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内容摘要: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的音乐、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经常地发现,无论是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技巧的传授,都较多地保留了那种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模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师唯我独尊的地位,学生自然臣服于教师的权威,机械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学生的任务是被动地做,就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也是教师给分析表述清楚的。 学生个体很少有机会感受和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至于技能技 6 巧,也是学生反复随教师机械训练而形成的能重复他人的技能技巧。 也正是像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他儿子画画:我发现无论我们给他什么画,他几乎都能惟妙惟肖地画下来,或者说“拷贝”下来,“克隆”下来,他如果根据一个命题自己创作一幅画,那就难了。 因为,我们的训练模式是黑板 学生的眼睛 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 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能照样子画,但画不出心中的“画”。 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 教学内容统一,教学形式同步,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由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程度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探究和深化知识的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统一和班级授课的形式,不可避免地表现出: ( 1)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的探求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 ( 2)缺乏合作性,学生之间交互少,全员参与不够。 ( 3)实践性不强,活动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 4)因授课形式的固定化,只强调统一性,缺少灵活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以上局限性看来,统一的教学内容、班级授课的形式,显然不符合创新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我们了解,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课程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校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但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的创新需要我们作深层次的研究。 教学评价注重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考察,不注意从人的发展角度考虑。 作为一门专业课教学,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固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要求达到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目标,但还应该进一步考察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 比如,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等等,在此之外,更应该从人才成长的角度考察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基 本素质,因为音乐不单纯是一门知识技能课,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条途径。 尤其是小学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不可能把音乐作为自己主要发展方向,因此仅仅从狭窄的学科技能的角度去评价音乐教学,显然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 需要我们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由表现创造力的愿望。 (三)艺术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我们研究、实践的重点。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比较典型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 7 A、民主化原则下的“问题 —— 讨论 —— 体验”模式。 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重要人格特征。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质疑提问的学习情景。 如:教学歌曲《迎红军》时,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其中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这首歌后面部分要采用两步轮唱的形式。 这时教师不作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议论。 有人说丰富了演唱形式;有人说增加了歌曲的难度;有人说更能体现老百姓欢迎打胜仗回来的红军时的欢快、热烈气氛等等,到底谁的答案最有说服务力呢。 此时,教师安排了欣赏歌曲范唱录音,让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意境中体验、感悟到歌曲的第三乐句谱写为轮唱式,使第二部分的音乐更呈现欢快、热烈、活跃的艺术效果。 为使学生的认知活动经常性接受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生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新。 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如,《羊肠小道》的欣赏教学:在分段欣赏第二乐段时,教师故意不作与作品相关联的直接提示,而是让学生倾听音乐后提问:你听了此段音乐后看到了什么。 学生凭自己对作品原有的感觉能力,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有的说好像看到了波 涛汹涌的大海;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气势壮观的三峡;有的说看到了万马奔腾的大草原以及许多动物在森林里狂欢等等。 那一幅幅由音乐描绘的美丽、壮观的画面顿时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起伏跳跃的旋律充满了自由性,它那朦朦胧胧和不确定的特征给了学生一个感受、理解、想象、演绎和创造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作出新的猜想,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不受压抑,创新意识和能力才得以张扬。 B、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 —— 创作 —— 表现”模式。 研究表明,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师生间自由 讨论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作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在学生认识了锣、鼓、钹、小锣等打击乐器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自己即兴创编一个场景的打击乐演奏片断。 由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同一主题音乐,各自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姿多彩的。 有的是睿智聪慧的;有的是幼稚充满幻想的;有的是违背常规的;有的甚至是离谱的。 此时,教师不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否定他们,而是敏捷的去捕捉其创造思 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 学生有的利用自己挑选的乐器,有的从自己身体部位、器官中找乐器,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氛围,他们有的演奏出喜庆丰收的景象;有的演奏出闪电、雷鸣、风雨交响乐;更有的演奏出众人划桨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学生们表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8 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充分自由的积极参与达到。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
相关推荐
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
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 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 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 一- 4 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 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 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
及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 经过学校和镇教办领导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召开党委会专题讨论此事解决方案, 2020 年暑假镇政府专门拨款 2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校内兴建了一幢新教室和一个学生大餐厅,修建了男、女生宿舍,全镇六年级学生终于回到了中心小学。 真正实现了中心小学应有的办学体制,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及活动开展能有序健康进行。 我认为,精致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
年级: 团队名称: 本人签字: 2020 年 5 月 (指导单位印章) 1 附件 4: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立项申报表 团队名称 苏州经贸学院 系 赴 (地区) 暑期社会实践 团 (小分队) 活动主题 活动 主体地点 活动 起止时间 2020 年 月 日~ 月 日 团队 人数 活动路线、 日程 、内容安排 活动经费 预算 交通费 其他经费 用途:
府的 主导 与推动作用,加强在信息 化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 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充分发挥 企业在信息 - 11- 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 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 的 拓展。 (三) 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加强 重大信息化项目 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建设内容
现出当 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兴奋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敬爱和爱护之情。 (老师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 三、 学会写作: (一)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其平常的,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之处见鲁迅的伟大人格。 ②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外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