计说明书。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是描述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图纸文件。 在工艺流程图上反映出被控变量、测量点的位置和控制手段的实现方法,以及各个控制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指导思想、工艺流程和环境特征、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方案的确定、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B.工程设计 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系统设计、信号及连锁保护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时要结合实际经济情况、从简单、实用出发。 C.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 过程控制系统中,仪表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信号线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D.调节器参数整定 必须将调节器参数整定 合适,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2.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A.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B.选择控制方案 C.建立系统框图 D.进行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 E.实验和仿真 二、控制方案设计 1. 被控变量的选择 2. 操纵变量的选择 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A.放大系数 K0 的影响 B.时间常数 T0 的影响 C.纯滞后的影响 操纵变量选择的原则: A.操纵变量应是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 K0 教大者。 B.应使扰动通道的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适当小一些。 C.控制通道 纯滞后的时间越小越好。 D.须考虑工艺上的合理和方便。 3. 检测变送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在控制系统中是测量结果获取和传送的重要环节。 4. 控制器调节作用的选择 A.控制规律的选择 主要根据过程特性和要求来选择:位式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B.调节器作用方向 三、调节器参数的工艺整定 简单控制系统可以看作由广义过程和控制器所构成。 调节器参数整定主要有理论整定法和工程整定法。 1. 经验法 首先把比例作带确定,待过渡过程基本稳定,再加入积分作用消除静差,最后加 入微分作用提高控制质量。 大致步骤为: A.在 TI=无穷大、 TD=0 时,比例适当时投入运行。 B.曲线震荡频繁,则减少比例度;否则增大比例度。 C.加入积分作用。 D.加入微分作用。 2. 衰减曲线法 3. 邻界比例度法 湖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案 教研室主任(签名) 备课日期 2020 年 11 月 05 日 授 课 班 级 电气 S03 4 班 电气 S03 2 班 授课日期 星期 周 1 11 1 11 课题 计算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看书 写教案 教学目的 与要 求 了解计算机在过程控制中的技术 授课方式 讲授 教学过程 (检查复习,教授听课,巩固复习,课堂小结,安排作业) 教授听课 课堂小结 第五章 计算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过程控制中承担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调节器)的任务,实现全天候地对生产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采样,迅速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打印和显示生产工艺过程的统计数据和参数,输出各种控制命令。 一、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首先要确定控制过程,然后才进行系统设计。 控制过程是由工艺决定的,必须结合过程特性的分析,明确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主要扰动。 控制系统设计时,从设计任务的提出到系统投入运行,一般都要经过从理论设计到实践,再根据实践修正设计方案的多次反复。 3.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A.控制方案的设计 包括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计说明书。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是描述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图纸文件。 在工艺流程图上反映出被控变量、测量点的位置和控制手段的实现方法,以及各个控制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指导思想、工艺流程和环境特征、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方案的确定、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B.工程设计 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系统设计、信号及连锁保护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时要结合实际经济情况、从简单、实用出发。 C.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 过程控制系统中,仪表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信号线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D.调节器参数整定 必须将调节器参数整定合适,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A.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B.选择控制方案 C.建立系统框图 D.进行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 E.实验和仿真 二、控制方案设计 5. 被控变量的选择 6. 操纵变量的选择 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A.放大系数 K0 的影响 B.时间常数 T0 的影响 C.纯滞后的影响 操纵变量选择的原则: A.操纵变量应是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 K0 教大者。 B.应使扰动通道的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适当小一些。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