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写 1 篇(本)以上 张敬斋 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 2.参与 软件开发 技术指导 3.主持《 物联网技术 》课程建设 4.赴国内外 进修 物联网软件设计 新技术 5.参与科技服务活动 6.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活动 1. 指导 1 名青年教师 2.取得培训证书 3.完成《 物联网技术 》课程建设 4.担任技术总监 5.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徐超 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与国内学术交流 2.赴国内外进修 物联网研发 新技术 3.参与《 传感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 》课程资源库建设 5.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活动 1.取得培训证书 2.完成《 传感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 》课程资源库建设 3.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王勇 1.参加教 育部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国内学术交流 2.担任 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实训)中心 副主任 3.赴国内外进修 物联网施工 新技术 4.进行 物联网应用技术 社会培训 5.主持《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资源库建设 6.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活动 1.取得培训证书 2.完成培训 60 人次以上 4.完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资源库建设 5.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陆玉阳 1. 中矿智慧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职 锻炼 2.参加教育部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国内学术交流 3.参与《 物联网技术 》课程 资源库 建设 4.赴国内外进修 物联网产 品调试 新技术 5.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活动 1.取得培训证书 2.完成《 物联网技术 》课程资源库建设 4.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于本成 1. 徐工集团顶岗 锻炼 2.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3. 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安装 4.参与《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 资源库 建设 1.取得培训证书 2.完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 资源库 建设 3.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 设 12 王永 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2.参与《 物联网技术 》课程 资源库 建设 3.赴国内外进修 物联网应用 新技术 4.参与科技服 务活动 1.取得培训证书 3.完成《 物联网技术 》课程资源库建设 4.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韩永印 1.参加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 2.参与《 传感器节点设计与调试 》 课程资源库建设 3.参与 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 实训 ) 中心建设 1.取得培训证书 2.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3.完成《 传感器节点设计与调试 》课程 资源 库建设 张雪松 1. 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 顶岗锻 炼 2.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3.参与《 ERP 原理与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 4.赴国内外学习 嵌入式软件开 发 新技术 5.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活动 1.取得培训证书 2.完成《 ERP 原理与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 3.发表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 1 篇(本)以上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 企业聘请在 物联网技术应用 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专家 2 名 ; 从 中矿煤矿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聘请知名的 物联网技术 专家 丁恩杰 教授为特聘专家,充分发挥 丁恩杰 教授在 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 方面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从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聘请全国知名的 计算机 专家 何炎祥 教授为特聘专家,充分发挥其在 计算机 方面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要求特聘专家 能解决 物联网产品生产 、 产品安装调试 、 系统集成 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能独立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能主持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制定兼职教师聘用计划,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 依托 徐州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聘请 江苏电信 、 江苏移动 、 金蝶软件徐州有限公司 等企业经验丰富的 20 名兼职教师, 使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45%以上 , 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 工程师 工作站建设。 由教研室对 兼职教师集中培训,让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公开课,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 “专兼互培、双向交流 ”制度,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见表 437)。 表 437 兼职教师建设规划一览表 兼职教师类型 兼职教师方向 从 事 工 作 企业行业专家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类 1.开发课程体系 2.编写校本特色讲义 3.建立教学资源库 4.指导实训基地建设 自动化技术 类 企业行业技术骨干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类 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 设 13 兼职教师类型 兼职教师方向 从 事 工 作 自动化技术 类 5.承担实践教学 6.专题讲座 7.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企业行业能 工巧匠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类 自动化技术 类 4.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 (表 438) 表 438 师资队伍建设 经费预算 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省级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徐州工程集团等 其他投入: 学院自筹 合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师资 队伍 建设 1.专业带头人 2 2 2 6 3 3 3 9 3 3 3 9 24 2.骨干教师 2 2 2 6 5 5 5 15 5 5 5 15 36 3.兼职教师 4 4 4 12 5 5 5 15 3 3 3 9 36 小 计 8 8 8 24 13 13 13 39 11 11 11 33 96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 “校中厂 ”、 “厂中校 ”建设 ,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局 面 ; 1. 成立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与徐工科技、徐州华裕物流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徐州中矿智慧物联网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江苏移动徐州分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在此基础上由企业派专家、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和学院一起组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该理事会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工作计 划,确 定工作项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 案、 课程体 系 、 课程图 432“政企行校”四位一体合作机构图 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 设 14 标准、教学改革 、实 践环节 、人 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 、过 程共管 、质量共评 ,达 到共同发展。 专业政行企校合作机构图见图 432。 该委员会设立主任 1 人(企业),执行主任 1 人(学院),委员 11 人(其中企业委员 5 人,学院委员 4 人,政府委 员 1 人,行业委员 1 人)。 2. 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 依托与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成立厂中校“徐工科技物联网技术培训学校”,以此为抓手,深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 依托与江苏移动徐州分公司、徐工科技等企业的紧密合作,成立校中厂“徐工院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实训)中心”,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使之成为物联网应用技术宣传中心和企业技术支援中心 3.探索 “厂中校 ”与“校中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与 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华裕物流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等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 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学期沟通 2 次以上;与企业互聘互兼人员;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 2 场以上。 在学院设立工程师工作站 2 个,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 1 个,推进校企融合等。 践行教师联系企业制度(“一师一企”制):做到每个教师都能联系 1 个企业,骨干教师和专业主任都能联系 23 个紧密型企业;实施“三百工程”;做好学生企业实践特别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明确校企双导师责任。 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在实施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 “产品引导 三段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托学院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 体框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 见表 439。 表 43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省级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徐州工程集团等 其他投入: 学院自筹 合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校企合作、工学1. “校中厂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2 2 2 6 1 1 1 3 1 2 2 5 14 2. “厂中校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2 2 3 7 1 1 1 3 1 1 1 3 13 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 设 15 结 合运行机制建设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1 1 1 3 1 1 1 3 6 小 计 5 5 6 16 2 2 2 6 3 4 4 11 33 (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在 对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构重新构建的基础上,针对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的培养,系统设计专业实训支撑体系,进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与 淮海经济区工程机械、物流、煤矿等行业企业 合作逐步建成一个专业教学、 产品 生产、 现场施工、 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 为一体的专业实 训支撑体系 , 为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 “产品引导 三段递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支撑 ,在全省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在原有校内实训室条件的基础上,围绕 物联网技术应用 岗位核心技能需求,通过引入先进仪器设备完善 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 、通信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 ERP 实验室等 ,新建 传感器与智能 实训室、 传感网网络技术 实训室 、传感网数据中心实训室、传感网工程应用服务实训室、数字有线网络技术实训室等 ;在原有 我校原有的 实训基地基础上,围绕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岗位工种要求,遵循 物联网产品生产、安装、维护 的规律,与 徐工科技 等企业联合建设 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实训)中心 ;在完善硬件同时引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加强实训室(中心)的文化和管理制度等软环境建设,使校内实训室(中心)设施齐全 、 功能完备、训练项目全面, 为专业基础实训和校内生产实训提供支撑。 传感器与智能节点实训室 (新建): 购置光电传感器、微型无线传感器、通用传感器及被控对象等硬件设备;完成基于控制器的基础实验、传感器信息采集实验,射频识别( RFID)原理技术与应用实验的开发; 传感网网络技术实训室 (新建): 完成嵌入式网关、 GPRS 网络设备和蓝牙、低功耗 WiFi 和其他硬件配套设备的应用设计;完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嵌入式网关软件等软件资源的安装与调试;实现无线信号收发实验、 Zigbee 网络通讯实验、 GPRS/WiFi/蓝牙等网络通讯实验及组件控制实验等实验资源的开发。 传感网数据中心实训室(新 建):完成数据库软件、应用管理和服务软件、PC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的安装与调试;完成机架式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100M 交换机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 设 16 传感网工程应用服务实训室(新建):完成自动门窗系统测试与调试;完成空调与新排风控制系统测试与调试;完成安防控制系统测试与调试;完成门禁系统测试与调试。 通信互连技术实训室(新建):完成通信综合接入设备、综合业务交换设备、无线宽带通信设备调试、应用;完成无线通信设备测试。 数字有线网络技术服务中心(新建):完成数字电视编码、传输、发射、接收、解码及控制系统安装、测 试和测量,以及多制式的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平板电视机、数字电视信号发生器及其他仪器应用调试;完成三网融合网络集成实训,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音视频等课程的 实训。 具体见 表 4310。 表 4310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 校企共建 校内实训 室 计划表 序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