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内容摘要:

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35. 土地储备制度 :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 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36. 城市成长管理 :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37. 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8. 城市经济管理 :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39. 城市经济功能 :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 40. 市场失灵 :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41. 宏观调控 :是 指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 42. 规制 :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43. 城市财政 :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与社会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活动,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的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 44. 城市财政管理 :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 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45. 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 :是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与维护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是国家规定用于城市维护与建设的专项资金。 46. 预算外资金 :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47. 城市经济结构 :是指城市是由多个产业、行业部门 5 和企业组成的,每个产业部门从事着特定的经济活动,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整体。 48. 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 49. 城市人口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50. 人口预测 :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 51. 社区 :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2.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 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3.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54. 城市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 55. 环境容量 :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 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 56. 环境污染 :指自然环境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现象。 57. 环境质量 :指自然环境构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 58. 环境保护 :指采取各种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 59.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60.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61. 排污权交易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62.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63. 城市边缘区。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64.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 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行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65. 城镇体系规划 :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66.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成。 67. Citistate(城市联盟 ):是指由相同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 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68. 公共紧急状态 :即一种特别的、迫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69. 危机管理 : 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简答题 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答: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 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 1)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 ( 2)城市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 ( 3)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 ( 4)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答: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府围绕城市公共经济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公共经济决策与行政执 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 这一概念主要有如下几层涵义:( 1)市政主体或者说城市政府作为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承担者,具有寻求城市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取向。 ( 2)公共经济事务是城市公共事务的物质基础,研究城市公共事务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公共经济事务。 ( 3)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要体现为运用经济手段(公共经济手段)引导和约束政策实施对象的经济行为。 ( 4)市政的目的的经济 6 性是以效用来评价的,即保持城市运行能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从法学角度 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答:从法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供给,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公平运行。 法学意义上的市政着重研究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如何补充立法的执行细则,针对市场失灵制定规则和保证市场秩序,以及为公平执法确定科学的行政程序。 具体来说城市内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主要指:( 1)补充国家立法,即根据国家法律原则,对于需要立法而国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制定补充法律,保证各种行为有法可依 ;( 2)根据国家法律和城市运行的市场失灵现象,制定公共规制的规则,以保证市场运行的秩序;( 3)依法监督各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纠正各种“违规”现象;( 4)依法调整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市政具有哪些特征。 答: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 (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为什么说工业化改变了促进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答:( 1)工业化改变了城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