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技巧内容摘要:

整个违法事实中,有的是知情者、主谋者,有的是协从者、参与者,如若不加以分析,把主次顺序搞错了,可能导致询问工作无功而返。 在通常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个案中先询问涉案的知情者,他就有可能把其所知情的违法事实推向参与者;如若执法人员再来询问参与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不知情者,这样就会使已知变为不知,不知的还是不知 ,影响询问的进度和效果。 确定询问的必需物品和地点。 除了在外执行临时紧急任务之外,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对必需的物品和地点有所选择。 准备必需的物品除了办案文书以外,另外还应备有用于计算的工具,用于查阅的法规资料,以及与当事人违法事实相关的已知证据材料;除此之外,还应对当事人涉案的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有必要进行控制、抽样、鉴定、分析。 在确定询问地点方面,原则上因陋就简,以静制动,但要对涉案的第三人及其他与案情无关的人员进行回避。 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 实践表明,周密的询问计划及询问提纲,犹如作战的 行军图,夜行中的指南针,不仅是已方主动出击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牵着彼方团团转的牛鼻绳。 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是一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群体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一起案情简单的个案,办案人员可草拟几条应付了事;但对一起案情复杂,涉及多个违法当事主体,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子,则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论证,步步设防,步步为营,既要考虑“剥竹笋”,又要提前“设防区”。 防止当事人打惊之后,造成难以弥补及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就一个案情较为复杂的个案而言,在制定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时,应把握以下五点关键。 一是应明确本次询问的 主要目的和所要查清的问题。 即执法人员找当事人做询问笔录,首先要解决什么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