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探索内容摘要:

土壤的保护”、“可再生能源”等等,既需要教师结合实例,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的愿望,又能结合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晓之以理,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 在科学教学中还要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题材,如:以物质的性质研究为切入点,在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时,让学生思考尾气为什么要点燃。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处理。 这样既介绍了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巩固了对一氧化碳 性质的认识。 再如:以实验教学为注意点,对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要身体力行,对有毒气体的制取既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又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到大气中。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练习,将环保知识编制成习题,加强环保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自然状态中,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让学生用已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处理环境保护问题,或向学生介绍一些环境问题、环境知识,再利用这些信息寻找具体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初中生喜欢用自己在 课堂上学来的知识去评论他们熟悉的对象,还喜欢评论现实社会,环境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如果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为例,让学生看、想和讨论,教师再加以讲解,因势利导就能顺理成章地达到认识的目的。 3 2. 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体验 科学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有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往往放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调查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自然,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与态度。 根据环境教育户外教学法 4,教师可以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环境中得到体验,开展多项环境教育活动。 下面是根据《科学》( 7~ 9年级)教材环境教育内容设计出的部分课外活动内容: 3 舒展苞 .浅论初中自然科学学科中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 .2020( 3): 21. 4 祝怀新 .环境教育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20: 239. ( 1)河水污染情况分析 ( 2)马路噪声测试 ( 3)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及处理调查 ( 4)蔬菜、水果、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调查 ( 5)探索昆虫的适应性 ( 6)观察鸟类习性 ( 7)参观公园 ( 8)由一名学生当导游员带全班同学参观生态林,制作生态球 ( 9)观察动物的取食、蟋蟀的争斗行为 ( 10)调查本地区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情况 ( 1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 12)测定本地区的“酸雨”情 况及分析成因 ( 13)调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材料及使用情况,提出解决途径 ( 14)调查和评价饮用水净化的方法,指出饮用不净的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15)调查了解洗涤剂的作用和危害,谈谈你的想法 ( 16)了解我们的学校环境,写出一份学校环境调查报告 例如测定本地区的“酸雨”情况及分析成因,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如下活动: 第一,提出活动要求: ( 1)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2)所用容器必须事先清洗干净。 ( 3)为使测定准确,可取同一收集点的三个水样的 pH平均值。 ( 4)正确使用 pH试纸,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 第二, 确定雨水收集地点:下雨时,选择多个收集点收集雨水,如:校内操场、校门口、楼顶、楼底、不同的社区、道路旁、工厂内外等。 第三,收集雨水要求:每位同学收集三个不同收集点的雨水,分别装在三个容器内,编上号,写上收集地点、收集时间、收集人姓名。 第四,测定雨水 pH:用 pH试纸进行测定,同一收集点的雨水测定三次,取平均值,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表 2 测定雨水 pH 雨水 (编号 ) 1号 2号 3号 pH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平均: 平均: 第五,进行交流分析总结: 同学将各自雨水收集、测定的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如果测得的雨水 pH,则为“酸雨”,分析造成本地区酸雨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写成小论文。 第六,进一步拓展活动的意义:做一个“酸雨对植物发芽及幼苗的影响”实验。 用收集来的酸雨及对比水样( pH=2— 7) , 分别对豆类种子(如豆芽、黄豆或蚕豆等)进行浸润,上盖湿沙布,按时间序列观察发芽和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纪录(时间长度20天),根据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获得酸雨对植物发芽及幼苗影响的感性认识。 由于 学生直接接触现实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现实性,因此,学生情绪高涨,环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获得真切的体验。 、关注 在初中环境教育中,运用互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科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双赢。 要尽量选择学生身边存在的真实的环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的思考、探索、考察、发现所要掌握的概念、观点或应有的态度、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确立正确的环境伦理。 如,用“头脑风暴”法探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例如,如何才能既保护环境,又防治 农业害虫。 学生会想出许多点子 —— 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以光治虫、育林治虫、天敌治虫等。 5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