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作应灵敏和准确。  钢丝绳端的固 定及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  各润滑点和减速器所加的油、脂的性能、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 盘动各运动机 构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最后一根轴(车轮轴、卷筒轴等)旋转一周不应有阻滞现象。  空负荷试运转  1)操作机构的操作方向应与吊车的各机构运行方向相符。  2)分别开动各 机构的电动机,其运转应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卡轨;各制动器能准确 及时的动作,各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动作应准确,可 靠。  3)当吊钩下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 2 圈(固定圈除外)。  4)上述各项试验均应不少于 5 次,且动作应准确无误。  静负荷试验  1)吊车应停在厂房柱子处。  2)对起升机构进行静负荷试验,其起升重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 3)静负荷试验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 4)先开动起升机构,进行空负荷升降操作,并使小车在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此项空载试运转不应少于己于 3 次,应无异常现象。  5)将小车停在轨道跨中,逐渐的加负荷作起升试运转,直至加到额定负荷后,使小车在轨道全行程上往 返运行数次,各部分应无异常现象,卸去负荷后轨道应无异常现象。  6)将小车停在轨道跨中,无冲击地起升额定起重量的 倍负荷,在离地面高度为 100~200mm 处,悬吊停留时间应不少 10min,并应无失稳现象,然后卸去负荷,将小车开到跨端或支脚处,检查吊车金属结构且应无裂纹、焊缝开裂、油漆脱落及其它影响安全的损坏或松动等缺陷。  7)第 6 项试验不得超过 3 次,且第三次应无永久变形,测定主梁的实际上拱度,其应大于。  8)检查吊车轨道的静刚度时 ,应将小车开至轨道跨中 ,起升额定起重量的负荷 ,离地面 200mm,待电动葫芦及负荷静止后 ,测出其上拱值 ,此值与第 d 项结果之差即为吊车的静刚度 ,吊车的静刚度 ,应在主梁跨度中部 S/10 的范围内测量。 其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吊车类别 测量部位 允许偏差(mm) 桥式起重机 A1~ A3 主梁跨中 1/700 S A4~ A6 主梁跨中 1/800 S A7~ A8 主梁跨中 1/1000 S  注: A1A8 为吊车级别。  吊车动负荷试运转  1)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分别进行。  2)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在全行程上进行,起重量应为额定起重量的 倍,累计起动及运行时间,不应少于 1h,各机构动作应灵敏、平稳、可靠,安全保护、联锁装置和限位开关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 3)吊车经空负荷试运转、动负荷试运转、静负荷试验 自检 合格后 告知市特检院,对安装行车进行检测试验,合格后由市特检院批准,办理移交手续 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检查员:李文武 质量检测员:李建岭 总包项目经理: 林珠安 质量负责人:张传军 施工负责人:陈如东 施工调度员:曹建兵 作业班组 作业人员 技术负责人:李文明 专职技术员:刘林飞 数据管理员:傅志微 物资负责人:刘华富 专职材料员:朱卫东 专职保管员:李红民 分包项目经理 :李文明  安全注意事项  1)由于行车安装高度较高,且厂房结构均已安装完毕,在进行吊装时应注 意厂房人字梁、支撑梁等结构。  2)在行车安装处须搭设脚手架,方便施工人员高处作业。 在行车安装下方一定区域内拉警戒绳,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 3)行车在吊装过程中,钢结构厂房纵向连系梁与行车水平方向上夹角不应为 90 度,使得行车有更大的空间进入框架内的行车梁上。 在即将进入厂房框架内时,行车两端应有专人负责稳定行车,确保顺利安装。  4)所有施工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 5)项目安全管理机构 施工项目经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