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原创征文12篇内容摘要:

有人说,可遇不可求的缘分属上等缘。 譬如为父女,为兄妹,为姐妹,为一家人,都属上等缘。 何等缘分都值得珍惜。 因为老爸的为人,我们老芮家成为这山里闻名遐迩的和善世家,有关家的故事像一株株杜鹃,在岁月的山野上一代代盛开。 静心敛气,方方正正 那一年,我入了学,刚刚学写字,总是写不正,左右结构的字两边不一样齐。 一个 “ 停 ” 字,写好了左边,右边就长出一截子,而且两边总不对称,鼻涕眼泪也不争气地跟着往外冒,心越急越是写不好。 老爸说: “ 写字要静心敛气,坐端正了,心静了,要写的字成竹在胸,写出来自然会好看。 ”“ 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心放上去,心到才能手到。 ” 边说边戴上眼镜做示范,那字就像他那军人的腰板样直挺挺的,端方四正。 一学,还真是应验,你不急躁,字就跟着齐整了。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吧。 老爸总说,中国字,方方正正,横平竖直。 上下结构的字下面架子要稳,要立得住。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要对称,平衡,和谐圆熟。 这跟做人一样的道理,要行得正,做得端。 胸中有丘壑,行事方大气。 刀口对己,宽以待人 做医生的职业习惯,使得老爸一生做事严谨,一丝不苟。 就连和粉包饺子之前,都必须修指甲,拿小牙刷顺指纹刷洗。 退休后的老爸安乐于农民的生活,丢下手术刀的手拿起了锄把,柴刀。 他时刻告诫我们,锄头不用时要洗净晾干,锄刀口靠墙,锄把对外。 递剪刀,菜刀等锐器给人,刀口对自己刀把对人,这是规矩。 “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 , “ 吃亏是福,以义为先 ” 是老爸时刻挂在嘴边的话。 上世纪 **十年代,农村寻医问药艰难,离休在家的老爸成了左邻右舍的救星,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找他看病。 老爸一一热情接待,从不马虎敷衍。 日久天长,老爸的名风享誉四方,人们都称赞说:老院长大师医术,菩萨心肠,不仅态度好,还有免费药物相赠,这样一来常常弄得家 里病人不断,有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难免有些抱怨。 这时,老爸总是严厉批评我们,说我们不知道感恩,家里有农活干不得的时候,邻居们不是常常趁着黑夜偷偷把我家的农活干好吗 ?的确,每每遇到这种事妈妈找上门感谢,乡亲们还佯装不知。 姐姐们上山打柴扭了脚,割破了手,总有热心人上前相帮。 医乃仁术,父亲的言行使我们子女耳濡目染。 我从老爸身边学会的第一个成语就是 “ 助人为乐 ”。 学会分享,仁爱在心 老爸从来不会以指手画脚的方式教育我们,他总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们,仁爱的种子深植内心,这种教育让我们老芮家一代又一代受益不尽。 当我为人妻接着为人母时,打小我就教育儿子要懂得 “ 分享 ” ,不仅分享美食,分享快乐,也要学会分享忧伤。 儿子今年 17 岁,即将高考,一路走来,他阳光帅气,开朗乐观,遇事豁达,待人宽容。 他的身上少有独生子女的坏毛病,不自私不媚俗,有悲悯心,有正义感。 也有思想,有担当,深得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喜爱。 看着自己儿子的成长,才真正懂得了当年老爸的用心良苦。 成功的教 育,良好的家风,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 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 ”“ 敦行致远 ”“ 家和万事兴 ” 已经成为我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老芮家女儿多,老爸当年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让每个女儿都尽可能接受了教育。 乡下的姑娘,下田种地,上山打柴,白天泥里来土里往,夜晚做女红,写作业,看书,一样不能落。 老爸从乡邮递员那里订阅了《儿童文学》,《辽宁青年》,《读者文摘》和各类报纸供女儿们阅读,老爸常说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后来我们姊妹四人参加招工招考时,果然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 有山里姑娘的豪爽,又有书香家庭的温婉和知书达理,和同事朋友相处和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爷爷是相牛的牛经纪,外公是大地主的长子,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按说地位悬殊挺大。 到了老爸该成家的年龄,两家掉了个个,老爸是部队的干部军医,虽说家里兄弟姐妹成群,自己年龄也不小,可明摆着有大好前程,现在说的潜力股啊。 由于外公的不善经营和嗜赌成性,家道很快败落,妈妈成了读了一点书的没落地主家的大龄女青年,一对适婚大龄青年别无选择地走到了一起,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患难夫妻。 因分居两地,常常鸿雁传书,老妈 也曾上演过带着小女千里迢迢探亲的爱情剧。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一路辛苦一路歌。 后来老妈随军,老爸转业时一道回到地方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六十年代初期,因为要照顾年迈眼瞎的奶奶,老爸坚决让妈妈带着两个姐姐从城镇下放到农村,老妈带着我们在农村做农活,照顾奶奶,吃尽辛苦,老妈从无怨言。 孝亲为上,夫妻相帮,儿女相携,一家人风雨同舟。 前些年,老妈积劳成疾,中风卧床,老爸寸步不离,日夜悉心照料,直到老妈辞世,不善言辞的老妈离世前拉着老爸的手说: “ 老芮,我这一生跟你享福了,我过得幸福,享福享到头了。 ” 老两口一生相依相 伴,相濡以沫在当地传为佳话。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患有眼疾、双眼视力只有 的老爸就着灯光,给老妈读书读报的样子,那灯光一直温暖着我,照着我前行。 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我们家非常民主,老爸常讲,婚姻的门当户对应该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双方家庭的门风,双方父母的人品,行事方式要相当。 由于老爸的影响,我们姐妹的婆家都是老实本分的手艺人家,农民家庭。 我们在婆家孝顺父母,善待兄妹,亲近邻里,在家族里都有极好的人缘。 我的婆婆常念叨: “ 我们算是结对了亲家,亲家人真好 !真要感谢亲家教育出这么好的女儿,让我们享 福 !” 老爸今年 91 了,还行动自如,思维清晰,生活也能自理。 每天把自己、床铺和房间都打理得干净整洁,国家大事、民生民情、儿女孙辈成长、亲戚邻里,也样样关心,跟在国外留学的外孙女视频聊天,开心得像个老小孩。 感谢老爸,不仅给我们生命,还用行动和父爱滋养着门庭家风。 有时我想,老爸与老妈就是彩虹,一头连着父辈,一头连着儿女。 老爸他就是山泉,发自天柱山间,流向后辈大地。 【篇六】 看到 “ 晒家风亮家训 —— 一封家书 ” 征文启事,我有一瞬间的怔忡,因为我没有家训。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 四口之家,父母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他们勤劳善良,老实本分。 回忆我的成长生涯,父母并没有为我订立什么家规家训,但是他们却如同庄稼地里的谷穗,把最本质的东西留给了我。 在这里,我想写写像泥土一样朴实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 母亲已过花甲,岁月已经漂白了青春的容颜,如玉的脸庞已被风霜刻下了沟壑般的皱纹。 由于长期劳作,她患上了严重的颈椎和腰椎病,身体如同寒风中的枯枝残叶,一碰就碎。 她一生没有读过书,刚烈自守,勤俭持家,为家庭付出了所有。 有一种勤劳叫自强 1997 年,我考上了师范, 弟弟考上了高中,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 7000 多元的学费对我家来说却是天文数字。 我家的收入全靠那几亩地,一下子怎么可能凑齐这笔巨款 ? 老妈咬咬牙,把队里闲置的二十几亩田地全承包下来。 整个暑假,她都是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有好几次,中暑在田里,她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又一头扎进了田里。 秋季开学时,她把一打票子递给我,望着她那又黑又瘦的脸庞,我泪盈于睫,心疼地说: “ 学费凑不上,为什么不向大舅借一点 ?”她握着我的手说: “ 傻孩子,借的钱不用还吗 ?我有手有脚的,为什么要靠别人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 饭,这才叫踏实 !” 正是这种近乎苦干的自强精神,我和弟弟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有一种爱不是拿来说的 那年,村里修建水泥路,而水泥路恰好经过我家山林。 路修好后,接下来就要给路两边配土,不料这一举动却成为了导火线 „„ 那天,我正在上课,老爸打电话给我说老妈跟村里人掐起来了,让我回去一趟。 下课后,我急匆匆地往家赶。 经过那条水泥路时,看见一台挖土机正在施工。 机器轰鸣,一挖下去,山林就是一个坑,放眼望去,长的、短的、深的、浅的坑洞出现在眼前,那情景就像好好的一张脸被痤疮、粉刺占领似的, 很碍眼。 回到家中,看见老妈无力地坐在大门口,知道这场大战她失败了。 老爸告诉我,她不让挖土机挖我们家山林的土,非要他们到附近窑厂上拉两车土来。 甚至,她还爬上挖土机阻挠施工。 听到这儿,我火了,气急败坏地冲她吼道: “ 你没读过书,知道什么 ?这山林不是我们家私有的,是村里的,是集体的,是国家的,他们爱怎么挖就怎么挖 !再说,你爬上挖土机,这叫阻挠执法 !凭这个,就可以关你几天,知道不 ?” 吼完后,她半天不做声。 半晌才怯怯地说: “ 路边的树被他们砍了,我也没说什么。 就是想让他们到窑厂上去拉土,那里土多。 再说 ,你看他们下手那么重,大个坑小个洞的,好好的山林被他们糟蹋成那样,我心疼 „„” 我不耐烦地打断她:“ 好了,这事你思想觉悟要高点,不要再啰嗦了。 还有,就是不要让我丢脸 !” 尔后,听她嘟囔道: “ 唉 !合着这国家的东西就不是东西了 ?我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没有这土地,哪有你的今天 ?没有这土地,我心里不踏实啊 „„” 第二天,她果然安静了许多。 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只是我在她的眼角看到了什么 „„ 一个星期后,我回家经过那片山林,却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心脏,只见我家那片区域 —— 路面的泥土已清扫干净。 大大小小的坑洞 已填上了新鲜的泥土。 更重要的是紧挨路边,一棵棵小樟树拔地而起,他们是那么嫩,那么绿,那么笔挺,像行道树一样护卫着这条路。 半晌,我说不出话来,脑海中不断翻滚着艾青的那句诗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在这没 “ 念过书 ” 的农妇心里居然有这么执著的土地情结,她不知道什么叫 “ 爱得深沉 ” ,却用行动在诠释 “ 爱得深沉 ”! 有一种爱不是拿来说的 ! 回到家里,看着她佝偻着身子,不断地用手捶着腰。 我伸手揽过她瘦削的肩膀,热泪长流 „„ 有一种孝敬叫耐心 外公去世后,妈妈就把外婆接到我们家照顾。 外婆老了,脾气就像小孩一样,说变就变。 那天中午,老妈干活忘记了时间,回到家中,外婆生气地责怪老妈半天不回家烧饭。 老妈陪着笑脸,赶紧烧好了饭菜。 外婆却说:“ 明知道我牙齿不好,还烧这么硬的东西。 我要吃面糊。 ” 老妈又赶紧去弄面糊,糊好了,外婆喝了两口,又说: “ 糊太稀了,下午我怎么撑得过去 ?” 我就知道,外婆这小孩脾气又犯了。 我准备去说说外婆,却被老妈一把拉住。 她温柔地对外婆说: “ 妈,都是我不好,没有按时回来烧饭。 您先到房里看会儿电视,我马上做个肉丝 面,这个不软不硬。 ”折腾到下午两点钟,她才吃上饭。 像这样的插曲一直到外婆去世。 外婆去世前,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拉着我妈的手 „„ 母亲一生没有跟我讲过什么条条框框的大道理,不过,她那自强不息、热爱土地、孝敬老人、以身作则的美德,就是家训 !身教重于言传,这是父母给我的最美的家训 ! 虽然我没有多大的出息,但是我热爱我的本职工作,认真教书育人,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尊敬。 教书十几载,多次被评为 “ 镇级优秀教师 ”。 2020 年被评为 “ 县级优秀教师 ” —— 这一切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身教重于言传 —— 这最美的家训,将督促我用自己的行动做学生的楷模 ! 【篇七】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 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作用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影响人们的行为,给人们诸多启迪。 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引领好的社会风气,我家的家风家训便是 “ 勤俭善良 ” 、 “ 踏实做人 ” ,首先是要勤俭持家、与人为善。 再者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走好每一步的人生路,不好高骛远必有所成就。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励志勉学当自强,良好的家风、家训更是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母亲在去世前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家风,用自己的话语引导着家训,让我们这些子孙在潜山的各个行业中站好自己的一班岗。 在我出生还不到 3 个月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我是在家风家训的伴行中,在母亲的拉扯呵护下长大的。 母亲出生在太湖县龙山宫书香门第的家庭,有着良好的家风,母亲放弃家中优裕的生活,随父亲来到潜山牌楼,母亲一共生育 10 个儿女,带着我们艰辛地生活。 母亲决心把儿女们培养成 人,先后把大哥送到野中,把大姐送到潜中读书,大哥、大姐同年考取太湖师范,学业完成后大哥大姐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很早便挑起家中重担,大哥早年教书后调教委、政府、县委工作,位至县委副书记,大姐享受教授级也在教育局退休。 85 年我考取省警校,成为一名警察,到目前整个家庭成员已有 50 多人,工作在政府、公安、卫生、教育、环保、城乡规划设计、银行等各行各业,有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 勤俭治家,是我们家良好的家风,勤劳坚强的性格在母亲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治病,母亲变卖了外婆家全部家产,要强的母亲起早歇晚,先后在 山中挖过蛭石,织过棕绳、造过鞭炮、养过乡猪,她把山芋磨成粉变卖,把从花凉亭水库打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