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红卫三矿120mta设计通风安全设计内容摘要:
.................. 32 选择主要通风机 ......................................................................................... 32 电动机选型 .................................................................................................. 35 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 ............................................................................................. 37 矿井反风的目的意义 .................................................................................. 37 反风方法及安全可靠性分析 ...................................................................... 37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 38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 39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瓦斯管理措施 .............................................................................................. 39 防火 .............................................................................................................. 40 防水 .............................................................................................................. 40 喷雾洒水系统 .............................................................................................. 45 参考文献 ............................................................................................................................... 47 附录 A ................................................................................................................................... 63 附录 B ................................................................................................................................... 72 致 谢 ............................................................................................................................... 79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 页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矿区概述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红卫矿区位于元宝山煤田西南部。 该矿区南距平庄 40 公里,西距赤峰 19 公里,东距元宝山 5 公里,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哈拉扑吐和八家所辖,隶属于内蒙古平庄矿务局。 地理位置:东经 119176。 10′ ~ 119176。 11″ 北纬 42 176。 15′ ~ 42 176。 17″ 元宝山发电厂锦州 老哈河元宝山露天矿安庆沟矿风水沟矿元宝山赤峰通辽元宝山二矿红卫三矿交通地理位置图红卫三矿 图 11 红卫三矿交通图 地形地貌 红卫矿区为第四纪风积沙掩盖,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 区内海拔标高最高 ~ 米 ,井田内无河流和大的沟谷,运距井田东南 7 公里处有老哈河,西北 公里处有英金河,两河在八家附近汇合流入辽河。 气候 红卫矿区属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春秋两季多风,尤以春季风沙较大,风向多为西南 风和西风,最大风速 18 米 /秒( 1968 年 8 月),年最高其气温 ℃( 1956 年 7 月),最低气温 — ℃( 1956 年 1 月),年最大降雨量 506 毫米( 1954 年),最小降雨量 208 毫米( 1951 年),月最大降雨量 108 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 毫米,暴雨强度 502 毫米 /小时,年最大蒸发量 2315 毫米( 1964 年),最小蒸发量 毫米( 1954 年),冻结期一般为 11 月至翌年 4 月末,最大冻结深度为 米,( 1969 年 3 月)最大积雪厚度 250 毫米,石圪节矿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 页 该区地震烈度为 6 级。 电源、水源 及建筑材料的来源 红卫东北 15 公里处正建筑一座大型火力发电站 — 元宝山电厂,总装机容量 150 万千瓦,现已有两台机组运转, 90 万千瓦电量与东北电网联网,西北 7 公里处有电力部的“红卫战备变电所”,现设一台 6000KVA— 2/ 变压器为矿区供电,井田东南 8 公里处的元宝山一次变电所也可供给矿区基建和生产用电。 一九八七年,在玉皇地区设计建成了两眼水源井,供水量 3000 米 3/昼夜,因设计用水量增大和上述两眼水源井水量的减少,设计中除新增设一水源井外,应对现有的水源井进行改造,以满足矿区用水。 红卫矿区以农、副、 林为主,由于矿区距赤峰、平庄较近,两地工业又已具规模,技术力量雄厚,协作条件好,尤其是电力,砂石、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工业发达,对矿区提供良好的建设条件。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 元宝山煤田位于阴山东南向复杂构造带东段与大兴安岭华夏系新华夏系的复合部位,区域构造极为复杂。 东南和西北侧受温泉和水泉两盆地断裂控制,红卫矿区位于元宝山煤田西南延展部分,与平庄煤田构成一组平行斜列之断陷型含煤盆地,其构造形成原属向斜,后被 F1 、 F2 两断层切割成一扇形盆地,含煤地层由东南走向( N 15176。 ~40176。 W)向北东走向( N 20176。 ~45176。 E),呈弧形展布,煤系地层呈缓单斜构造,倾角 13176。 ~17176。 ,最大为 18176。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3 页 表 11 井田地质特征表 地 层 时 代 地 层 特 征 界 系 统 组 新生代 第四系 全新统 全区普遍发育,上部为风积沙(局部赋存)中部为黄褐色亚沙土,下部为褐色亚沙土(含钙质结核)厚度为 ~,一般 10米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孙家湾组 本组地层普遍发育,岩性以紫红色、灰绿色砾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及砂砾质泥岩,最大控制厚度为 500米 侏罗系 上统 元宝山组 以粉砂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夹薄层中~粗砾岩,局部有砂砾岩,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从上至下有 5~ 1,5~2,5~ 3, 6~ 1,6~ 2,6~ 3 煤层,层间夹有黑色泥岩,灰色粉砂岩及薄层粗砂岩,全组总厚度约 231~363米,一般为 300米,其下与杏园组正合接触。 杏园组 全区发育,厚 400 余米,岩性以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为主,上部夹有薄煤层,不可采。 井田煤系地层 区内的表土层较薄,由第四纪亚粘土及风化砂所构成,其中第四纪亚粘土在整个井田浅部均有分布,厚度 0~ 15 米,东南厚,北部 薄,颜色黄红,风积砂均匀分布于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粉砂岩为主,颗粒细而均匀,厚度在 0~ 米,井田表土层总厚度 0~ 米,平均 10 米。 井田地质构造 元宝山煤田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以褶曲构造为主,断层为辅,断裂构造相对不发育。 1)王庄向斜 位于井田西部,向斜轴在 16 线附近,枢纽向西南仰起、圈闭,轴向 N35176。 E,长约。 向斜东翼倾角 15176。 ;西翼倾角 18176。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4 页 2)漳村向斜 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向斜轴在 10 线附近,枢纽向西南仰起,圈闭,轴向 N30176。 E,延展长度约。 两翼不对称,东翼倾角 15~18176。 ;西翼倾角 18~25176。 3)梁楼向斜 位于井田西北部,轴向 N15176。 E。 井田内延展约。 西翼地层较陡,倾角 25~30176。 ;东翼倾角略缓, 15~20176。 4)陆庄背斜 位于井田西部,背斜轴在 16 线 ~17 线间,轴向近南北,长约。 背斜两翼宽缓,对称,倾角为 5~8176。 勘探中揭露的断层,落差大于 10 米的主要有 5 条。 如表 11。 表 12 红卫三矿 煤矿井田断层 一览表 名称 落差( m) 倾角( 176。 ) 走向 倾向 断层性质 F51 断层 5 15~18 N3176。 ~ 25176。 W EW 正 F52 断层 15 45 N10176。 E~29176。 W NW~SW 正 F53 断层 20 50 N10176。 E~15176。 W NW~SW 正 F54 断层 25 65 N40176。 E~40176。 W NW~SW 正 F55 断层 25~50 70~80 N40176。 E~43176。 W NW~SW 正 井田水文地质 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势,全区被第四系风积砂掩盖,矿区地势较高,河流远离井田,周围有大面积透水性微弱的第四系亚粘土覆盖,各含水层透水性微弱,断层导水性差,年降水量较小,补给能力有限,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主要含水情况如下: 第四系空隙含水层 ( 1)风积砂孔隙含水层:分布于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砂为主,颗粒细而均匀,厚度在 0~ ~ 米,渗透系数为 .179。 104~ 179。 102 米 /日 ( 2)第四系亚粘土孔隙含水层:在井田浅部均有分布,厚度 0~ 15 米,东南厚北部薄,颜色黄红,潜水位 5~ 17 米,第四系中部和底部夹有砂、砂砾含水层透镜体,仅局部发育,厚度 0~ 米,涌水量 ~ 公升 /秒米 ,渗透系数 ~ 米 /日,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水。 基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 1)白垩系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层: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砾,泥质胶结,涌水量 公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米 /日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5 页 ( 2)煤系地层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变化规律为中、北部颗粒粗,东南部变细,全区含水层平均厚度 129 米,渗透系数为 米 /日。 ( 3)六煤组裂隙含水层:由砂岩、泥岩交替组成,东北厚,西南薄,区内厚度 3~ 150米,涌水量 ~ 公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米 /日。 本区第四系潜水层: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由 0~ 15 米,这样,第四系亚粘土潜 水层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补给基岩,而基岩含水层承压水头有些地方超过顶板 12~ 14 米,因此,两类不同性质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含水层间的相互补给,另外,沙丘的地区昼夜温差而产生的凝结水也有补给。 该矿区区断层落差较小,破碎带为砂质泥充填根据简易水文,其冲洗液消耗量甚小,矿井见断层时水量不会有显著变化,断层透水性微弱。 全矿预测涌水量: 最大时预计 米 3/时 正常时预计 米 3/时 煤层特征 煤层埋藏条件 煤层走向主体为南北走向, 由南北走向分别逐渐偏为南西和北西方向,整体呈弧形,井田中央倾向基岩本为正西,南北侧分别为南西和北西,呈扇形状态,倾角在 10176。 左右。 可采煤层特征 红卫矿区大部分岩石为软岩,风化岩硬为松软,含水率一般在 14%左右,孔隙率一般在 31%左右,抗压强度在 39 公斤 /厘米 2,含煤系内岩石多数遇水软化,泥岩中含有大量蒙脱石,其膨胀性强,水稳性差,详见岩石物力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15。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6 页 表 15。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红卫三矿120mta设计通风安全设计
相关推荐
进通风的基本要求 .................................................................................. 14 局部通风方法和布置方式 .......................................................................... 15 掘进面需风量计算 .....
30 厘米,用沥青麻絮或木板填塞。 路基边坡坡面填 筑 25 厘米厚的清表土,然后播种适于当生长的草籽。 草籽播种量 ,路基填方 302万立方米 : 主线里面结构采用 20 厘米天然砂砾垫层 +20 厘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路面宽为 米, 两侧土路肩各 米。 路面面层 1244千平米,基层 1303 千平米,垫层 1707 千平米。 路面结构方案为
探水方法 我矿探水先使用直流电发仪探水,探测距离为 100m,如探测结果显示无明显水象时,使用 ZDY1200S钻机进行探水,钻孔数量为三个,探水钻孔布置图后附;如探测结果显示有明显水象时, 再使用 ZDY1200S钻机进行探水,钻孔数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孔数进行探水。 经探测无水害威胁后,方可掘进。 二、施工技术要求 掘进队必须严格按照本探放水设计方案要求施工,每施工完一组钻孔由生技科验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掘进通风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20 V级围岩爆破设计图(六) 广东省江罗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 大顶 隧道 总体 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江罗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1 145623IV级围岩爆破设计图(一) 广东省江罗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 大顶 隧道 总体 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江罗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2 45621IV级围岩爆破设计图(二)3 广东省江罗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 大顶 隧道 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