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变压器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983 104571 投资费用比较(基于S11) 123% 100% 126% 100% TOC 费用比较(基于S11) % 100% % 100% 结论:根据 TOC 计算方法可以看出:非晶合金变压器比S9 硅钢片变压器总费用低。 非晶合金变压器与硅钢变压器的市场价格在 ~ 倍之间, 虽然一次性投入较硅钢的多, 但其运行 3~ 4 年即可收回投资,并在以后的运行中产生效益,市场推广空间巨大。 同时为了使电力用户更好的鼓励和选用非晶合金变压 10 器,充分体现节能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的统一性,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国家电网公司如江苏电力、上海电力等已按“配电变压器效能及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DL/T9852020),来评估选用配电变压器,事实证明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是性价比最好的配电变压器产品。 3. 2 节能方面 损耗很低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应用在电网中的配变部分,可以降低电网线损中变压器造成的损耗。 配电变压器的负载季节性变化大,日夜负载变 化较大,初装时负载更小,所以在实际运行中,空载损耗往往占总损耗的 65%以上,到了负荷率较低时,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尤为突出,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好的节能产品。 我国非晶合金变压器使用十年来,至今已用非晶合金带材 28000吨以上,折合 315kVA配电变压器约 60000台,全年可节电 KWH,相当省煤 万吨。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开发条件 目前,我国开发生产非晶变压器都采用进口非晶合金,能生产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的厂家基本上只有两个: 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机联 供非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 1998年,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率先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引进了非晶合金变压器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二次创新,逐步形成了超越“老师”的自有技术。 截止 2020年置信总共售往全国 ,占据全国 90%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市场份额;近年来上海置信已与多个厂家联合,生产制造非晶合金变压器。 其中有:江苏帕威尔(江苏电力)、福建和盛集团(福建电力)、山东爱普制造(山东电力)等;北京中机联供非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只提供变压器铁心,不制造非晶合金变压器。 据了解,目前生产非晶合金变压器 ,制造技术上有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矩形线圈。 按照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技术要求,低压采用矩形铜箔式线圈,高压用纸包线来绕制线圈。 其次,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器身结构有别于常规的变压器,是由非晶合金铁心带材绕制而成的方形截面铁心,在一个轭位有断口,通过打开断口套装线圈,然后闭合断口。 另外,套装线圈时,铁心开口向上,但变压器工作时,要求铁心开口向下,这样才能使铁心能稳固倒挂在线圈上而不致断口裂开,于是需“铁心翻转”装置,这一点有别于 S9 变压器。 12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发展前景 近年电力负荷年增长大于 10%以上,每 年新增发电容量达到 5000万 kW以上,电网公司管辖的 10kV配电变压器增长将达到 5000万 *=7500万 kVA,相当于 37 万台 200kVA的配电变压器;如果以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替代当前常用的S9 型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可降低 80%,一年可节约电能 kWh;省煤 57 万吨。 相当于可少建一个 25 万 kW 的发电厂;据了解,现时我国试制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厂家中,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该产业的龙头企业,江苏省与上海置信合作, 2020 年约使用 10000 台,继而推动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使用,上 海目前的所有配变已基本非晶化,江苏省也以每年大约近万台的数量在推广使用,福建、山东等省市目前也在大力推动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 非晶合金变压器由于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异性能,其推广使用的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从长远来说,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对配电设备的可靠运行,配网线损率的降低,能源和运行费用的节约都是有利的;就山西电网飞速发展的趋势来讲,目前挂网运行的配变约有几万台,城农网改造中大部分使用的是 S9 系列的配电变压器,其节能降耗远远低于非晶合金变压器,使用性能优越、节能降损的非晶合金变压器来替代 S9系列变压器是大 势所趋。 13 展望未来,人们会更加珍惜能源的使用,会更长远、全面地考虑投资的价值。 因而运行可靠、节能降损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厂生产制造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条件及模式 以上综述了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性能、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及市场前景,目前我们已和沈阳变压器研究所、上海置信电器气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并专程前往沈阳变压器研究所了解了当前生产非晶合金变压器资质的取得所需要作的工作,针对我厂的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 引进技术,自主生产 1)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