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内容摘要:

0,21:100 抗菌药物是高风险药物 西方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约为30%,美国是 20%、英国是 22%。 我国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1997年中国药学会的统计是:  三级医院 70%,  二级医院 80%,  一级医院 90%。 给药途径: 静脉输液比口服有效。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 , 2020年中国人均输液 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 静脉给药的利弊 肠道功能正常时,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应尽量口服,比如喹诺酮类、利奈唑胺等药物 盲目过度预防用药 无菌手术 预防用抗生素方案:应在手术切开前 1小时内再开始给药,若手术时间超过预防药物的2个半衰期,术中可补充给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药不应超过 24小时;选择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应慎重。 ( CID, 38: 1706, 2020) 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的预防性抗真菌 脏器移植后的极端情况 逐步升级还是重拳猛击 区别轻、重患者: APACH Ⅱ 、 CURB65评分等 轻症患者:单纯敏感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 重症患者:应尽快给予高效、广谱抗菌药物 重症肺炎早期针对性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起始充分治疗显著降低死亡率 归因死亡定义为院内获得性肺炎为死亡的首要原因或原因之一。 Nieves Sopena, Miquel Sabri224。 . Chest 2020。 127。 213219 只注重抗感染药物治疗,而忽视患者一般状态及脏器功能的改善。 正确判读微生物培养阳性 与体外药敏的意义 区别定植与污染 不同病原体阳性的临床意义不同 体外与体内情况不同 如何区别细菌定植与污染 痰培养阳性但临床无下呼吸道感染征象 针对痰培养阳性细菌治疗结果(敏感性,剂量,疗程) 血培养 MRSE阳性 CAP患者非发酵菌培养阳性 多种细菌生长时怎样判定 建立人工气道后,下呼吸道是否“正常”情况下就有细菌定植 定量培养: 107,105,103 痰中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 培养阳性临床意义不同 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致病原 曲菌、隐球菌 原虫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念珠菌 上呼吸道常见定植菌 除痰外其他部位标本分离到同样致病原 血行播散性肺炎(金葡菌,念珠菌) 无菌浆膜腔积液与痰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