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教材解读内容摘要:
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 ; ; ;。 五、教学过程 【 播放录像 】 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 教师提问 】 2020年 8月 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 “ 云娜 ”袭击,在 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 115条生命,卷走了 153亿元的财产,有 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 教师点评 】 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 l)暴雨灾害,( 2)狂风灾害,( 3)台风风暴潮灾害,( 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 引入新课 】 台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 这与台风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设 计 意 图 利用多媒体画面,设计悬念,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参与意识。 【 教师讲解 】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 放投影图 】 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 板书 】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 学生归纳 】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 板书 】 一 、水循环 【 学生活动 】 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请 1— 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 学生讨论 】 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 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 板书 】 1.水循环的概念 设 计 意 图 通过学生绘图和读图,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在绘图和读图的过程中从图上自主获取有关水循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 学生讨论 】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 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 学生探讨归纳 】 :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 → 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 径流 → 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 → 蒸发(蒸腾) → 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 → 蒸发 → 降水 【 学生活动 】 1.读图 P59页图 2- 39,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大。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教材解读
相关推荐
业 评论 发帖 回帖 班级学习简报 辅导力 王瑞霞 0 140 3 145 31 333 32 166 315 133 9 辅导教师176 0 204 14 142 25 356 85 66 27 153 12 张丽强 3 132 15 141 47 343 87 169 25 84 12 宿建军 0 154 10 151 17 354 24 93 13 131 10 张成毓 0 178 16
化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点表现: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 3.建立 “福利国家” (目的、实质、发展) 兴起(原因、影响) 5. “新经济” 的出现(产生时间、地点; 定义) 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五单元
二、说教法: 有关红军长征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情景设置和参与性: 采用“学生阅读 — 教师设问 — 讨论回答 — 思考补充 — 教师总结 — 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 — 实践应用 — 理性认识”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尝试。 采用“阅读看图 — 画图讲图 — 提出问题 — 讨论回答”的方式
c d 图 2 图 3 例 2 下列气压场中 , 与右图所示天气系统相应的是 B M 右图中 , 实线是地形等高线 , 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 , 等高距皆为 5( 单位:米 ) , 甲处为一口水井。 读图回答 13题。 A. 地下水开采过度 ( ) C. 有盐碱化趋势 D. 有荒漠化趋势 2. 图中中河流的流向是如何。 1. 从图中内容可知 , 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B. 地下水污染严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