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雷达业务技术讲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0 移动变化 少变动 移速快, 45,100KM/h 较慢, 15 KM/h 变化趋势 稳定 生消变化快 局部变化快 天气背景 锋后、静止锋 锋面、暖区、副高边缘、台风外围 静止锋、槽、切变 台风 回波强度( Z)图象分析步骤 1. 降水性质判断 ,回波形态; 2. 回波分布特征分析 ,主要分析回波的分布特征及移动特征。 其中包括移向、移速及回波的相对变化; 3. 回波演变特征分析 ,主要分析回波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趋势。 分析回波是处于初生阶段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或消散阶段 ,并预测回波未来的变化。 多谱勒平均径向速度 V(米 /秒) 多谱勒平均径向速度是实际风投影在雷达波束径向上的向量。 H=h0+sinθ+R2/17000 单位:千米 环境风与多谱勒速度及解释 风向、风速均不随高度变化 风向不变,风速随高度线性增加 风向不变,风速随高度先增后减 风速不变,风向随高度逆转( 冷 ) 风速不变,风向随高度顺转( 暖 ) 辐合 辐散 锋面 1 锋面 2 锋面 3 小尺度现象 均场 辐散 气旋 环境风中的气旋 中气旋中的龙卷涡旋 多普勒速度( V)图象分析步骤 (探 讨) 1. 确定零速度线和速度的来去向区域; 2. 识别速度模糊,确定具体来去向速度值; 3. 注意仰角,计算各特征区对应的高度位置; 4. 掌握最近时次天气形势,结合中尺度概念模式的流场特征,分析多普勒速度资料的天气意义; 5. 配合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的观测情况,得出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意见; 6. 结合其他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未来天气演变趋势,做出短时天气预报。 雷达资料分析前注意的两个问题 查看图象文字区的各种参数 ,如站名、图象产品名称、时间、显示色标与单位、仰角或方位角、脉冲重复频率、显示距离等; 检查回波强度(或速度)和范围分布的 可靠性 ,如回波强度值、有否虚假回波、最大不模糊速度与脉冲重复频率是否一致、同时次的径向速度( V)图象与回波强度( Z)图象的范围等; 天气雷达业务技术讲座 第四讲 天气雷达的局限性 天气雷达的局限性 1. 虚假回波与地物回波对气象回波的识别的影响 ( 大气折射、晴空回波、地物回波、旁瓣回波 、二次回波) 2. 遮蔽物对降水的遮掩 3. 速度模糊与距离模糊 4. 不同距离的最小回波强度不同 5. 不同距离不同的切向分辨率 6. 不同位置、不同波长的雷达探测的结果可能不同 (大气折射、晴空回波、地物回波、旁瓣回波 、二次回波) 大气折射影响 通过实验中发现在台海地区大气折射指数高度梯度( dn/dh)四季变化很大,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十分严重。 长乐雷达在不同天候条件下,探测到台湾岛地物高度在 6Km~ 14Km之间变化,多数情况为 8 Km,地物回波范围也响应有成倍的变化。 厦门雷达探测的结果亦有同样的情况。 当台湾岛地物范围变大,测高值大于 9公里以上时,出现了超折射现象。 这往往都发生在夏季和春末,主要天气背景有:潮湿而又晴朗的夏夜、副高北跳天气乍热和雷暴天气。 当台湾岛地物范围变小,测高值小于 7公里时,出现负折射现象。 负折射基本发生在秋季和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的日子。 遮蔽物对降水的遮掩 Rmax =。天气雷达业务技术讲座(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