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至五单元教材分析内容摘要:

《 再别康桥 》。 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 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二、 品味诗歌、得作诗之法。 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诗人,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说理由。 第二步,结合教材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 三、范文展示 从有到无 只是一瞬 甚至 还来不及看清世界 或许 没多少人会注意她的存在 她不是昙花 没有美艳和清香 更没有令人期待的绚丽 她和沙石一样平凡 但她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纯洁 凉爽 透明 还有晶亮多棱的光芒 人们 不会忘记 她 —— 也是生命的 一种形态 水 花 [点评 ] 这是一首咏物诗,既抒发感情,也有一定的哲理。 题目就是诗歌的主要意象。 这首诗给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确定意象后,要把它具体化,作者采用的是抓住细节特征的办法。 水花这个意象有多方面可以展开,如细碎、晶亮等,但作者抓住了水花的“瞬间存在”这个特征,启发人们对微小事物的关注和重视,表现出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迅速上升到思辩领域的能力。 这样的诗歌立意品位自然不俗。 其次,在表达上,作者先描写了水花的存在形态:“从有到无 只是一瞬”,然后扣住这个“瞬间存在”,采用联想、比较、侧面评论等多种手段,有效带领读者将思考层层深入,整首诗歌的构思显得十分自然。 再次,在语言上,虽然作者没有采用格律而用散文化的笔法来写,但由于巧妙运用诗歌分行的手段,调节读者的阅读速度,在此基础上调控诗歌的节奏,读来十分清新。 如第二段,用不确定意义的“或许”单独成行,语气显得不那么突兀,但下文巧妙接上一行“没多少人会注意她的存在”,我们就知道在强调水花“瞬间存在”这个事实。 (三)教学反思 诗歌对中学生来说,是最难把握的文体。 原因一是读得少,没有文体积累,二是诗歌本身要求有强烈的情感性,这对学生可能很难在短时间里激发起来。 因此,我认为,诗歌写作课应该分两步走。 第一步,感受诗歌。 这是知的一面。 上好每一课课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