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a =1, 2a=6, 3a =11,且 (5n8) 1nS (5n+2) nS =An+B, n=1,2,3,„ ,其中 A,B 为常数 . (Ⅰ )求 A与 B的值 . (Ⅱ )证明数列 na 为等差数列 . (Ⅲ )证明不等式 51mn m na a a对任何正整数 m、 n都成 立 . 解析 :(Ⅰ )由 1a =1, 2a =6, 3a =11,得 1S =1, 2S =7, 3S =18. 把 n =1,2 分别代入 (5n8) 1nS (5n+2) nS =An B ,得 282 48ABAB 解得 , A =20, B =8. (Ⅱ )由 (Ⅰ )知 ,5n( 1nnSS )8 1nS 2 nS =20n8,即 5n 1na 8 1nS 2 nS =20n8, ① 又 5(n+1) 2na 8 2nS 2 1nS =20(n+1)8. ② ② ①得 :5(n+1) 2na 5n 1na 8 2na 2 1na =20, 即 (5n3) 2na (5n+2) 1na =20. ③ 又 (5n+2) 3na (5n+7) 2na =20 ④ ④ ③得 :(5n+2)( 3 2 12n n na a a ) =0, 3 2 12n n na a a =0 ∴ 3 2 2 1 3 2........n n n na a a a a a =5, 又 21aa =5, 因此 ,数列 {an}是首项为 1,公差为 5的等差数列 . (Ⅲ )不妨设 m≤ n,则可设左边 = f(m,n)= 2 0 2 0 3 65 5 4 5 4 5 4mnm n m n ≥ 2 20 20 365 5 4 5 4 5 4mnn n n = ,gmn 是关于 m的一次函数且单调递增. 所以 f(m,n) ≥ g(1,n)= 220 165 5 4 5 4nnn 显然 g(1,1)= 4 151而2n 时, f(1,n)≥ g(1,n) 20 165 5 4nnn= 10 4 10 12 110 4nnn 因此 ,不等式 51mn m na a a对任何正整数 m、 n都成立 . 评析 :试题的第一问只要简单的赋值即可得到方程组来解决。 试题的第二问也是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思想 11 利用方程组通过消元来获解。 试题的第三问通过变换 ,可视为自变量 m 的一次函数 ,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将问题迎刃而解。 以上三问通过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解决 ,充分说明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 函数 f(x)= nax b (n∈ N*)与二项式定理是密切相关的. 用这个函数用赋值法和比较系数法可以解决很多二项式定理的问题,运用不定 方程的解题思想也可以解决二项式定理. 例 1.求 证 0 1 1 0.......k k k km n m n m n m nC C C C C C C 证明:令 1 mnf x x 显然 kmnC 是 1 mnx 展开式中 kx 的系数 1+ x 1mnf x x= 0 1 0 1. . . . . . . . . .m m n nm m m n n nC C x C x C C x C x 其中 kx 的系数为 0 1 1 0.......k k km n m n m nC C C C C C 故 0 1 1 0.......k k k km n m n m n m nC C C C C C C 评析:一般的,利用二项式定理构造函数 nf x a x n 应用广泛,特 别是在证明组合数恒等式,组合数求和,证明不等式,证明整除等问题中用得较多. 例 2:求 100332x 展开所得的关于 x 的多项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数. 解析:有理项的求法:解不定方程. 100 31 1 0 0 32 rrrrT C x = 100 10032100 32rr rrCx 依题意有 100r ,23r z 所以 r为 3和 2 的倍数,即为 6的倍数,又因 0≤ r≤ 100 所以 r=0,6„„ 96构成首项为 0,公差为 6,末项为 96 的等差数列. 由 96=0+( n1) 6得 n= 17 项. 评析:此题若一项一项去找较麻烦,运用不定方程思想及等差数列的性质则很容易解决.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解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 在三角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根据问题的特征,合理地展开联想,巧妙地实施转化,增强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使解题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数学的精神和本质在于它的思想和方法”,道理就在于此. 例 2c o s s i n 0f x x a x b a 的最大值为 0,最小值为 4,求 a,b 的值. 解:因为 2c o s s i n 0f x x a x b a = 2s in s in 1x a x b = 2s in s in 1x a x b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思想 12 = 2 2s in 124aaxb ① 若 2a ,则当 sin 1x 时, f(x)有最大值. 当 sin 1x 时, f(x)有最小值 所以2 22 21 1 0241 1 424aa baa b 解得 22ab 不符合 2a ,应舍去. ② 若 02a,则当 sin 2ax 时, f(x)有最大值 当 sin 1x 时, f(x)有最小值 所以22 21041 1 424a baa b 解得 22ab 符合条件. 综合可得: 22ab 评析:将三角函数化为关于 sin , cos , tanx x x的简单复合函数,是三角函数性质 的又一基本性质. 小结:三角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 ,高考主要在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结 合三角变换求三角函数值等方面进行考查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问题 ,可以结合导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 以向量为载体且融合函数的考题频频出现 .在解答向量相关问题中 ,如能巧妙地运用函数思想方法 ,常常可收到事倍功半之 效 . 例 1. 31( , )22a 13( , )22b 若存在三个实数 s、 t、 k,使 2()x a t k b ,y sa tb 且 xy (Ⅰ )求函数 s=f(t)。 (Ⅱ )若 s=f(t)在 [1,+∞ )上递增 ,求 k的范围 . 解: (Ⅰ )易知 1ab 0ab 又由 xy 得 2( ) 0a t k b s a tb 化简得 s=f(t)= 3t kt (Ⅱ ) 39。 2( ) 3f t t k,因 f(t)在 [1,+∞ )上递增 ,则当 t≥ 1 时 , 39。 ()ft≥ 0 恒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思想 13 成立 .由 39。 ()ft≥ 0 23tk ≥ 0 k≤ 3t 只要 k≤ ( 23t )min=3 即可 .故 k ,3 评析:①将向量间的几何关系 ,通过坐标运算数量化 ,构建函数 ,回归函数问题,解该题的思维取向。 ②该题凸现用导数研究函数、不等式的工具作用 ,具有思路清晰、明快简洁等特点 ,注重其方法 领会要领 ,强化应用意识。 ③分离变量 ,利用函数的最值解恒成立问题 ,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 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求解. 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涉 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例 m: 1y kx和双曲线。毕业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被大多数开发人员所掌握,而 Java 具有快速有效、灵活、易懂等很多显著的特点。 它能够迅速而又简单的建立用户的图形化窗口。 对于数据的查询、添加和修改都很方便实现。 学校现有微机及软件系 统安全可以实现系统。 (二 ) 经济可行性 因为开发时间为两个月,此次设计的系统要求也并不高,因此本次的设计可以使用学校现有的微机系统和 Java+Jsp+Servlet 完成,其基本功能都能够很好的实现
mmmf . (3)由题设 2122 31131 xxxxxmxxxxf , 所以方程 0131 22 mxx 由两个相异的实根 21,xx ,故 321 xx , 且 01341 2 m ,解得 21,21 mm 舍 , 因为 12332,221221 xxxxxx
,协调更重要。 河北省在 “ 十五 ” 期间,重点发展了 “ 112” 工程,就是遵从了电子政务要统一规划,互相协调的原则。 一个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要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由省信息办统一规划。 发展 12 个应用系统,也不能按照传统方法,先各自发展 12 个应用系统,结果造成各个系统标准不一,各自为政,造成信息孤岛 , 必须整体考虑,统一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要统筹规划,不是要所 有项目同步进行
定位较准确的。 同时,要想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领域走的更好更远,就需要将定位与路由器、时间同步、数据融合等技术结合起来,分工合作,才可以将各自的长处发挥到最大,才会在定位应用中占据不败的位置 [14]。 另外,不同的定位算法在不同的外界因素下都有其各种的优缺点,所以在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设计相应的定位算法 也是至关重要的。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8 最后
否认 PID也有其固有的缺点:PID 在控制非线性、时变、耦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确定的复杂过程时,工作地不是太好。 最重要的是:如果 PID 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都没用。 虽然有这些缺点, PID 控制器是最简单的有时却是最好的控制器。 PID 控制至今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用控制 器。 各种现代控制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减弱 PID 控制器的应用 ,相反 ,新技术的出现对于 PID
只是为了改用 A 方式编码,而采用两个π /4 相移器代替一个π /2 相移器。 码变换器的功能是使由 cd 产生的绝对相移符合由 ab 产生的相对相移规则。 由于当前的一对码元 ab 产生的相移是附加在前一时刻已调载波相位之上的,而前一时刻载波相位有 4 种可能取值,故码变换器输出的 cd 间有 16种可能关系。 这 16 种关系如图 310 所示。 s(t) 0 2T 4T 6T 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