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内容摘要:

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网络系统 语言编译器 工具软件 管理软件 实时软件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嵌入式软件 人工智能软件 专用领域软件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25 页 系统软件 是支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并实现用户操作的那部分软件。 一般是在计算机系统购买时随机携带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安装。 系统软件的主要特征是: – 与硬件有很强的交互性 – 能对资源共享进行调度管理 – 能解决并发操作处理中存在的协调问题 – 其中的数据结构复杂,外部接口多样化,便于用户反复使用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26 页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具有无限丰富和美好的开发前景。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27 页 按规模划分软件分类 分类 程序规模 模块数 开发时间 开发人数 极小 500行以下 10~20 1~4周 1人 小 1K~2K行 25~50 1~6月 1人 中 5K~50K行 250~1000 1~2年 2~5人 大 50K~100K行 1000以上 2~3年 5~20人 甚大 1M行 4~5年 100~1000人 极大 1M~10M行 5~10年 2020~5000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28 页 软件的发展 软件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阶段 软件工程阶段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29 页 程序设计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 ( 1946年 ~1955年 ) 特点: – 尚无软件的概念 , 程序设计主要围绕硬件进行开发 – 规模很小 、 工具简单 – 无明确分工 ( 开发者和用户 ) – 程序设计追求节省空间和编程技巧 ,无文档资料 – 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0 页 软件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阶段 ( 1956年 ~1970年 ) 特点: – 硬件环境相对稳定 , 出现 “ 软件作坊 ” 的开发组织 – 开始使用产品软件 ( 可购买 ) , 从而建立了软件的概念 – 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 , 高级编程语言层出不穷 ,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 开发者和用户有了明确分工 , 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剧增 – 但是软件开发技术没有重大突破 , 生产效率低下 , 从而导致 “ 软件危机 ” 产生。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1 页 软件工程阶段 软件工程阶段 ( 1970年 ~至今 ) 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 , 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 、 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此软件生产进入软件工程时代。 特点: – 硬件已向 “ 四化 ” ( 巨型 、 微型 、 网络 、 智能 )发展 , 数据库技术已成熟并广泛应用 , 第三 、 四代语言出现。 – 第一代软件技术 —— 结构化程序设计在数值计算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 第二代软件技术 —— 软件测试技术 、 方法 、 原理用于软件生产过程; – 第三代软件技术 —— 处理需求定义技术 , 用于软件需求分析和描述。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2 页 软件危机 硬件生产率大幅提高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软件生产率很低 硬、软件供需失衡 矛盾引发“软件危机”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3 页 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