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浩门河城镇防洪及河道治理工程(0919)内容摘要:

性,将浩门河段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两部分,其中重点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县城周边青石嘴镇(K11+000—K14+500) 、 浩 门 镇 ( K32+800—K38+350 ), 东 川 镇( K58+330—K63+500)三处,保护对象为县城周边、镇政府、厂矿企业、浩门河周围的居民住户及农田林草地、主要公共设施等,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确定重点保护区的防洪标准 12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 30 年 (重现期 )(P=% ),其河道 治理长度为。 一般保护区主要是指以上几个城镇以外段,保护对象为农田林地、附近农户等,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标准为 20年 (P=5% ),一般保护区河道的合计长度为 ,其中,县城上游25. 69krn,下游。 大通河浩门段整治河道 68km,建设防洪堤 , (左岸 ,右岸 )。 本次设计规划:根据资金安排情况,按照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的原则,经 多 次调 查 ,分 析确 定 青石 嘴镇 (K11+000—K14+500) 、浩 门 镇( K32+800—K38+350),东川镇( K58+330—K63+500)三处为重点险工、险段范围,急需整治,应先期投入建设。 建设堤防长度 ,其中左岸 ,右岸 l。 本段河道治理主要是对两岸的乡镇进行防护并固定河道主流。 其主体工程是修建防洪堤和疏通河道。 其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本工程地段属青海省门源县地段。 工程防护对象有青石咀镇、浩门河附近小型工矿企业,以及 8 万亩农田, 10 个乡镇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及安全。 按照国家标准的《防洪标准》中的规定: “当防护区内有两种以上的防护 对象,又不能分别进行防护时,该防护区的防洪标准,应按照防护区和主要防护对象两者要求的防洪标准较高者确定。 ”按照此规定,青石咀按城市防洪标准为一般城镇,其洪水重现期为 50~ 20 年,取 30 年,乡村防洪标准为 Ⅳ 级,洪水重现期为 20~10 年,所以最终防洪标准为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水文计算得三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为浩门镇以上段为 1190m3/ s,浩门镇以下段为 1250m3/ s。 (以老虎沟河汇口 k30+450为分界线 )。 13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 防洪标准,结合门源县总体规划,遵循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的原则,进行治河工程的总体布置。 以防汛与抗旱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根据治理河段河床的形态,因势利导,布置防洪堤和确定行洪宽度,以泄洪畅通。 工程防洪堤及其它建筑物布置与城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有利交通,有利居民的生活、生产,有利于防洪抢险为原则。 青海省门源县大通河浩门河段河 道治理工程,其主体工程为修筑防洪堤和河道疏竣 (主要为河道整平 ),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JJ509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该堤防工程级别为 3级。 设计防洪标准为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相应地震设防烈度为 Ⅶ 度。 本工程防洪堤根据大通河河向和两岸的防护对象,基本采用了沿原河床走向两侧进行布置,在一些转弯较大的地段,采取了疏竣河道、裁弯取直 的方法进行治理。 项目区位于浩门河段内河床漫滩和一、二级阶地上,河床内筑堤所用的粗、细骨料含量丰富,门源县城的水泥厂就能生产浇筑砼护堤所需的水泥,而且在项目区附近各支沟的冲洪积扇中含有大量的块石,因此根据项 14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区内天然建筑材料方便的特点,在不同地段分别选取了砼防洪堤、浆砌石防洪堤、铅丝石笼护岸。 根据保护范围的大小及重要性,按照总体规划中确定防项目区河道治理总长为(直线距离,河道实际长度 75km)。 其中根据地形和防护对象 的变化,分别采用了河道两岸双侧护,单侧护,护堤的型式有 150重力砼护堤、 75重力式浆砌石护堤和铅丝石笼三种。 其中采用双侧 150砼护堤的河岸长(双侧共计) km,采用单侧 150砼护堤的河岸长 km,采用单侧 75浆砌石护河岸堤长 ,采用双侧 75浆砌石护堤河岸长(双侧共计) ,采用铅丝石笼的河岸段长 km,机械疏浚河道。 当护堤两岸人口较多或需防护农田面积较大时采用双侧砼护堤,当护堤两岸需防护的为林地或草地等防护对象较低时,则采用浆砌石护堤,当河岸两侧 较高为防止河流对岸坡的冲刷时,则采用铅丝石笼进行防护。 具体详见《大通河(门源县浩门段)河道治理布置图》。 防洪堤顶高程按三十年一遇的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在德庆营至浩门镇段,按 3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190m3/ s 的洪水,计算得新河道中的水深为 ,在浩门镇至克图段,按 3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250m3/ s的洪水,计算得治理之后河道中的最大水深为。 堤顶超高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加高值选取,由于该工程的防洪标准为三十年一遇洪水,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该堤防工程为 3级,安全加高值取 0. 35m,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经计算为 ,考虑到本地区的最大冻土深度在 ,故防洪堤基础设计埋置深度为河床下。 所以整个防洪堤高度在德庆营至浩门镇段 (以老虎沟河汇口为分界线 )为。 底宽在采用砼 15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材料时为 ,在采用浆砌石材料时为 ,在浩门镇至克图段防洪堤高度为 ,底宽在采用砼材料时为 ,在采用浆砌石材料时为。 防洪堤迎水面铅直,墙背坡度在采用砼材料时为 1: ,在采用浆砌石材 料时为 1:。 防洪堤沿岸每 15m设置一道沉陷缝,缝宽 3cm,缝中设止水。 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 1) 交通便利:堤防沿线均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 2) 施工管理较方便:施工场地宽阔、施工所需主要材料交通运输量较 小、施工管理较为方便。 ( 3) 工程施工用水方便。 ( 4) 工程建筑物结构较简单,施工难度较小。 ( 1)水文、气象条件 门源县浩门镇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漫长严寒而多雪。 日照高,无霜期短,年温差及日温差较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 每年的 3 月底至次年的 11 月中下旬为封冻期,不宜采用冬季施工; 6 月下旬至 9月份为伏汛期,在洪水期,大部分工程也无法施工。 因此大通河门源县浩门段生态治理工程最佳施工期安排在 2020年的 3~ 6月和 10~ 11 月。 ( 2)工程条件 ① 交通条件 16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门源县城距西宁市 151km,距青石咀镇 25km。 同时鉄哈公路等也已开通,整个施工现场沿线均有乡村公路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② 建筑材料 本工程主要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粗细骨料和块石料,砼粗细骨料可就地取材,其它指标与储量均满足规范要求,块石料可从浩门河河道及周边支流、沟道内采集,储量与质量均满足要求。 施工所需水泥采用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用于砼防洪堤和砌筑砂浆,可从门源县水泥厂采购。 铅丝等可从西宁采购,汽车运输至施工区,木材可就地解决。 ③ 水电供应 工程用电可就近从周边村舍接入,如果与上下村庄相邻较远时,可采取柴油发电机等临时电源供电。 热电厂或门源供电局接入。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大通河水,河水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镇水源地拉用。 ④ 施工场地 河道两岸地形平坦、场地开阔,工程施工期可选择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处,可随时建立临时营地、仓库、工场和堆料场。 该防洪工程为 3 级工程,防洪标准为 30 年一遇。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其主要建筑物 3 级,由于大通河河水在汛期暴涨暴落,汛期来水占全年来水总量的 70%~ 80%,故选择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内施工以减少围堰的工程量,在局部河道改线处,修建一些临时土石围堰,围堰的修建结合河道疏通进行,即将河道挖方、推土经夯实、碾压后填筑成临时围堰。 工程施工导流洪水标准 可按5年一遇计算。 17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建设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