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摘要: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带“风”字的古诗句。 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口语交际的四个内容,任选一个演一演。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 语文 与生活 教学第一部分。 ( 1)教师:你知道什么叫“风”吗。 (学生初步谈感受后,教师读词典中的解释:跟地面大致平等的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 这完全是 自然 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的,因而它显得有些生硬。 而且风给人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是有人却能够把它描绘得鲜活生动,想知道文学家是怎样来形容风的吗。 指名朗读诗歌“风儿在哪里”。 (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 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 4)教师:诗人能够找到风,我相信大家也能找到风。 试试看,你能接着往下写吗。 (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 学生自由续写。 (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诗范读鼓励。 教学第二部分。 20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 1)教师: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作家都用自己的笔描绘着他们眼中的风。 譬如:李峤的《风》出示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教师作适当解释) ( 2)你还搜集到了什么写风的 或带“风”字的诗句吗。 (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教学诵读与欣赏 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练习背诵。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教学写好钢笔字 指导。 (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 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练习。 (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四、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21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审题。 (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向人请教要有礼貌哦) ( 2)讲“无礼”与“五里”的故事,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到了黄昏还没有找到住处,心里很着急。 忽然,他看见远处一们老家,便高声喊道:“老头子,这儿离旅店还有多远。 ”老人回答:“五里。 ”年轻人扬鞭策马跑了十多里路,仍不见人烟。 他自言自语道:老头子骗人,五里。 什么五里。 他猛然醒悟过来,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 问路不讲礼貌,怎么能得到正确的答复呢。 于是,他掉转马头往回赶,见那位老农还在那里,他急忙翻身下马,恭敬地叫了一声:“老大爷。 ”老农说:“ 你已经错过了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问路称呼老人不用敬语“老大爷”,说话、待人粗鲁,其结果“不施一礼,多跑十里”。 ) ( 3)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指导。 ( 1)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 2)昨天我们请同学们根据练习中的四个情境,选择一个,和同学一起演演。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 3)指名学生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同学僩没有将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同学们去请教别人的时候,在没有注意特定的场合。 有没有注意对方的 年龄、身份等。 ) 反馈。 二、教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草字头和竹字头。 22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三、 教 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对于 “ 课本 ” ,你有何理解。 他有什么用处。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 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细读文章。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 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23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引导学生体会: “ 去呼吸 ” 、 “ 去发现 ” 、 “ 去描绘 ” 、 “ 请听一听 ” 、 “ 攀登吧 ” 、 “ 前进吧 ” 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 “ 敞开 ” 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 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 A:完成练习册。 预习下文。 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 并写下观察日记。 教学随笔: 24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 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 “ 纺织娘 ” ,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 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 学目标 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 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 他是谁。 (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 向大家介绍介绍。 25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 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 (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 二(2 -10) 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教学随笔: 26 1 国标本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 册 】 教案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 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 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 你怎么知道的。 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 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 (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 昆虫的喜欢之情。 )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 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 (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 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 可是父母。[五年级语文]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相关推荐
数(一) ( ~23,例 1 和例 2,练一练第 1~4 题 )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 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 验
槽盖板、竖墙、人行道遮板及挡板采用 C40 砼。 主要工程数量 经统计, 本连续梁 主要 工程数量 见表 连续梁 主要工程数量表 : 向 莆铁路 JX2B 标跨 G105 国道 (32+48+32)m 连续梁施工 方案 14 表 连续 梁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混凝土 梁体及排水坡 C55 m3 1201 包含与梁体 一起浇筑的 5cm 高挡碴墙数量 收缩补偿砼 C55
进行说明书的编制 ③ 独立进行维修手册的编制 ④ 独立进行零部件图册的编制; 设计验证能力单元 试制问题整改能力要素 【试制问题整改具备的能力是。 】 ① 具有良好的图面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出现问题进行清晰明了的说明 ② 简单试制试验问题的处理、封闭; ③ 具备试制的综合问题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判断系统零部件试制问题属性(装配问题、设计问题、实物质量问题); ④ 熟练运用试制试验信息系统,能根
工资条例 A 公司按劳动法合理支付员工薪酬。 B 公司对工资实施严格的保密制度。 员工不得向他人打听工资 或 将自己工资告知他人。 如发现员工 有以上行为 ,将被 解职处理。 奖惩管理 A 公司执行“有功必奖,有过 必惩”的原则,奖惩的方式分为:行政奖惩及经济奖惩两类。 B 奖惩等级及奖惩金额: 项目 等 级 奖 惩 金 额 备 注 奖 励 通报表扬 / 嘉奖 奖励 20元 /次 记功 奖励
频率:每日检测,每 2 小时读数记录 1 次,连续 3 周。 可接受标准:相邻不同级别房间的静压差绝对值应> 10Pa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L1+L2+ +Ln A H 第 14 页 共 42 页 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 10 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洁净室压差监测记录》,根 据测定结果调整空调系统
、用文克勒解弹性地基受集中力的无限长梁时,可求得梁的右半部( x0)挠度 w,弯矩 M 和地基反力 P 的表达式,对于梁的左半部( x< 0 )的 W,M,P,可利用关于原点的下述何种关 系求得。 A 不对称关系 B 反对称关系 C 对称关系 计算地基范围以外地基的沉降,下述何种模型是不合适的。 A 文克勒地基模型 B 弹性半空间模型 C 分层地基模型 利用文克勒弹性地基模型求得地基的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