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准 ( JAS) 认证 依据日本有机 JAS 标准进行认证,认证的有机产品可直接出口到日本。 OFDC 有机标准认证 《 OFDC 有机认证标准》已经被 IFOAM 认可组织( IOAS)评估确认为等同于欧盟法规,依据《 OFDC 有机认证标准》认证的有机产品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认的形式进入欧盟等国际重要的有机产品市场。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2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蔬菜 病虫害会使蔬菜残留一定数量的农药。 当这些残留农药超过一定数量时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甚至中毒身亡。 因此, 联合国粮农组织 和 世界卫生组织 ,以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 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允许残留量。 无公害蔬菜 :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 (如 : 农药残留、重金属、 亚硝酸盐 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 无公害 、 绿色 、 有机 ‛ 蔬菜 的区别 ‘ 无公害 ’ 蔬菜 是按照相应生产 技术标准 生产的、符合 ‘ 通用 ’ 卫生标准并经 有关部门 认定的安全蔬菜。 严格来讲,无公害是蔬菜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蔬菜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 绿色 ’ 蔬菜 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蔬菜,分为 A 级 、 AA 级两种。 其中 : ( 1) A 级绿 色蔬菜 : 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 ( 2) A A 级绿色蔬菜 : 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 化学合成 的 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从本质上讲, 绿色蔬菜 是从 普通蔬菜 向 有机蔬菜 发展的一种 过渡性 产品。 ‘ 有机 ’ 蔬菜 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 专门认证机构 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生产基地 技术要点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做到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的指导方针,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并遵循以下十项技 术要点: ( 1) 严禁施用 剧毒 和高残留农药, 如 : 391 160 呋喃丹 等。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 2) 选用 高效 、低毒、低残留、对 害虫 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如 : 辛硫磷 、 多菌灵 等。 ( 3) 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 ‘ 三废 ’ 污染。 ( 4) 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 ( 5) 深耕 、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 生态环境。 ( 6) 推广应用 微生物农药。 ( 7) 搞好病虫害预测 预报 ,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 8) 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如 : 温汤 浸种,高温闷棚,黑籽南瓜嫁接等。 ( 9) 搞好配方 施肥 ,控制 氮肥 用量,推广施用 酵素菌 、 K100 等活性菌有机 肥等。 ( 10) 搞好植物 检疫。 严防 黄瓜黑星病 、 番茄溃疡病 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无公害 蔬菜生产 应从菜田 生态系统 总体出发,本着 ‘ 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 ’ 原则,优化协调运用 ‘ 农业 、 生物 、 化学 和 物理 ’ 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 高产、优质、低耗、无害 ’ 的目的。 ( 1) 选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 要远离污 染源,不受 ‘ 三废 ’ 的侵害;势平坦,排灌良好( 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地 )。 ( 2) 农业措施 : 选用抗病虫良种;加强栽培管理; 生态防治。 ( 3) 生物防治 :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和 残毒。 例如:用活性菌有机肥 (酵素菌、 K100 等) 作基肥或叶面肥即增肥又防病。 ( 4) 物理防治 : 利用物理和机械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不用药、不污染。 如温汤浸种( 55 度温水) 可以杀死种子内外的潜伏 病菌。 ( 5) 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 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作到科学合理用药。 ( 6) 及时进行蔬菜 质量检测。 无公害蔬菜 ‘ 农药 ’ 使用技术 先择适合的农药 ( 1) 优先选择 生物农药 生产中常用的生物杀虫杀螨剂有: 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 华光霉素 、茴蔷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等;杀菌剂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 武夷菌素 、农用链霉素等。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 2) 合理选用化学农药 1)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高三致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农药及其复配制剂。 如 : 甲胺磷、呋喃丹、 、杀虫脒、杀扑磷、六六六、 DDT、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灭多威、磷化锌、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有机汞制剂等。 2)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限定使用的化学类 药物有: 杀虫杀螨剂: 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乐斯本、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克螨特、双甲咪、尼索朗、辟蚜雾、 抑 太保 、灭幼脲、除虫脲、噻嗪酮等; 杀菌剂: 波尔多液、 DT、可杀得、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锌、乙膦铝、甲霜灵、磷酸三钠等。 掌握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技术 ( 1) 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和合适的浓度不要人为地加大使用浓度。 ( 2) 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 ‘ 治早、治小、治了 ’ ,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 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 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 2~ 3 天。 ( 3) 科学用药 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 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 意均匀喷施。 ( 4) 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 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 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 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 5) 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 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有毒性并具 有良好的物理融合性为前提。 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 微生物杀虫剂 ( 如 Bt) 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合农药应随配随用。 ( 6) 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 7 天,有机磷农药 7~ 14 天,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 14 天以上,其余 7~ 10 天。 农药混配 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农业部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的 ‘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 中,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有了明确规定,即 ‘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 、 产品质量 ’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 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蔬菜 : 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其概念同样也可以用以上方式表述为: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蔬菜。 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 就是指国家颁布的 ‘ 无公害蔬菜 产地环境 标准、无公害蔬菜 生产技术 规范 、 无公害蔬菜 质量 标准 ’。 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蔬菜的种植就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种植在 ‘ 土壤、灌溉水和农田大气 ’ 均 无污染 的生态环境中,并 实行 ‘ 生产、运输、加工、贮藏 ’ 全过程的无公害操作,使其终端产品营养品质好、卫生、安全、经过检验符合标准。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3 无公害蔬菜 ‘ 氮肥 ’ 施肥技术 蔬菜 ‘ 缺氮 ’ 症状 蔬菜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再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整个植株生长受抑制,叶片呈灰绿色或黄色,窄小,新叶出得慢,叶片数少,严重时下部老叶呈黄色,干枯死亡。 茎秆矮短细小,多木质,分蘖分枝少。 根受抑制后也表现为较细小而短。 花、果实发育迟缓,籽粒不饱满,严重时落果,不正常地早衰或早熟,种子小,千粒重低,产量低。 同时,蔬菜产品品质下降,蛋白 质和必需氨基酸、生物碱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减少。 几种蔬菜缺氮症状如下: 大白菜缺氮。 早期缺氮,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发黄,茎部细长,生长缓慢;中后期缺氮, 叶球 不充实,包心期延迟,叶片纤维增加,品质降低。 茄子缺氮。 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淡绿,落花落果严重。 萝卜缺氮。 生长停滞,叶片窄小而薄,叶色发黄,茎细弱,根很小,发育不良,多木质化,辣味增强。 番茄缺氮。 生长停滞、植株矮小。 叶色淡绿或呈黄色,叶小而薄,叶脉由黄绿色变为深紫色。 茎秆变硬,富含纤维,并呈深黄色,易脱落。 果小,富含木质。 黄瓜缺氮。 早期缺氮,生长停滞,植株细小,叶色逐渐变黄绿或黄色,茎细长,变硬,富含纤维。 果实色浅,在有花的一端呈淡黄色至褐色,变为尖细。 洋葱缺氮。 生长缓慢,叶片小而薄,且叶色黄,根色由红转变为白。 莴苣缺氮。 生长减慢,叶片黄绿色,严重时老叶变白腐烂。 蔬菜 ‘ 施氮过多 ’ 症状 氮素过多,常使蔬菜生育期延迟,贪青晚熟,某些生长期短的蔬菜基地,常 因施氮过多而延长蔬菜的生长期,使蔬菜遭到早霜的侵害。 氮素过多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体徒长,细胞壁薄,叶面积增加,叶色浓绿,细胞多汁,植株柔软,易受机械伤,易引发植株的真菌性病害。 植株群体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导致中下部叶片早衰,抗性差,易倒伏,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 同时,造成蔬菜品质的下降,使叶片中硝态氮、亚硝胺类、甜菜碱,草酸等的含量增加,影响植物油和其他物质的含量。 有时施氮过多,甚至会使土壤理化性状变坏,造成地下水污染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等。 特别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更应重视合理施用氮肥。 适合蔬菜施用的氮肥品种及施 用方法 尿素 属酰胺态氮肥,含氮 45%左右,肥效较铵态氮肥或硝态氮肥迟,作追肥时应提前 4~ 8 天施用,灌水要求在追肥后 3~ 5 天进行。 表层施尿素会引发部分氨的挥发损失。 可作基肥、追肥、不作种肥,作根外追肥效果也很好。 贮运时注意防潮。 ( 1) 作基肥 : 先将尿素撒施于地表,然后翻耕。 施后不宜马上浇大水,尿素作基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 40%左右为宜。 ( 2) 作追肥 : 采用开沟、挖穴两种方式,或结合滴灌追施。 条施、穴施时深度应达 10cm左右,与土壤充分拌匀。 施用时间要比其他铵态氮肥提前。 追施总量一 般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60%左右,结合各生育期对氮肥需求的特点进行少量多次追肥。 ( 3) 作叶面喷施 : 主要用于蔬菜吸收养分能力衰退的中后期,以及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受到阻碍的情况下。 尿素作为叶面喷肥所用浓度,多数蔬菜以 %~ 1%为宜,其中 : 黄瓜为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为 1%,西瓜、茄子、甘薯、 马铃薯 为 %~ %,番茄、草莓、温室黄瓜及茄子为 %~ %。 喷施宜在早晚进行。 根外追施尿素时,还可结合化学除草、药剂治虫以及和其他肥料 (如磷肥、钾肥、 微量元素肥料 等) 配合施用,效果更佳。 硫酸铵 ( 简称 : 硫铵 ) 为 生理酸性肥料 ,含氮量 20%左右,常温下存放不挥发,不分解,易引起土壤酸化, 吸湿性弱,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硫铵应配合施用石灰或钙镁磷肥,但硫酸铵和石灰不能同时施入土壤,要分开进行。 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上施用时,应注意深施盖土。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作种肥时,蔬菜种子与硫酸铵均应是干燥的,并须混合均匀。 施用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料,不宜与碱性物质或碱性肥料接触或混用。 在马铃薯、葱、蒜等喜硫作物上施用效果更好。 碳酸氢铵 ( 简称 : 碳铵 ) 含氮量 17%左右,温度较高时,易吸湿、分解、挥发出氨, 有刺激性气味、且易吸潮结块。 贮运时要包装严密,保持低温干燥。 碳酸氢铵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不在土壤中残留 ,故长期施用不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施用时应尽量减少在空气中的暴露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时间,无论基施和追施均应注意深施并覆土,一般施肥深度以 10~ 15cm 为宜,施后及时浇水。 不宜作种肥和叶面肥喷施。 作基肥施用时,应结合耕翻开沟或开穴深施,凡是条播作物,可在离作物 6~ 10cm 的行间开 6cm 左右深的沟,每 667m2 用 10~ 15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