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料选配第一节棉纺原料的工艺性能【教学目的】通过对原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棉质量应比机织用纱高些。 3.其他 用纱 包括产业用纺织品 (主要有帘子布、帆布等 )用纱以及线带、起绒织物、毛巾用纱等,一般对纱的强度要求较高,结杂和色泽要求低些。 帘子布用纱的配棉,应选用长绒棉或强度较高的细绒棉;帆布用纱可选用长度长、强度高,但品级稍低的原棉。 缝纫线对强度要求特别高,应选用长度长、细度细、强度高、短纤少的细绒棉或部分低级长绒棉。 绣花线对光泽要求特别高,应选用光泽好、晶级高的细绒棉或长绒棉。 传动带对强度要求高,配棉时可与帆布相当。 起绒布要求起绒容易,绒毛要短、密、匀,配棉时可选用细度较粗、长度较短的原棉或混用部分低级棉和精梳落 棉。 毛巾要求手感柔软,耐磨性和吸水性好,可选用长度较长、细度较细、成熟度较好的原棉。 4.副牌纱 副牌纱是指利用次等原料纺成的纱,纱特较粗,一般为 30 ~100tex,主要用作绳索、包布、袋布、棉毯、劳动手套、沙发套等,对纱线的强度和外观要求都较低,可利用下脚回花作原料。 为了考虑成纱强度和生产上的可纺性,可混用部分低级棉。 5.精梳纱 精梳纱一般为细特纱,用于高档机织物或针织物,要求条干好、结杂少、光泽好,应选用长度长、成熟度好、晶级高的细绒棉或部分长绒棉,防止混用成熟度差和含水率高的原棉。 因在 精梳加工中能较多地排除短绒,对原棉的整齐度和短纤含量的要求不高。 三、配棉方法 计算机配棉)(二)现代配棉方法( 分类排队法)(一)传统配棉方法( (一 )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 如何从进厂时间不同、数量和质量不等的多种批号的原棉中挑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使其既能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长期来都是采用分类排队的方法。 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一个工厂在同一时期内要纺若干种纱线,就应按 不同纱线的不同要求,把原棉分成与之相适应的若干类,组成若干种混合棉。 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来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 原棉分类时,除应考虑纱线特数和用途外,还要考虑原棉资源和季节变化。 当某种原棉的库存量虽多,但到货趋势较少时应少用,反之则多用;当新棉上场时,一般先上场的质量比后上场的好些,应适当储备先上场的原棉,备作调剂;当天气高温高湿时,成纱结杂增多,运转生产困难,应保留些成熟度较好、品级较高的原棉待到黄霉季节时使用。 配棉工作的第二个步骤是原棉排队,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 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 同一类原棉中一般有 3~5 个或更多地区的原棉,可组成 3~5 个或更多的队,即一种混合棉中包含若干个队的原棉,一个队中又有若干个地区相近的原棉批号。 挑选原棉时,要严格控制队与队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控制的范围如下: 队与队间的品级差异小于 2 级,长度差异小于 4mm,含杂和含水差异各小于 2%,细度差异500 ~ 800 公支,包装的松紧程度也要相似;批与批间的品级差异小于 1 级,长度差异小于 2mm,含杂和含水差异各小于 1%,断裂长度差异小于 3km,细度差异 300 ~ 500公支。 各个队的原棉在混合棉中的百分比是不同的,例如表 11 中 5 个队的成分百分比,分别为 20%、 23%、 20%、 22%和 15%。 各个批号的原棉在队中的数量也是不等的,例如表 11 中的第一个队,孝感棉为 203 包,黄陂棉为 215 包,就是说,当队中的一个批号用完后,需有另一个批号接替。 表 11 为纺 16tex双股线的配棉表,表中的混合棉共由 5 个队组成,其中 1 个队含 3 个批号, 2 个队各含 2 个批号, 2 个队各含 1 个批号,在本期配棉中,共需接批 4 次。 排队时要避免有 2 个批号在同一天内接替。 为了使接批前后的混合棉 平均质量无明显变化,应控制品级差异小于 0, 3 级、长度差异小于 ~ 、含杂差异小于 0. 5%、细度差异为 50 ~ 150 公支,地区变动不超过 25%,针织用纱的地区变动不超过 15%。 排队时除应考虑各队原棉的地区相近外,还应考虑主体成分、队数和批数,一般以长度和细度作为主体性能,可选 60%一 70%长度细度相近的若干批原棉作为主体成分。 配棉队数则与成分百分比有关,队数少则成分百分比大,成分百分比大时,势必接批次数多,易使混合棉的质量变动频繁,但当成分百分比小时,队数必然增加,动用的原棉批号就 多。 队数多少,还与该种纱的用棉总量、各批原棉的库存量以及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有关,当总用量大、各批原棉库存量小或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大时,队数宜多,反之宜少。 (二 )现代配棉方法(计算机配棉) 现代配棉方法系指采用现代计算工具 —— 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计算工作量大和因人而异的经验误差等弊病;实现配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称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 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 主控制模块统一管理全部配棉工作,根据需要,将工作分别交给三个分控制模块。 各子系统下设若干个具体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既可独立地重复自己的操作,也可返回到主控制模块请求命令执行新的操作。 图 11 为计算机配棉管理系统框图。 现将各子系统的功能和工作程序简述于后。 1.原棉库存管理子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好库存原棉的帐目,为配棉提供必要的数据,它是计算机配棉的基础,其具体功能和工作程序如 图 12 所示。 图中实线方框表示本系统的功能模块,虚线方框表示与另两个子系统有联系的功能模块。 (1)原棉入库 :框 1 贮存原棉报验单的全部内容,包括报验单编号、入库日期、批号、产地、等级、轧棉方式、包数和包重等数据,由框 3 自动建立原棉库存帐目。 框 2贮存原棉各项物理指标,包括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短绒率、含杂、含水和色级等数据,其和库存帐目一起在框 3 形成原棉库存主文件。 (2)原棉出库: 框 4 按生产车间要求输出原棉出库单,在框 5 形成一个出库文件,按月记录每天的实际出库情况。 出库的原棉由计算机自动减去相应的包数和重量,故库存帐目上记录的都是现行的情况。 每批原棉出库时,可根据框 10 的配棉方案对操作者进行提示,查核出库棉批是否有误。 (3)库存查询 :根据需要,由框 6 检索和显示棉批的库存和物理指标等情况。 框 6还可根据框 11 的数学模型,给出成纱的质量情况。 (4)帐目修改 :当帐目出现误差或原始单据需要更改时,框 7 可提供各种单据的修改手段。 (5)月底结帐 :每月的原棉收支、分特耗用、结存统计等都应打出月报表,这些工作由框 8 来完成。 框 8 还可随时打印库存和出库等表格。 当某批原棉已经用完,应从库存主文件中抽出其资料记入框 9 的历史库存文件中。 另外,在配棉时被选用的原棉批号、用量和纱特等,应从框 12 输入库存主文件,以说明某批原棉已在某种纱特中使用,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纱特共用一批原棉称为争批原棉,在库存主文件中要有明确的记载。 2.成纱质量分析子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动态数学模型,为分析混合棉性能和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以及预测成纱质量提供数据,它是计算机配棉的关 键,其具体功能和工作程序如 图 13 所示。 图中虚线方框表示与另两个子系统有联系的功能模块。 (1)数据输入 :由自动配棉子系统完成的配棉方案自框 10 输入框 l,由每天记录的成纱质量和工艺参数等实际数据自框 11 也输入框 1,形成混合棉性能 —— 成纱质量 —— 工艺参数主文件。 成纱质量包括品质指标、重量不匀率、条干均匀度、结杂粒数以及重量偏差和断头率等。 工艺参数包括粗细纱捻度、钢领直径、牵伸倍数、细纱前罗拉转速、锡林、刺辊和道夫转速以及落棉率等。 (2)建立动态数学模型 :为适应棉批变化对成纱质量引起的波动,由框 5 和框 6 按每天记录的实际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动态数学模型于框 7。 动态数学模型建立后,可通过框 8 预测成纱质量和通过框 9 分析库存原棉性能,如果混合棉的数据没有变化,就不用重新回归。 (3)查询和修改 :主文件中的混合棉 性能、成纱质量和工艺情况,可通过框 2 和框 3进行了解和修改。 (4)打印制表 :框 4 打印出混合棉性能 —— 成纱质量 —— 工艺参数对照表,为生产 提供分析数据。 3.自动配棉子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保证质量、稳定生产和降低成本等配棉工作的基本要求,选用最佳的接替棉批,确定成分百分比,完成配棉进度表,它是计算机配棉的核心,其具体功能和工作程序如 图 14 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与另两个子系统有联系的功能模块。 (1)选择接批原棉。第一章原料选配第一节棉纺原料的工艺性能【教学目的】通过对原料(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