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卫生内容摘要:

、果断性、自性。  1.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 ( 1)目的明确,既确定远大的目标,也定下短暂的目标。  ( 2)目的支配行动,为了实现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论、行动置于目的约束之下。  ( 3)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排除困难,甘愿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 (一)良好意志的特征 2.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 ( 1)能对情况做出正确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即便是面临紧急、复杂的局面也能考虑全局,迅速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 (2)善于抓住时机。 只要时间允许,能耐心地进行从容周密的思考,直到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时,才做出决定,决不急躁、冒险和草率行事。  (3)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果断从事,当机立断。 (二 )意志薄弱的特征 1.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不加分析和批评地接受影响,轻率地改变行动方向。 独断性是指坚持已见,一意孤行。 毫无理由地拒绝考虑别人的任何批评和劝告,也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2.优柔寡断和冒失 优柔寡断是指在需要做出决定时,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做出决定之后,又迟迟不采取行动。 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匆忙做出决定,有时不计后果。 3.任性和怯懦 任性是对自己的行动不加约束,随兴所致,怯懦是在行动时畏缩不前,情况变化时张皇失措。 4.顽固或执拗 顽固执拗的人追求的是不合理或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外界情况,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甚至明知行不通也要坚持己见,这样必然会导致失败。 以上四点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一般来讲,意志薄弱不算意志异常,经过修正可以坚强起来。 但经常表现出盲目、草率、优柔寡断、半途而废,在行动上又不能控制自己,就可以称之为意志异常。 概括起来有如下表现: (1)意志丧失 行为缺乏目的性,盲目性大,不知自己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2)强迫行为 在某种非理冲动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反复地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自己又不能控制这些不必要的行为。 (3)固执行为 意志正常的人,在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能修订计划;而意志不良的固执行为,明知已经错了,仍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4)不能随意支配自己的行动 如运动亢进、坐卧不安、动作迟缓、行为及运动不协调 (三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不良意志品质的调节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教育与实践的结果。 加强对中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健康而强烈的动机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奋斗。 动机越高尚、越强烈,意志行动也就越坚决而持久。 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要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逐步提高其动机水平。 比如,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其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可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有目的地表扬与批评,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经常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平淡无奇的实践活动,一些令人兴趣不浓,甚至会给人情绪上带来不愉快的实践活动更能使人的意志得到锻炼。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练习时一定要有目的性、计划性,使学生获得信心和成功感;二要有意创设困难情境与艰苦条件,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三要及时总结,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强化,以增强行为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收到主动锻炼的效果。 3.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英雄形象具体生动,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 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艺作品,使他们从中吸取力量,以书中的主人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向现实生活中的先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