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系列漆画四剧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摘要:

工具转移至漆板上。 第三步,镶嵌、刻稿:将过稿至漆板的画稿用蛋壳、贝壳等嵌体镶嵌,用刀或针刻出画稿。 第四步,上色漆:根据画面创作需求可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 一般采用描漆、画漆和堆漆的技法。 第五步,罩面漆:待漆画整体上色完成干透后,需要在画面表面刷三到四层的清漆。 罩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画面,隔绝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护画质的作用,也为下一步骤研磨保护画面完整不被破坏。 第六步,研磨:待面漆干透后,用 1200目以上的砂纸对画面进行均匀打磨,使画面平整,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上下或者左右反复打磨,致使画面造成不可修复的伤痕。 第七步,推光、揩清:用生油混合瓦灰,用手揉搓发热,致使清漆融化,填补因研磨留下的划痕,使画面平整光润,增加漆画的观赏性和装饰效果。 4 漆画是一个题材广泛,兼容性强的画种,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文化发生交融与碰撞。 漆画利用其独特的材料语言与工艺技法,往往能够将两种文化完美融合与诠释,使两种文化都发生升华与改变。 漆画毕竟还“年轻”,又属于“低产”的艺术行业,往往一幅漆画作品要花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进行创作,这使得漆画在市面上流传不广,真正了解它、懂它、喜欢它的人并不是太多。 漆画只是作为艺术形式载体,为了使公众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接触它,必须为漆画设定一个大众耳熟能详,并且流传深广的内容作为漆画主题的表达。 而戏 曲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流传深远,历经八百多年不断的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两种中国传统艺术的交融,以漆画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来诠释戏曲独特的韵味,两相结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艺术,历史上也称之为戏剧,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为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戏曲的主要特点,一是多数以男扮女的角色扮演形式进行表演;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妆艺术 脸谱,这也是中 国戏曲艺术在世界戏剧之林的标志之一;四是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戏曲与漆画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且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戏曲属于表演艺术而漆画属于绘画艺术。 戏曲有其历史沉淀的独特意韵,而漆画有其特有的个性之美和精神内涵,怎么样在保证漆画的传统性不流失的前提下完美表现出戏曲其独特的韵味,这将是两中文化想结合的难点,同时也是看点。 戏曲要表现其独特韵味,在作画时必然用到是写实与夸张的表现形式,而漆画在创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戏曲与漆画 的融合适宜采用相对比较夸张的表现形式。 漆画有其特殊的材料语言,不同材料所形成的肌理局部就如同一幅抽象画。 集夸张、具体、抽象为一体,戏曲与漆画的融合值得期待。 《四剧》的画面构成分析 5 在确定戏曲与漆画结合的大前提下,接下来要确定作品的创作主题。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贯穿戏曲的无非两方面,一是“生、旦、净、丑”,二是“做、唱、念、打”。 不管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表现的难易程度上,“生、旦、净、丑”都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选定“生、旦、净、丑”为《四剧》的画面主题。 《四剧》的主体分析 既确定《四剧》的主题为“生、旦、净、丑”,那么《四剧》的画面主体必然是“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中的四个角色来诠释。 但戏曲的剧种太多,角色更是五花八门,出于画面感及《四剧》的整体性考虑,最终选定最具代表性的京剧中的四个戏曲人物作为画面主体人物。 《生》的主体人物确定为京剧《回荆州》中的武生形象赵云;《旦》的主体人物确定为京剧《花田错》中的青衣形象春兰;《净》的主体人物确定为京剧《神亭岭》中的花脸形象太史慈;《丑》的主体人物确定为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文丑形象高力士。 由于画面篇幅限制,不可能对戏曲人物进行整体刻画 ,否则会使画面显得拥挤、凌乱,为此,选取戏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头像部分作为重点刻画对象。 《四剧》的配饰分析 《四剧》的主体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关于《生》、《旦》、《净》、《丑》四幅作品配饰的选择。 由于四幅作品的主体已相对复杂,所以对配饰的选择上尽量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