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石首麋鹿保护区能力建设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合作,每年定期对麋鹿种群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数据。 经多年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保护区本底资源,为今后保护自然资源,进一步探索湿地形成、发展等自然演变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些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也为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储备。 2020 年,麋鹿重引进项目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2020 年 5 月 19 日,保护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功引进野外绝灭物种的项目实施单位,获得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 美国 野生救援协会( WILDAID)在中国设立的首届 “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 ”金牌奖。 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存在着工作条件艰苦、人员少和经费不足等困难。 尽管如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通过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努力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 保护区实行分片管理,联保联防,社区参与共管。 在管委会和保护区管理处的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并与毗邻乡镇、村庄建立了联防关系,把加强管护放在保护区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 “严防洪、禁捕猎、阻开垦 ”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石首麋鹿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当地各级政府对保 护区工作十分重视。 石首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主任的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有环保、林业、财政、计划、交通、水利等各部门及相关乡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镇代表,共同协调管理保护区。 当地政府和农民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为麋鹿的种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融洽,和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共同保护麋鹿这一珍稀物种,极大地促进了麋鹿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科普 宣教 和国际交流深入有效 开展科普 宣传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是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就地保护场所的主要功能之一。 尽管 受到 经费 紧张、 人手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自从建立以来,就把提高社区居民保护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作为“立区”之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保护区采取 “引进来 ”的思路,邀请科研人员到保护区开展研究合作,并积极配合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科学考察、研究、教学实习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学术交流活动,很好地发挥了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宣教培训基地的功能与作用。 建区以来,共接待前来考察、研究、教学实习的国内专家、学者、大中专生及青少年夏令营近 6000 人次,同时保护区还是武汉市、荆州、岳阳和石首近十五所学校的科普 教育基地。 环境保护部 、湖北省环保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 WWF、 CI 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先后到保护区考察指导或进行科学研究,还有大量的国外研究者、野生动物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来到保护区。 仅 2020年, 就 有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 15 个国家近 300人次外国游客到保护区访问 并开展调查监测活动。 尽管经费缺乏,保护区仍然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其核心内容主要有:( 1)开展科普宣传、普及自然保护知识。 科普宣传,就是要向群众说明保护自然、保护湿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 为什么要建立 自然保护区 ? 为什么要保护麋鹿、湿地及其与维护生态平衡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的关系。 保护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等等;( 2)经常性的法制宣传。 国家颁布的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法令、条例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同时,自然保护区的有关制度、通告也要大力宣传,以提高自然保护区职工和周围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贯彻执行法律的自觉性,依法管理,依法治区。 保护区努力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开展的人 员培训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专业院校和对口单位的进修、函授培训;动植物保护知识培训等。 其中包括由保护国际( CI)支持的野生动物救护培训;世界自然基金会( W WF)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培训。 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得到了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湖北省环保 厅 和石首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 2020年到 2020年期间,累计获得了 605 万元的资金支持, 其中, 2020 年获得 105万元, 2020 年获得 60 万元, 2020 年获得 80 万元, 2020 年获得 150万元, 2020 年获得 110 万元 , 2020 年获得 100 万元。 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2020- 2020 年 ,自然保护区获得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资助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 245 万元,石首市政府和湖北省环保局配套资金 100 万元。 保护区严格按照能力建设要求和项目规划开展了保护区建设项目,主要围绕资源管护工作中所必需的防逃、巡察、了望等管护设施进行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完善了防火沟渠、围栏生物屏障带等部分麋鹿防护防逃设施建设;每年定期开展了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调查;新建管护站点一个;部分仪器设备购置;同时添 置了部分的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巡护设备及工具,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 但由于资金有限,了望塔建设工程尚未进行。 20202020 年, 保护区共获得了 260 万元 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资助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投入资金主要用以提高保护区资源管护和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 严格按照能力建设要求合理组织、计划有序地开展了管护设施能力建设、宣教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包括完善保护区功能区界标识 100 个、建设岸基防护网5 公里、浮水护栏 2 公里、沉水护栏 2 公里;建设哨卡 1 个,购置管护装备以及野生动物救护设备;完善宣教中心配套设施及 仪器设备购置。 制定并开展了人才培训计划。 保护区工作人员邀请专家共制作标本 200 多件,其中鸟类标本占 70%,多数为重点保护鸟类,如黑鹳、东方白鹳等,其他标本有中华鲟等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有白鳍豚和江豚的仿真标本、麋鹿、扬子鳄标本和犀牛仿真标本。 新建的放映厅可容纳 70 多人,具有多媒体触摸屏, 2020 平 方 米的展厅,购买了日本进口的投影仪,美国进口的音响等。 目前,管护设施基本完善,人员专业素质显著增强,管理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20202020 年, 保护区获得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扶持的能力专项资金 100 万元。 所投入的 资金主要是按照资源保护、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的要求,精心 组织合理有序的开展了宣教科普能力建设,管护能力建设, 科研能力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项目内容包括,扩建保护区防洪平台 17000 平 方 米,完成土方 85000 立方米。 维护整修了保护区围栏二十公里。 保护区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已经形成以高速宽带, IPTV 有线数字电视为主的信 息 交流平台。 完善了宣教中心的配套建设及部分设施的更新,恢复了五百亩退化严重的湿地,国土部向保持区颁发了土地证,落实了保护区的土地面积。 加强了科普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办法,增强了保 护区职工的业务能力。 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2020 年, 保护区获得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扶持的能力专项资金300 万元。 所投入的资金主要 用于管护设施和宣传教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内容包括: 新建管护站 目前,保护区已建成 1个管护站,为 保护 区 管理 办公提供了基本的场所。 但保护区面积较大,地形复杂,管护任务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 麋鹿 及其栖息生境的保护,完善保护区管理体系, 需要新建 1 座中心管护站和 2座普通管护站。 根据 湿地 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为 最大限度地发挥管 护站的 作用, 保护区 在春风垸新建中心管护站一座, 在长江沿岸和金鱼沟新建普通管护站两座,三座管护站面积均为 300 ㎡,共 900 ㎡,按平均造价 1600 元 /㎡计算,需 144 万元。 购置 野外巡护车辆 目前保护区仅有巡护用摩托车 2 辆,省厅下拨巡逻艇 2 艘 (其中橡皮艇 1 艘 ),巡护的范围有限,影响到了管理成效,巡护手段有待提高。 为加强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管理, 保护区 购置 越野吉普车 1 辆 ,价格为 30 万元。 扩建防洪平台 保护区地处长江与天鹅洲长江故道的夹角处,每年长江汛期保护区大部分不同程度被淹,对麋鹿生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 1998年 特大 洪水 使保护区 遭受重创, 损失惨 重。 为了防范有可能发生的洪灾,保护区已修筑了面积为 26 亩的麋鹿防洪平台,标高为 42 米。 经过长期雨水冲刷、风化,原有防洪平台破坏严重,区内麋鹿种群快速增长也使得防洪平台的扩建成为当前紧迫的工程之一。 按照项目规划对现有麋鹿防洪平台进行扩建,为麋鹿的栖息、繁衍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计划将麋鹿防洪平台由原来的 26 亩扩建至 34 亩,高度由海拨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35 米增加至 42 米左右(平均填高 7 米),总土方量为 35000 立方米,按照 10 元 /立方米计算,共需 35 万元。 修缮宣教中心 保护区于 2020 年建成了 1800 ㎡的宣教中心,现已成为保 护区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主要场所。 当时由于资金原因,除主体工程外,外墙装饰、防水及配套的恒温系统、声光电展示等设施没有完全按设计安装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宣教中心外墙、屋顶防水、大门均需维修。 由于没有按设计要求安装恒温设备,盛夏季节室内通风不良持续高温,既影响了展馆内标本的保存,同时也不利于游客参观,需进行修缮。 保护区 对 现有宣教中心面积 2020 m2 进行修缮 ,修缮标准为500 元 / m2,总价为 100 万元。 搭建 瞭 望塔 由于 目前保护区内没有 瞭 望塔 ,保护区 新建 瞭 望塔 2 座, 塔高设计 为 20 m, 底座直径为 12 m,塔内设置旋转扶梯,塔顶平台设工作间和操作台 , 塔形和外观按照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设计,既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观赏价值。 瞭 望塔建成后,通过多个瞭 望塔形成监测网络,可以更有利于对保护区内的火灾情况和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及栖息环境进行实行监测,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发现火点和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每座 瞭 望塔经测算造价为 15万元,两座共需 30 万元。 总之,保护区管理处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当地政 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为麋鹿的种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管理能力极大增强,管理手段多样化、管 护设施逐步完善,麋鹿种群稳定增长,并已按项目预定目标完全恢复了野生放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麋鹿种群,保护区已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不仅体现在资源管护方面,还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监测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保护区由于建区时间短,国家和地方的投资较少,管护设施薄弱,巡护设备落后,人员偏少,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能力不足,距离 国家级 示范自然保护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 管护设施不完善 从保护区建立以来,湖北省环保局、石首市政府等部门尽可能地为保护区投入了一定资金,在保护区的建立以及基本管护工作的开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投入有限, 与同类型保护区相比,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间不长 , 保护区管护能力仍然显得较为薄弱,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保护区 管护设施 、 瞭 望 设施等建设滞后。 由于历年基本建设投入少,保护区缺乏必要的管护基础设施, 目前 仅有 1 个管护 站点,观察 瞭 望 设施缺少,交通工具 缺乏 与落后,正常的监督巡护难以开展。 目前保护区所设的管 护 站及哨卡均是租用市芦苇管理所和当地农民平房进 行资源保护管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成为影响保护区发展的问题之一。 核心区缺乏应有的管护设施,牲畜、游客比较容易进入核心区,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容易遭到人为破坏,致使保护工作的诸多配套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 加之 未建设 瞭 望 塔 和自动监控系统 , 巡护 和 办公设备缺乏 , 巡护工作全靠步行;通信设备不齐 ,无保护区网站,缺乏更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 ;科研设备更是缺乏,制约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公共建筑和基本建设非常落后,影响了保护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对重点保护对象的保护,如何实施有效管护,防止人为活动对重点保护对象 的干扰和破坏,加强定点监护和定湖北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期巡护是保护区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为了有效的打击保护区人为破坏资源的行为, 急需 在进入保护区的主要道口建立 管护站 ,配备管理人员、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在制高点建立 瞭 望塔 ,配备 瞭望 设备是保护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管护能力,加强保护区观察 瞭 望 管护能力,从而保证保护区正常和规范管理,使保护区工作更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