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嘉祥环保局内容摘要:
南部、卧龙山镇的中部和南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行政区划与人口 现辖十二镇 (卧龙山镇、梁宝寺镇、马村镇、大张楼镇、纸坊镇、金屯镇、疃里镇、马集镇、孟姑集镇、仲山镇、老僧堂镇、万张镇 )。 两乡 ( 满硐乡、黄垓乡 )、一街道办 16 (嘉祥街道办事处), 710 个行政村,人口 83 万人。 县政府驻嘉祥街道办事处。 ( 2)工农业发展概况 嘉祥县经济结构合理,一、二、三产业发展良 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工业拥有建材、煤炭、电力、纺织、化工、食品、机械、轻工、电子、服装、造纸等主要行业。 形成了结构合理、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化、多系列、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与 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出口产品 120 余种。 民间艺术、鲁锦、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 农作物 200 余种,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畜产 品生产基地县;山东省棉花大县和红麻生产基地县;山东无花果之乡;鹌鹑养殖大县。 是山东省小尾寒羊养殖基地、鲁西黄牛生产大县。 ( 3)交通运输业 嘉祥县交通便 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设施齐全。 新石铁路、京福高速 公路日荷支线、 327 国道穿城而过,西邻“京九”铁路 60km,东邻“京沪”铁路 40km, 距省会济南 小时车程;济宁机场座落在县城南 10km 处,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青岛 等航线;嘉祥港水运码头经京杭大运河可转运苏、沪、浙一带。 县境内交通运输方便,全县通车里程达 3314km。 ( 4)科教文化事业 嘉祥县是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故里,民风淳朴,每年举办的工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鲁西南颇具影响,被誉为中国“唢呐之乡”。 ( 5)文物古 迹 嘉祥县文物古迹众多。 国家及省、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8 处。 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被史学界誉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是与故宫、三孔、敦煌齐名的国家一级文物。 17 三、 环境质量状况 18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参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HJ14- 1996),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二类区 ,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表水 环境质量功能区属Ⅲ类区,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Ⅲ类标准。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三 、声环境 建 设 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2类标准,声学环境质量较好。 四、生态环境 该区域为 山 区,植被以绿化、农作物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差。 由于近年来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交通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植被系统的破坏、大气污染对周围农作物和生态群 落的不利影响。 项目区内无珍稀动植物和文物保护区,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 本项目在该地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影响较小。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评价区域 范围 内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详见表 31。 19 表 31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 m) 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 前马市 村 W 340 二类区 后马市村 W 450 隋庄 NW 680 水环境 友谊河 W 1250 Ⅲ类 洙赵新河 S 1900 生态环境 法云寺 N 1200 三级 四、 评价适用标准 20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二级标准; 表 41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单位: ug/m3 项目 TSP SO2 NO2 1 小时平均值 / 500 200 日平均值 300 150 80 年平均值 200 60 40 地表水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的 Ⅲ 类标准。 表 42 地表水环 境质量 Ⅲ 类标 准 单位: mg/L( pH 无 量纲) 项 目 pH 溶解氧 CODCr BOD5 标准值 6~ 9 ≥ ≤20 ≤4 项 目 总磷 氨氮 石油类 挥发酚 标准值 ≤ ≤ ≤ ≤ 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Ⅲ 类标准 ; 表 43 地下水环境质量 Ⅲ 类 标准 ( 单位: mg/L,pH 除外 ) 项目 pH 总硬度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六价铬 标准 ≤450 ≤ ≤ ≤ 项目 氯化物 挥发酚 硫酸盐 亚硝酸盐 细菌总数 (个 /mL) 标准 ≤250 ≤ ≤250 ≤ ≤100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2 类标准; 表 44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dB(A)) 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 2 类 60 50 21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 项目 废水 排放执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5992020)及修改单 中 一般保护区域标准 ,同时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的 Ⅲ 类标准。 噪声 :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20)要求 ; 表 45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单位 dB( A) ) 昼间 夜间 70 55 运营期 噪声排放执行《 社会生活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223372020) 2 类标准要求; 表 46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A)) 时段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2 类 60 50 固废: 执行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及修改单 ; 废气 : 执行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表 2 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 要求 ; 表 4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标准文号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 mg/Nm3) GB162971996 颗粒物 垃圾 收集 点 及 污 水处理设施 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的二级标准; 油烟废气执行 《 山东省饮食油烟排放标准 》 (DB37/ 597— 2020)中型 标准 ,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污水经项目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排,外排废水中 COD 和 NH3N 排放量 分别 为 、 ,建议申请 COD、 NH3N 总量指标分别为 、。 22 五、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本项目的实际工程建设内容对环境影响时段包括工程施工期和建成营运期两部分。 工程施工期间,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等工序将产生噪声、扬尘及废气、固体废物、污水等污染物,其排放量随工序和施工强度不同而变化;建成营运期间,污染物包括生活污水、 餐饮污水、噪声及 生活垃圾等。 一、 施工期 工艺流程及排污分析 如下图所示: 声学环境 大气环 境 施工方统一清运 噪声 扬尘、废气 建筑废水 生活污水 少量建筑垃圾 作道路建设路基 (一) 、 施工期 主要污染工序: 基础工程 ① 噪声:装载机、打桩机、夯实机、运输汽车等土建施工机械造成; ② 扬尘: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汽车运输等; 沉淀池 化粪池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设备安装 工程验收 建筑弃土 工程营运 装饰工程 回用 外运作农肥 图 51 施工期工艺流程 和 产污 环节 图 23 ③ 弃土:基础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不大,基本用于场区内平整,剩余弃土拟运往道路建设段填路基; ④ 污水:工地食宿产生少量生活污水; ⑤ 废气:施工机械运行排放的燃 油尾气。 主体工程 ① 噪声:运土车、材料运送车、成型机等混凝土工程机械,切断机、点焊机等钢筋加工机械、卷扬机等机械噪声; ② 扬尘:地基开挖与回填; ③ 固废:土建工程施工废物、工地生活垃圾; ④ 污水:施工废水、施工人员工地生活污水; ⑤ 废气:施工机械运行排放的尾气。 设备安装 ① 噪声:动力噪声。 (二) 、施工阶段的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 施工扬尘的污染源强分析及防治措施 ( 1)、 施工扬尘的污染源强分析 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扬尘主要集中在 场地平整阶段 、 土建施工阶段,起尘的原因主要为风力起尘 及扬尘 ,即 建筑垃 圾装卸过程中、 露天堆放的 沙堆、 建材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影响,将产生扬尘。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环节主要是扬尘, 根据 《 济宁市 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济政字〔 2020〕 15 号) ,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 100%。 为有效控制扬尘的污染,本次环评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 1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象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 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 2 土建工地其边界应设置高度 以上的围挡,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24 ○ 3 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 ,高空作业施工渣土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抛撒。 遇 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辅以防尘网。 ○ 4 施工过程中使 用涂料、辅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封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其它有效的防尘措施。 ○ 5 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 则应采取 覆盖防尘布、防尘网 , 定期喷 洒 抑 尘剂 , 定期 喷水压尘。 ○ 6 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 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 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 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 10 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 7 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渣土废料实施密闭运输。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 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 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 ,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 8 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简的车行道路,应采取下列 措施,并保持路面清洁,防止机动车扬尘: 在出入口及拐角处等路面易塌陷的地方 铺设钢板;铺设水泥混凝土;铺设用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并辅以洒水、喷 洒 抑 尘剂等措施; 对施工场地附近的道路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 要确保每天清扫 1— 2 次,机扫率达到 90%以上,避免传统清扫方式造成扬尘污染。 ○ 9 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扬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 ○ 10 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下列防尘措施之一: 覆盖防 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晴朗天气时,视情况每周等时间隔洒水 2 至 7 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 ○ 11 施工期间,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 抑 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 25 2020 目 /100cm2)或防尘布; ○ 12 施工期间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搅拌石灰土等。 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 ○ 13 各工地应有专人负 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 15 闲置场地绿化。 对于闲置的裸露土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嘉祥环保局
相关推荐
、确保固体污染物及时妥善处理或综合利用,使之不成为危害环境的新污染源。 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结合环境敏感点分布,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9所示。 表9 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目标名称位置现状特征保护目标大气环境松山边居民点 40余户居民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1户居民声环境松山边居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98253 号令)的有关条款的规定,本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寿光市鑫源非织布有限公司 特委托我单位承担其 年产聚酯胎油毡基布 500万平方米、土工膜 800 吨、防水板 2020 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经过现场勘察及工程分析
SS 250mg/L 氨氮 25mg/L 固 体 废 物 居民生活 商业生活 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 商业垃圾 办公垃圾 0 噪 声 主要噪声源为机组设备噪声、进出车辆行驶噪声 ,机组设备噪声源强在7580dB( A) ,进出车辆行驶噪声源强一般为 50~ 65 dB( A)。 对机组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备间设吸音板及隔声门进行隔声降噪 ,同时对车辆采取减速禁鸣标志措施 , 噪声排放能够 满足《
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资源配置; d) 当集团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集团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现有体系文件需做重大更改时,总经理及时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改的策划; e)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及更改策划,宜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同时评价。 策划应符合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协调一致,任何的修订和更改必须经总经理批准
景及教育现状的限制,风险管理 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西方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3)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 环节和岗位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后,只是时候 弥补,处理有 关责任人,治标不治本。 前期对操作风险的疏于监督,导致时候的治理和补救效 果不大,损失严重。 (4)各行内部业务标准不统一,也影响了对操作风险信息的 收集、分析和预警工作,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
lysis of Option. Adjusted spreads[J]. Financial An alysts Journal, July/ August 1992.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职称: __________ 专业答辩委员会组长 (签章): 附件 2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讲师 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