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学术巨匠,是一批学贯中西的人21世纪的大师,内容摘要:
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 老子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 道教中的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从 《 列仙传 》 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写 《 老子圣母碑 》 ,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视为仙道之祖。 庄子 ( 比老子迟生 200年 ) 继承了老子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在中国和西方都备受重视和赞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庄子名周,是公元前 4世纪宋国人,他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南游各国,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国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做官,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 《 庄子 》 现存 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 《 齐物论 》 、《 逍遥游 》 、 《 大宗师 》 等。 ● 《 庄子 》 在公元 3世纪到 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 《 周易 》《 老子 》 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 《 庄子 》 在唐代( 618907)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 物物者非物”,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等话富有哲理,启发心智。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 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元气论 东方哲学中基本上没有原子论观点,而只有一种 “ 元气论 ” 观点。 我国 “ 元气论 ” 的发展有很长历史。 元气论经过许多哲学家发展,已成为我国哲学的一个丰碑。 ● 东汉王充(约 27- 100)在 《 论衡 》 一书中提出 :“ 元气未分,混沌为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物之变,随气也”。 ● 宋代张载( 1020- 1077)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有”:存在,“象”:现象)“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客形”指暂时的形态)。 ● 北宋沈括( 1031- 1095)在《 梦溪笔谈 》 中提出:“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得”。 元气论可解释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形成与转换,可解释自然界许多变化。 但是要使气从哲学概念转化为近代科学概念,则要求“气”能定量描述,应当能进入实验过程。 显然中国古代“元气论”无法提供这些条件,也就无法转变为科学理论。 三、西方哲学对近代科学所起的促进作用 1.古希腊哲学家的贡献 在古希腊出现了许多哲学家及著名学派,。20世纪初的学术巨匠,是一批学贯中西的人21世纪的大师,
相关推荐
发展。 ④ 带来交通拥挤、居住 困难、治安秩序混乱 等问题。 ① 缓解了人口的压力 ③ 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请连线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城市 农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思考:哪些因素能引起人口迁移。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20世纪 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旱灾 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19世纪
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学生展示收集查阅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5 倾听、欣赏,并做相关点评。 教师展示音像资料。 展示资料 欣赏
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 国家的政策。 外来文化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教育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政治氛围。 一些进步人士的推动和身体力行。 二、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服装 ( 1)清代传统服装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长袍马褂 二、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 2)近代的服装 中山装 早期西装 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服饰 五花八门。 二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 “ 诗眼 ” 的说法,所谓“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 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 “ 咽 ” 、 “ 冷 ”。
ike to tell me which road leads to …? 7)帮助: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us the way to …? 8)旅游、住宿: check in, check out, how to book a room 听力 具体细节题 常考的问题 1) Who broke the window?(主语) 2) What
体。 人称运用 :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六)标题 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 有何作用。 ,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 一语双关 , 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