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建筑测量】_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内容摘要:

器 自 检 ― 转 动 照 准 部 和 望 远 镜 各 一 周 , 使 仪 器 水 平 度 盘 和 竖 直 度 盘 初 始 化 ; (4) 参数设置 ― 棱 镜 常 数 、 气 象 改 正 参 数 的 检 查 与 设 置 ; (5) 选择角度测量模式 ― 瞄准第 1 目标,设置起始方向水平角为 ;再瞄准第 2 方向,直接显示 水 平 角 和 竖 直 角 ( 多 为 倾 斜 视 线 的 天 顶 距 读 数 )。 (6) 选 择 距 离 测 量 模 式 ― 精 测 距 离 / 跟 踪 测 距 / 粗 测 距 离。 (7) 照准、测量 ― 方向观测时照准标杆或觇牌中心,距离测量时望远镜应瞄准反射棱镜中心,按测量键 显示 水 平 角 、 竖 直 角 和 斜 距 , 或 显 示 水 平 角 、 水 平 距 离 和 高 差。 (8) 测量完毕关机。 注意事项:见书 93 页 二、 计算题 1. 钢尺丈量 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 ,返测为 ;丈量 CD的水 平距离,往测为 ,返测为 ,最后得 DAB、 DCD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解: 1) 水 平 距 离 , 由 得: AB : DAB =( + ) /2 = CD : DCD =( + ) /2 = 2) 相对误差,由 得: AB : KAB = ( - )/ = 1/3573 CD: KCD= (- )/= 1/2487 KAB< KCD,故 AB的丈量结果比较精确。 2. 已知 某钢尺 尺长方程为 lt=30- +179。 10 5(t- 20176。 C)179。 30m, 当 t=30℃ 时,用该钢尺量得 AB 的 倾斜 距离为 , 每 尺 段 两 端 高 差 平 均 值 为 , 求 AB 间 水平距离 ( 计 算 至 mm )。 解: 1 ) AB 段三项改正 尺长改正 =- 179。 =- 温度改正 = 179。 10 5(30176。 C - 20176。 C)179。 = 倾 斜 改 正 = (2179。 ) =- 三 项 之 和 ( 即 AB 段 的 改 正 数 ) : =- + +(- ) =- AB 间 水 平 距 离 ==230687mm :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角 指标差 一测回竖角 备注 176。 ′ ″ 176。 ′ ″ ( )” 176。 ′ ″ 1 2 3 4 5 6 7 8 o A 左 76 18 18 +13 41 42 9 +13 41 33 右 283 41 24 +13 41 24 B 左 115 20 24 - 25 20 24 6 - 25 20 30 右 244 39 24 - 25 20 36 ,并进行计算。 已知 a1=0176。 00′ 24 ″ , b1=44176。 24′ 18 ″ , a 2=180176。 00′ 18 ″ , b2=224176。 23′ 48 ″。 测 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176。 ′ ″ 半测回角值 176。 ′ ″ 一 测回角值 176。 ′ ″ 备注 1 2 3 4 5 6 7 左 0 00 24 44 23 54 44 23 42 44 24 18 右 180 00 18 44 23 30 224 23 48 建筑测量作业 3 一、 填空题 1. 测量误差来源 于 测量仪器 、 观测者 、 及 外界条件。 2. 观测条件相同 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称为 等精度 观测, 观测条件 不 相同 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称为 不等精度 观测。 3. 观测值 中误差越大, 观测精度 越低。 4. 系统 误差 可以 采 用一定 的方法 加 以消除 , 偶然 误差 不能 消除 ,只能合理地处理观测数据,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倍数函数 中误差 的计算公式 = , 和差 函数 中误差 的计算 公式 , 线性 函数 中误差 的计算公式。 6. 导线 的 形式 分为 附合导线 、 闭合导线 和 支导线。 7.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 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8. 附合水准线路 A123B 中,水准点 A、 B 的高程分别为: HA=,HB=,又测得 A、 B 两点的高差为hAB=+,则其高差闭合差为 .。 9. 闭合水准线路 A123A 中,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分别为 hAB=+, h12=, h23=+=,则其高差闭合差为 .。 计算的目的 是 进行数据处理,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内业 计算包括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和调整 、 根据改正后的角值,重新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和 计算待定导线点坐标。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中误差 、 容许误差 、 相对误差。 答: 设 在 相 同 条 件 下 , 对 真 值 为 的量作 次 观 测 , 每 次 观 测 值 为 , 其 真 误 差 : = - ( =1 , 2 , 3 ... ) 则 中 误 差 的 定 义 公 式 为 = 容许误差 : 通常规定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或限差 相对误差 : 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 |m|)与观测值(设为 D)相除,再将分子化为 1,分母取其整数后的比值 (常以 表示 ),如下式所示。 = : 答:系统误差类型为:⑴钢尺尺长误差;⑵视距测量的乘常数误差;⑶水准仪的 i 角误差;⑷水准测量水准气泡符合不准确的误差; 偶然误差 类型:⑸钢尺定线不准、弯曲、不水平等给量距造成的误差;⑹经纬仪对中不准确给测角造成的误差。 误差 的影响一般可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消除。 偶然误差 的影响能消除吗。 为什么。 答: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将系统误差的影响予以消除。 如钢尺定期检定其尺长改正数,据此对测量成果加以改正。 水准测量注意使测站的 前后视距相等 ,从而使测站高差不再含有 角误差 的影响。 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较好地消除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 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 它的影响不能消除,因为 偶然误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观测值中。 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不能消除,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4. 评定 角度 测 量 精 度 指 标 能 用 相 对 误 差 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之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并将分子化为 1, 表分母取其整数后的比值。 一般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适于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例如距离测量。 而角度测量中,测角误差与被测角度的大小不相关,因而,就不宜采用 相对误差 作为 评定 角度 测量精度 的指标。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它们的 内业计算有何不同 点。 答 : 导 线 选 点 时 , 应 考 虑 以 下 因 素。 (1) 导 线 点 在 测 区 内 应 分 布 均 匀 , 相 邻 边 的 长 度 不 宜 相 差 过 大。 (2) 相 邻 导 线 点 之 间 应 互 相 通 视 , 以 便 于 仪 器 观 测。 (3) 导线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有利于碎部测量或施工放样。 (4)导线点位的土质应坚实、以便于埋设标志和安置仪器。 符 合导线 各适用于 从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