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内容摘要:
边 坡 高度 (m) 13 路基排水 堑顶及边坡应根据地形及边坡高度,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及边坡平台截水沟, 天沟内边缘至堑顶距离不宜小于 5m, 应尽量避免设吊沟排水。 较高的路堤及中、强膨胀土(岩)路堑边坡,宜设置边坡渗沟,加强引排地表水及坡 面积水。 应加强基床底层顶面或换填底面封闭 、 隔水处理。 路堤及地下水 发育 的路堑 基床 ,不宜采用 封闭 层处理, 采用 土工合成材料封闭、 隔 水 时 ,应全断面铺设。 地下水 发育 的路堑 基床 应采取降低或加深侧沟,设必要的纵横向排水 渗 沟、渗管等防排地下水措施。 地下水发育路堑边坡,宜采取仰斜排水孔、支撑渗沟和纵向盲沟等地下排水措施。 路堤坡脚应采取排水沟、抬高式护道或坡脚墙等措施,防止受水浸泡。 低路堤、低洼地段基底,应防 止 和排除 地表积水 ,可采取纵横向排水 渗 沟、渗管及渗水土填筑 等措施。 天沟、截水沟、侧沟、排水沟均应进行防冲、防渗加固。 14 5 黄土路基 一般规定 黄土是指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土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钙质,呈棕黄、灰黄或黄褐色。 新近堆积黄土是指沉积年代 近 ,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在 50~ 150kPa 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 Q42)黄土。 黄土地区路基,应 按 黄土的时代及其工程性质 特点 ,控制边坡高度。 1 黄土的时代及其工程性质 列于表 ; 2 黄土路堤边坡高度不宜超过 15m,新黄土路堑边坡高度不宜大于 20m,老黄土路堑边坡高度不宜大于 25m。 表 黄土的时代及其工程性质 时 代 地层名称 工 程 性 质 湿陷性 抗水性 透水性 压缩性 直立性 全新世( Q4 )黄土 近期( Q42) 新黄土 黄土状土 一般具 湿陷性 易冲蚀、潜蚀、崩解 中 高至中 直立性较差,不能维持陡边坡 早期( Q41) 晚更新世( Q3)黄土 马兰黄土 易冲蚀、潜蚀、崩解 中 中 直立性一般,不能维持陡边坡 中更新世( Q2)黄土 老黄土 离石黄土 离石黄土上部( Q22) 上部部分土层具湿陷性 冲蚀、潜蚀、崩解较慢 弱 中至低 直立性强,能维持高、陡边坡 离石黄土下部( Q21) 早更新世( Q1)黄土 午城黄土 不具湿陷性 冲蚀、潜蚀、 崩解慢 弱 低 直立性强,能维持高、陡边坡,但易剥落 黄土塬梁地区,路基应避开有滑坡、崩塌、陷穴群、冲沟发育、地下水出露的塬梁边缘和斜坡地段。 如必须通过,应有充分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 黄土河谷地带,当路基位于阶地陡坎或岸坡陡壁附近时,应考虑土体自身的稳定性和 水流冲刷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黄土冲积、洪积平原地区应加强排水,妥善处理农田水利设施与路基的相互干扰。 位于冲沟沟脑和陷穴附近的路基,应考虑冲沟和陷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路基,宜设在湿陷性轻微、湿陷土层较薄、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段。 黄土 土质改良, 掺和料 宜 采 用水泥、石灰等, 其掺入量应 根据强度和压实标准要求, 通过试验确定。 对陷性黄土地基,应根据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采取减少或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处理措施;对饱和黄土地基,应按本 规范第 3 章的有关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15 路 堑 路堑边坡形式,应根据黄土类别、均匀性及边坡高度按表 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坡小平台设置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 300mm 地区,每 12m 高设一级;年平均降水量 300~ 500mm地区,每 10m 高设一级;年平均降水量 500~ 700mm地区,每 8m 高设一级。 2 边坡大平台宜设在边坡的中部。 3 非均质土层平台或变坡点的位置,应结合不同土层分界面和钙质结核层的位置综合确定。 4 边坡 平台宽度应根据稳定计算确定, 小平台宽度 一 般 可为 ~ ,大 平台宽度宜为 4~ 6m。 5 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300mm 的地区,边坡平台应设截水沟,其底宽及深度均为。 6 侧沟平台宽度可为 ~。 表 路堑边坡形式及适用条件 边坡形式 适 用 条 件 直线形(一坡到顶) 1)均质土层, Q Q3黄土边坡高度 H≤ 12m; Q Q1黄土边坡高度 H≤ 15m 2)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 H≤ 10m 折线形(上缓下陡) 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 H≤ 15m 阶梯形(小平台) 1)均质土层, Q Q3黄土边坡高度 12m< H≤ 25m; Q Q1黄土边坡高度 15<H≤ 25m 2)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 15m< H≤ 25m 阶梯形(大平台) 边坡高度 H> 25m 路堑边坡坡率, 边坡高度不大于 20m 时 , 一般可按表 的规定设计 ; 边坡高度大于 20m 或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 采用 工程地质类比法 结合 边坡稳定性检算确定。 设有大平台的深路堑,除必须对全高边坡作稳定检算外,还应对大平台毗邻的上下分段边坡作局部稳定检算。 边坡稳定检算,宜用圆弧法,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16 表 路堑边坡坡率 黄土名称 适用地区 边坡坡率 H≤ 10m 10m< H≤ 20m 全新世坡积黄土 (Q4dl) ① 1∶ ~ 1∶ 1 ② 1∶ ~ 1∶ 1∶ 1~ 1∶ 全新世冲积、洪积黄土 (Q4al、 pl) ① 1∶ ~ 1∶ ② 1∶ 1∶ ~ 1∶ 1 晚更新世坡积黄土 (Q3dl) ① 1∶ ~ 1∶ ② 1∶ ~ 1∶ 1∶ 1~ 1∶ 晚更新世风积黄土 (Q3eol) ① - ② 1∶ 1∶ ~ 1∶ 晚更新世冲积、洪积黄土 (Q3al、 pl) ① 1∶ ~ 1∶ ② 1∶ 1∶ ~ 1∶ 中更新世黄土 (Q2) ① 1∶ ~ 1∶ 1 ② 1∶ 1∶ ~ 1∶ 早更新世黄土 (Q1) ① ② 1∶ 1∶ ~ 1∶ 注: 1 适用地区栏内①是指华北、东北平原及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②是指黄土高原、豫西等地区。 2 表列边坡坡率是指单一土层的综合边坡坡率,若为多种土层,可根据不同时代、成因土层性质的差异性及 其在边坡中所占比例,综合考 虑确定。 3 阶梯形边坡的分级坡率,对均质土层可取同一坡率值,对非均质土层可选用不同坡率值。 4 当堑顶地面横坡小于 20176。 时,不计其对边坡坡率的影响;当为 20176。 ~ 35176。 时, Q4黄土边坡高度大于 12m、 Q3al、 pl黄土边坡高度大于 15m,边坡坡率可放缓一级(按 计); 当大于 35176。 时,应通过稳定检算确定。 5 对 Q Q1 黄土尚应考虑构造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路 堤 当边坡高度不大于 15m 时,路堤的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可按表 选用。 边坡高度大于 15m 时, 宜采用工程 类比法结合稳定检算确定路堤的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 表 路堤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 断面形式 路基面以下边坡分段坡坡率 0< H≤ 8m 8< H≤ 15m 折线形 1∶ 1∶ 阶梯形 1∶ 1∶ 注: 阶梯形断面适用于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500mm 的地区,在边坡高 8m处或在边坡中部设宽为 2m 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宜设截水沟。 边坡 稳定检算宜采用圆弧法,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填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值,应按设计填筑压实标准的要求,采用夯后快剪试验测定。 基 床 黄土路堤基床应满足以下规定: 17 1 基床表层 , Ⅰ级铁路 不 得 采 用黄土或黄土改良土作填料; Ⅱ级铁路 可采 用黄土 改良土 作填料; 2 基床底层 , Ⅰ级铁路 可 采 用黄土 改良土 作填料;Ⅱ级铁路 可采 用黄土作填料, 但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500mm 地区,其 塑性指数大于 12,液限大于 32%时, 应 采取 土质 改良或加固措施。 黄土路堑基床应进行以下处理: 1 对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应进行换填处理,基床表层以下应换填 1m 厚的 改良土 ; 2 对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等措施 ; 3 基床表 层 底部 应 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封闭、隔水处理。 边坡防护加固 边坡防护 措施 应根据土质、降水量、 边坡高度及坡率,防护材料来源,按现行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的要求选用。 路堑边坡 宜 采用空心砖植物、骨架植物 、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块护坡、护墙 、 坡脚墙 或综合 等 措施加强防冲、防渗及坡脚加固 处理。 黄土路堤宜在两侧边坡内分层水平铺设土工格栅,其竖向间距 不大于。 路堤坡面 可 采取 立体植被网、 空心砖植物、 骨架植物 护坡 等措施防 护。 路基排水 堑顶地表水应及时排出 ,天沟内边缘至堑顶距离不 宜 小于 5m,天沟内、外侧的积水洼地应回填夯实整平,夯实后土的干重度不得小于 15kN/m3。 路堤坡脚受水浸泡、冲刷时,应采取 防 冲 、 防渗 的 防护 加固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段, 路堤必须设坡脚排水沟,坡脚 至水沟间应进行封闭防渗加固 ;黄土地段的水沟应进行防冲防渗加固,加固措施宜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块板。 路基附近的冲沟危及路基安全时,应采取排水或防护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包括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和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经分析检算提出防止、减少或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Δ ZS ,应按下式计算: ni iZSiZS h10 式中 ZSi — 第 i 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 18 ih — 第 i 层土的厚度( mm); 0— 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陇西地区取0=; 2)陇东 — 陕北 — 晋西地区取0=; 3) 关中 地区取0=; 4)其他地区取0=。 Δ ZS 应从天然地面(挖方地段应自路肩)算至其下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止,其中 ZS 值小于 的土层不累计。 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饱和,其湿陷量的计算值Δ S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陷量的计算值Δ S ,应按下式计算: ni iSiS h1 式中 Si — 第 i 层土的湿陷系数; ih — 第 i 层土的厚度( mm); — 考虑基底下地基土的受水浸湿可能性和侧向挤出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基底下 0~ 5m 深度内,取 =; 2)基底下 5~ 10m 深度内,取 =; 3)基底下 10m 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取工程所在地区的0值。 2 湿陷量的计算值Δ S 的计算深度 ,应从天然地面(挖方 地段应自路肩)算起,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底下 10m(或地基压缩层)深度止;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非湿陷性黄土层的顶面止。 其中湿陷系数 S ( 10m 以下为 ZS )小于 的土层不累计。 符合下列任一 条件 的地基均应 采取 减少或 消除湿陷性的处理措施 : 1 在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大于或等于路基工后沉降量容许值。 2 在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小于其附加压力 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且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大于或等于路基工后容许沉降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挡土墙地段: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应 至 基础底面 外侧 不小于 1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 至 基础底面 外侧 不小于 2m。 19 2 路堤地段应 至 坡脚 排水沟 外 侧不 小于 1m,路堑地段为路基面处的整个开挖面。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深度应通过检算确定。 黄土地基湿陷性 处理 , 应根据 地基 特性、处理深度、施工设备、材料来源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进行 分析 , 通常 可 选择表 措施。 当需要采用注浆或桩基等 特殊 处理措施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可行性 、 合适的 设计 参数 和 施工工艺要求。 表 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措施 名称 适用范围 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 m) 换填垫层法 地下水位以上 1~ 3 强夯法 地下水位以上, Sr≤ 60%的湿陷性黄土 3~ 7 挤密法 地下水位以上, Sr≤ 65%的湿陷性黄土 5~ 15 陷穴处理 陷穴的处理范围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对外露的明陷穴,在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线外上。特殊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
相关推荐
把市委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 , 明确今年党建工作发展思路,初步提出全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三是推进有序。 当前乡镇党委换届、组织 关系排查、发展村集体等工作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集中精力、加强统筹,及时进入了高速的运转状态,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深。
.............................................................95 第六章 质量保障 ..............................................................................................................................
返样 , “做买卖 ”就发径复杂了,多卉会产生旪敁忢癿问题。 如果 在做生意过程丨,各种运作过程在旪间上拿 捏 丌冸癿话,就会出现丌是存账太多积压资金, 就是存账丌足买主叧好转向仈人,戒者是自 己 癿生产训备丌敷使用戒闲置无亊可做。 恰好, 供应链管 理 ( SCM) 就是要把一条链子迕行整条管理 , 讥每丧环节在旪敁忢上恰到好处 , 卲 达到所谓癿 “JustinTime”。 返正是 SCM
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 2)多元化战略 从 1991 年 12 月到 1998 年 12 月。 1991 年 12 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 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
物业的保修责任 D. 承担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的物业服务费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总则中明确规定了( ABCDE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实信用原则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有( ABCDEF )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14 B.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C.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