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博士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ction of reading speed and column to reading prehension and eye movement index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column designing, college student, reading, eye movement.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IV 前 言 分栏、开本是书籍、期刊、网页等版式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语种类型、材料难度、阅读目的等因素,也与分栏、开本一起共同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和眼动模式。 由于版式设计的重要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的阅读,因此,很有必要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探讨分栏设计对读者阅读效果与眼动模式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分栏设计形式,并为编辑出版、网页制作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心理学研究基础。 1 研究前沿与动态 国外的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阅读研究有一个很长的历史, 很多心理学家长期致力于阅读研究,积极关注字词、句子、篇章的类型结构和阅读模式,关注符号表征、信息整合与类别特征,关注读 者的阅读能力、阅读方式、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 关注阅读障碍和学会阅读( Smith,1998; Aaron, Joshi, Williams, 1999; Chiappe, Hasher, Siegel, 20xx)。 根据对 EBSCO、Elsevier SDOL和 Wiley InterScience等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外尽管早于上个世纪 50年代末就有人( Poulton, 1959)开始对分栏设计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深入发展,直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国外开始着重从网页 、视屏 设计方面关注对分栏设计进行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和 个人偏爱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但是很少见到相关的眼动研究。 国外对分栏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1)一栏与二栏的比较研究。 Poulton( 1959)研究发现,一栏材料的阅读速度快于二栏, Hartley 等人( 1974)发现二者没有差异,但是 Creed 等( 1987)研究发现,二栏材料的阅读速度要更快一些, Baker( 20xx)发现 二栏两端对齐的文章对速度较快的读者最为有利。 Chan 等( 20xx)发现,一栏与二栏材料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但一栏材料的平均阅读时间少于二栏,易材料的阅读成绩二栏高于一 栏,而难材料的阅读成绩一栏高于二栏。 ( 2) 一栏与三栏的比较研究。 Dyson 等( 1997)研究发现,一栏翻页形式比一栏滚动、三栏翻页形式的阅读速度更快,但是阅读理解没有显著差异。 但 Lam 等( 20xx)研究却发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V 现,绝大多数被试阅读三栏材料的速度要快于一栏,但二者的阅读理解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Andreyev 等( 20xx)研究发现,被试明显更喜欢呈现在高分辨率显示屏上的三栏材料,但在低分辨率显示屏上未发现显著差异。 ( 3)一栏、二栏与三栏的比较研究。 Panayiotis 等研究( 20xx)发现视屏与文本阅读一栏、二 栏与三栏之间的速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视屏阅读时,二栏速度最快,一栏最慢,而文本阅读时,三栏最快,一栏最慢。 就视屏阅读而言,偏爱一栏的被试最多,二栏、三栏的人数相当;就文本而言,偏爱二栏的最多,三栏的最少。 Baker( 20xx)将 阅读材料根据分栏(一栏、二栏、三栏)和对齐(左对齐、两端对齐)这两个变量设计成 6种版式。 研究发现分栏与对齐在阅读影响上的交互效应显著,二栏两端对齐材料和一栏左对齐材料阅读速度最快,但是 6 种版式在总体满意度和阅读理解成绩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国外还关注行度、字号、字形、行距、屏显 和横竖排版等因素对分栏设计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国内的研究 国内的分栏设计研究由于缺乏先进的研究工具,多采取经验总结法和文献分析法,而很少进行实证研究。 分栏设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版式规范、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思想文化与艺术美学等宏观理念,特别关注设计的思想原则与美学原则,前者如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与部分统一等,后者如比例协调、对称平衡、动态发展等。 国内的眼动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用眼动仪来进行阅读研究。 90 年代后,随着国外先进眼动仪的引入,国内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无论是从 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有长足的进步。 从篇章内容看,眼动研究主要关注语种类型、文章体裁、难易程度、有无配图等方面;从材料形式看,主要关注横竖排版,字号、字色和字形等方面;从材料呈现方式看,主要关注文字、声音、插图等的组合研究;从研究对象看,侧重群体之间的比较;从研究方法看,多数为验证性研究,也有部分教学干预研究;从阅读方式看,多数为正常默读,也有部分快速阅读研究。 由于多数眼动研究的材料较为短小,而且由于屏显与字号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眼动研究的材料采取一栏设计, 极少 关注分栏、开本等材料版式设计对阅读过程及 眼动模式的影响。 国内关于版式设计方面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横竖排版的眼动研究( Sun, Morita,Stark, 1985)、文字颜色的眼动研究(韩玉昌, 1997;关尔群, 20xx;关尔群, 20xx;梁福成,王雪艳,李勇等, 20xx)、内容位置编排的眼动研究(王克芹, 20xx;王雪艳,白学军,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VI 梁福成, 20xx;梁福成,王雪艳,李勇等, 20xx)和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对象排列方式(冯成志,沈模卫, 20xx)和文字表现形式(书法)的眼动研究(沈德立,白学军,阎国利20xx)等方面。 2 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取眼动实验方法,以眼动仪为主要仪器,探讨我国大学生对分栏设计材料的阅读效果和眼动模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针对中英文材料、不同难度材料及快速阅读材料等适用的分栏设计形式,从而为阅读、眼动、编辑与排版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版式设计与编辑出版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建议。 由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 比较大开本( 1/16 开本)、小开本( 1/32开本) ① 一栏材料的阅读效果及眼动模式,验证中、英文材料阅读效果与眼动模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开本设计形式。 比较分栏设计 对难、易中文材料阅读效果与眼动模式的影响,验证难、易中文材料在阅读效果与眼动模式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分栏设计形式。 比较大开本一栏与二栏设计英文材料的阅读效果与眼动模式,并进一步探讨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分栏设计形式。 比较快速阅读组(要求以最快速度阅读文章)和正常阅读组(要求以正常速度阅读文章)大学生阅读一栏与二栏设计中文材料时阅读效果和眼动模式的差异, 验证在没有经过教育训练的条件下,大学生能否有效进行快速阅读, 并进而寻找适合大学生快速阅读的分栏设计形式。 研究 假设 大开本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优于小开本材料,中文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优于英文材料。 中英文材料可能适宜采取大开本设计。 不同分栏中文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有差异,易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优于难材料。 难材料可能适宜采取一栏设计,易材料可能适宜采取三栏设计。 ① 两种开本的纸张规格均为 850mm 1168mm。 在本研究中,大开本、大 16 开本均指 850mm 1168mm 规格下的大 1/16 开本,一栏、二栏、三栏设计的开本规 格均为大 1/16 开本。 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VII 大开本一栏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优于二栏材料。 英文阅读材料可能适宜采取大开本一栏设计。 快速阅读组回答主题性问题的成绩与正常阅读组之间可能没有显著差 异,但回答细节性问题的成绩可能低于正常阅读组。 快速阅读组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可能高于正常阅读组,眼动指标、阅读方式可能优于正常阅读组。 二栏材料的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可能优于一栏材料。 中文快速阅读材料可能适宜采取二栏设计。 3 研究方法 被试取样 随机选取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 10 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 150人次。 所有被试均要求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在 以上,母语为汉语。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采取 德国 SMI 公司 生产的高速眼动仪( iView X HiSpeed Eye Tracking Systems)。 这 是一款先进的红外线角膜 — 瞳孔反射台式眼动追踪系统 ,采样频率为 350Hz,即相邻两次采样的间隔为。 高速眼动仪配置两台电脑,一台电脑称为“刺激电脑”,装有 Eprime 软件,用来控制和呈现实验材料;另一台称为“ iView 主机”,用来完成定标、实验控制、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显示器与眼动仪“ U”型托架之间距离为 65cm,其中央点与被试的眼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有眼动数据的记录均由眼动专用软件自动完成。 实验材料 根据研究要求,选取与改编中文材料 17 篇、英文材 料 10 篇。 随后,邀请 7 位中文、英文学科专家和 25 名大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字词熟悉度、主题内容熟悉度和难度的鉴定。 通过鉴定选取正式实验材料,中文 9 篇,英文 5 篇。 中文材料的长度在 663976 字,英文材料的长度在 319360 词。 所有实验材料的特征如下:大学生对字词熟悉,没有(极少有)生字词;大学生对主题内容不熟悉; 2篇中文较难,其余 7 篇中文和 3篇英文难度中等或较为容易。 选择较为容易的中文( 663 字)、英文( 319词)材料各 1 篇作为练习材料,其余 8篇中文材料和 2 篇英文材料作为正式实验材料。 所有实验材料均根据具体 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栏、开本设计。 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VIII 实验过程 实验地点 南京师范大学眼动仪实验室。 眼动仪实验室具有相对独立性,隔音、隔光功能良好,并配有空调设备。 主试 主试 1 名,为研究者本人。 每次实验只对 1 名被试进行施测。 实验过程 ( 1)实验开始前,主试将被试领进实验室,介绍实验目的与要求,并让被试熟悉眼动仪实验室的基本环境。 ( 2)宣读指导语。 ( 3)确认被试明白实验要求后,启动 EPrime 程序,要求被试阅读练习并答题,熟悉实验基本程序与按键要求。 ( 4)对被试 的注视点进行 13 点定标。 ( 5)正式实验。 被试按键呈现正式阅读材料的同时,眼动仪开始自动采集被试的眼动数据。 实验材料采取随机呈现的方式,以抵消和平衡实验材料的顺序效应。 ( 6)实验访谈。 实验结束后,结合不同实验条件,对每个被试进行访谈。 访谈主题主要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效果和阅读感受等,均采取 5 级评定,当场记录。 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EPrime 会实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况,用 SMI 提供的 BeGaze软件完成数据和刺激迭加,并进行分析。 用 for windows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实验指标 实验指标主要包括阅读成绩、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距离、回视次数和阅读方式。 4 总的结论与建议 大开本( 1/16 开本)材料在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注视次数和行间回视次数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小开本( 1/32 开本)材料。 中文材料除了阅读成绩显著低于英文材料而外,其它各项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均显著优于英文材料。 语种与开本在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IX 标上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一栏、二栏、三栏材料在阅读理解指标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眼跳距离、行内与行间回视次数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一栏最优,且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和总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都优于二栏、三栏材料。 三栏材料的注视频率和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距离、行间回视等眼动指标都低于一栏、二栏材料。 从总体上看,一栏材料优于二栏材料,二栏材料又优于三栏材料。 易材料的阅读速度、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和回视次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难材料。 难度与分栏在阅读理解指标上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但在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上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一栏英文材料的阅读效率、眼跳距离和行间 回视次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二栏材料,而且,阅读成绩、阅读速度、注视次数、总回视次数与行内回视次数也都优于二栏材料。 快速阅读并不影响大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但影响细节。 快速阅读组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都显著优于正常阅读组。 二栏材料与一栏材料在阅读理解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总回视和行内回视指标上显著占优,此外,二栏材料的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指标都优于一栏材料。 快速阅读组更多地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式。 速度分组与分栏在阅读理解指标与眼动指标 上的交互效应都不显著。 根据结论,对大学生阅读材料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中英文阅读材料应优先采取大 1/16 开本设计。 在大 1/16 开本的规格下,英文材料应优先采取一栏设计,尽量不用二栏设计。 中文材料优先采取一栏设计,其次采取二栏设计,尽量不采取三栏设计。 中文快速阅读材料适宜采取二栏设计。 分栏设计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