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奶酪—信息技术教学让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充满诱惑信息技术论文内容摘要:

写字板”软件操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组成小组,明确任务分工 学生的分组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是很 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 24 人的小组。 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 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 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组可以是变化的,特别是在学习 的不同时期,必须使用不同的分组机制,才能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初级协作小组 初级协作小组是开始阶段主要的编组形式,由两台电脑( 4 人)组成,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 是按学习基础好差,组织能力的大小,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混合编组,实力相当。 组与组之间竞争、互助。 在学期的初始阶段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就要贯彻会话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主动会话交流的机会,进行帮助的需求发布或主动提供帮助。 例如,在如何掌握正确的开机与关机的学习场景中,笔者一方面让学生自学与尝试相结合,形成已会的与通过自学掌握的和通过自学 还不会的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让这二者之间主动进行语言的交流,进行会话,缩小并解决二者之间的差距。 再如,在 Windows 桌面背景设置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利用网上下栽的艺术图片设置学习情景,并为每台学生电脑准备好图片素材,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桌面背景的设置,这样就又形成了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不会的和利用存在的选项已会的和利用教师准备的素材已会的之间的三级差异,这样就在学生之间自然地创凤了会话和交流的情景,接下去需要的就只是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然地在交流与会话的过程中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之后,在学习了网上邻居的共 享等知识的和随着对网络教室的教学软件的使用的熟练,学生之间的会话与交流来越越频繁,进行帮助的需要发布或主动提供帮助也已不局限于语言的交流,学生已经有了一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在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具有主动会话的意识,并出现了人缘集聚中心。 中级协作小组 中级协作小组是在初级协作小组的基础上,在学生具有主动的会话意识和一定的协作意识的背景下,我们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也就可以突出以协作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 此外,建构主义学生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例如,在学习Word 的排版的内容时,教师先出示已完成一部分的学生小报排版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会话,鼓励学生主动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协商、辩论、优化资源,合理分工,文字的文字、美工的美工,版面的版面,互相协作,最后,小组内每人手上都有了一幅优美的作品,学生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到了协作的成果和自己为集体所做的贡献。 攻关协作小组 攻关协作小组是在中级协作小组的基础上,一人一机,通过网络软件(易思多媒体 网络教室)成组。 由兴趣浓厚、自学能力强、计算机水平突出的学生组成,强强联合,对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知识技能(任务)进行合作研究,然后在全班推广成果,“影响一大片”。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实现“最优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发展的不平衡性,平时要有意识的调换基本组成员,使各组实力平衡。 如我在学生以小组(初级协作小组)为单位的同学善于把握颜色的搭配,而有的小组的同学布局好,这样,我结合不同组的实际情况,又一次给予调整,即平衡了各组实力,又便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在潜移默化中 影响其他成员,使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小组的管理采用组长负责制。 即各小组同学推选自己信任的小组长来负责本小组的活动,包括组织、分配、协调、讨论、汇报等。 (三)自主探索,引导积极协作 任务分工明确后,小组成员各自从不同方面入手,寻求相关资料来完成任务。 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阶级,学生将投入最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设计、开发、解决各自的任务。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组织与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 在自主探索中,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因此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保持和运用学习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协作学习中的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地去获取所需的信息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只需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向他们介绍一些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料的建议,或者提供一个完成任务的基本框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要站在稍稍 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讨。 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前,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联系运动会,设计了制作宣传画(“努力拼搏”)的教学任务。 该任务既结合了学生已经学过的画图技能,又隐含了新的知识(运用文字工具打宣传标语、排版等),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焕发了激情,提高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兴趣。 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我提出了要求:表达心意、布局合理、美观,以此来为学习导向。 接着引导各小组(中级协作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使学生逐步理 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需不懂;然后,再引导学生将任务分解成图画、文字、布局等多个子任务,由小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分配给组员;接着分头行动,收集、分析、处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