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具或使用的材料手段等。 对译公式:介+名+动。 (4)趋动式 ① 怒发 上 (向上指 )冲冠。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② 从流漂荡 , 任意 东西 (向东流 , 向西流 )。 (《 与朱元思书 》 ) 规律小结 :活用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方位的 , 此时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 , 后面加一个动词。 对译公式:介词+方位名词+动词。 高考总复习 语文 (5)陈述式 ① 明月 (明月照着 )半墙。 (《 项脊轩志 》 ) ② 腰 (腰挂 )白玉之环。 (《 送东阳马生序 》 ) 规律小结 :在留用的名词后加一个相应的动词构成主谓关系。 (二 )名词用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面 , 起修饰 、 限制作用。 现代汉语中 , 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 在古汉语中 , 名词可以作状语 , 起到副词的作用。 有的在翻译时需加上适当的介词。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 判断依据 古汉语中 , 名词与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只构成两种关系。 一种是主谓关系 , 如 “ 虎啸猿啼 、 天高地迥 ” , “ 蜀山兀 ,阿房出 ”。 另一种便是状语 (名词 )与中心词 (动词或形容词 )的关系。 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 , 它们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 , 而是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 , 这就是名词用作状语。 2. 活用形式 (1)表示比喻。 例如: ① 项伯亦拔剑起舞 , 常以身 翼 (像鸟的翅膀那样 )蔽沛公。 (《 鸿门宴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② 谈笑间强虏 灰 (像灰一样 )飞烟 (像烟一样 )灭。 (《 赤壁怀古 》 ) 规律小结 :状语可译为 “ 像 …… 一样 ” , “ 跟 …… 似的 ”。 像+名词+那样+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 (状语+中心词 ) (2)表示态度。 例如: 君为我呼入 , 吾得 兄 (按照兄长的礼节 )事之。 (《 鸿门宴 》 ) 规律小结 :状语可译为 “ 像对待 …… 一样 ” 或 “ 按照 …… ”, “ …… 当作 …… ”等。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表示工具和表示动作状况 、 对象。 例如: ① 箕畚 (用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愚公移山 》 ) ② 意洞 手 (亲手 )书。 (《 与妻书 》 ) 规律小结 :表示工具 , 状语可译为 “ 用 (拿 、 以 、靠 )…… ”, 如例 ①。 表示动作状况 、 对象 , 翻译时可按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介词或其它的词 , 如例 ②。 (4)方位名词或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如: ① 孔雀 东南 (向东南 )飞 , 五里一徘徊。 (《 孔雀东南飞 》 ) ② 项伯复 夜 (在夜里 )行。 (《 鸿门宴 》 ) ③ 君子博学而 日 (每天 )参省乎己。 (《 劝学 》 ) ④ 独夫之心 , 日 (一天天地 )益骄固。 (《 阿房宫赋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规律小结 :方位名词作状语 , 表示趋向 , 可译为 “ 向 (朝 、往 )…… ”, “ 在 …… ”等 , 如例 ① ;表示时间 , 可译为 “ 在 ……里 (上 )”, 如例 ② ;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 , 可译为 “ 每 (日 、月 、 岁 )”, 如例 ③ ;表示情况逐步发展 , 可译为 “ 一天天 (月月 、年年 )…… ”, 如例 ④。 (三 )动词用作名词 1. 判断依据 当一个动词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 , 而是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 , 这个动词便活用作名词。 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 常出现在 “ 其 ” 或“ 之 ” 的后面。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 活用形式 (1)动词处在 “ 其 ”“ 之 ” 之后时 , 这个动词用作名词。 例如: ① 盖其又深 , 则其 至 (到达的人 )又加少矣。 (《 游褒禅山记 》 ) ② 殚其地之 出 (出产的东西 ), 竭其庐之入 (收人的财物 )。 (《 捕蛇者说 》 ) (2)无标志性词语 , 例如: ① 追 亡 (逃跑的人 )逐北 , 伏尸百万。 (《 过秦论 》 ) ② 古人对于天地 、 山川 …… 往往有 得 (收获 )。 (《 游褒禅山记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规律小结 :一是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动词作名词时 , 这个动词应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二是从动词出现的环境来判断。 动词用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之中。 三是有时它前面有 “ 其 ” 字或 “ 之 ” 字。 (四 )形容词用作动词 1. 判断依据 用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来表示动作行为。 例如: ① 春风又 绿 (吹绿 )江南岸。 (《 船泊瓜洲 》 ) ② 楚左尹项伯者 , 项羽季父也 , 素 善 (友好 , 友善 )留侯张良。 (《 鸿门宴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 活用形式 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大体相同 ,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放在 “ 能 、 欲 、 足 、 可 ” 等能愿动词后 , 用作动词。 例如: ① 火尚足以 明 也 (照明 )。 (《 游褒禅山记 》 ) ② 大王必欲 急 (逼迫 )臣。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规律小结 :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句中的动词谓语 , 以表示动作行为。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形容词放在 “ 之 、 我 、 其 ” 等代词前用作动词。 例: ① 卒不忍独 善 (安逸度过 )其身。 (《 与妻书 》 ) ② 吾之妻 美 (偏爱 )我者 , 私我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规律小结 :形容词+代词 (之 、 我 、 其 、 吾 )等构成动宾关系。 (3)形容词带宾语时用作动词。 例: ① 假舆马者 , 非 利 (加快 )足也 , 而致千里。 (《 劝学 》 ) ② 亲 (亲近 )贤臣 , 远 (疏远 )小人。 (《 出师表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 翻译方式 形容词动用与名词动用的翻译方法也大体相同。 有的翻译成以本词为基本素再加新词素而构成双音节动词 , 一是在形容词前加动词 , 如 “ 轻身 ” 的 “ 轻 ” 作 “ 看轻 ” 解;二是在形容词后加动词或形容词 , 如 “ 亲小人 ” 的 “ 亲 ” 作 “ 亲近 ” 解;三是根据文意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 如 “ 私臣 ” 的 “ 私 ” 译为“ 偏爱 ”。 (五 )形容词用作名词 1. 判断依据 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 用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 状态的词来代替这个人或事物 , 或作为此种性质 、 状态的名称来使用 , 这就叫形容词用作名词。 从修辞学角度看 , 形容词用作名词属借代手法。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 活用形式 辨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可依据名词在句中运用的特点 ,从三个方面入手。 (1)形容词用在 “ 其 ”“ 之 ” 的后面充当中心词 , 活用为名词。 例如: ① 郯子之徒 , 其 贤 (贤能的品德 )不及孔子。 (《 师说 》 ) ②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 弱 (瘦弱的身体 ),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 与妻书 》 ) (2)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 活用作名词。 例如: ① 是故 , 圣 (圣人 )益圣 , 愚 (愚人 )益愚。 (《 师说 》 ) ② 义不杀 少 (少数的人 )而杀 众 (多数的人 ), 不可谓知类。 (《 公输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 翻译方式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有两种翻译方法:一是活用的形容词后加一个有关事物的名词。 如 “ 贤 ” 解释为 “ 贤能的品德 ” ;二是用一相关的词来替换活用的形容词。 如 “ 旧 ” , 以 “ 老交情 ” 替换。 (六 )使动用法 1. 判断依据 在一个句子里 , 如果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 而是谓语动词具有 “ 使宾语怎么样 ” 的意思 , 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 格式为 “ 主语+动词+兼语+宾语 ”。 2. 活用形式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名词使动用法 这种用法中的名词 , 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 所以也具有 “ 名作动 ” 的一般规律。 但使动用法的名词 , 能使宾语具有与名词相关的动作。 例如: ① 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 (做王 , 使 …… 王 )之。 (《 鸿门宴 》 ) ② 然得而 腊 (制成干肉 , 使 …… 成为腊 )之以为饵 , 可以已大风。 (《 捕蛇者说 》 ) 规律小结 :结构方式为 “ 名词+宾语=使+宾语+动词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动词使动用法 古汉语中 ,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 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 , 如果临时带上了宾语 , 也属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动词放在宾语前面 , 表示 “ 使宾语怎么样 ” 的意思。 例如: ① 项伯杀人 , 臣 活 (救活 , 使 …… 活 )之。 (《 鸿门宴 》 ) ② 外连横而 斗 (使 …… 争斗 )诸侯。 (《 过秦论 》 ) 规律小结 :动词使动的翻译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 格式为 “ 主语+使 (宾语 )+谓语 ”。 如例 ① 中的 “ 活 ” , 即“ 使之活 ” , 翻译为 “ 使 …… 活命 ” 的意思。 二是动补式。 格式为 “ 主语+动补短语+宾语 ”。 如例 ② 中的 “ 斗 ” , 即“ 使 …… 争斗 ” 的意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形容词的使动 这种用法 , 形式上与形容词用作动词一样 , 具有 “ 形作动 ” 的相同规律。 但意义上形容词作使动 , 能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例如: ① 必先 苦 (使 …… 受苦 )其心志 , 劳 (使 …… 辛劳 )其筋骨。 (《 孟子 告子下 》 ) ② 足以 荣 (使 …… 荣耀 )汝身。 (《 孔雀东南飞 》 ) ③ 会盟而谋 弱 (使 …… 削弱 )秦。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 : 解答此类探究型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出表象背后包含的意蕴 , 才能正确 、 深入地理解诗意。 解析: 从杜鹃这一意象可知诗人是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 而且注释特别指出 “ 京师 ” 是北宋都城 , 而陈与义是 “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 ” , 那就说明诗人当时是亡国奴的心境 ,
专题 十 │ 正面解读 一、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 定语从句中繁多的术语、复杂的关系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考试时也常为此出错。 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定语从句的三个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定语从句: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它实际上起了形容词的作用。 定语从句一般紧跟在它所修饰的先行词之后。 专题 十 │ 正面解读 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 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
,被誉为“瓜菜之乡”与“甜玉米基地”,项目区是该镇粮食、瓜菜、甜玉米的生产主要基地,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项目区内的北调菜、甜玉米生产发展迅速, 效益 显著,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种田积极性高。 社会资源优势 6 项目区有一个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一批资质高的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环保等科技人员,并积累了农田工程设计、节水农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t raf fi c and had done so succe sf ul ly. Af ter havi ng been i nst r ucted t o dri ve out of t own, I began to acqui r e conf idence. Sure t hat I had pased, I was alm ost beginning t o enj oy m y
Wrat h by John Steinbeck voi ce the t hemes of slaver y and mi grator y l abor respect ively. The ti tl e of The Grapes of Wrat h es fr om a li ne in an extr emely f amous Civi l War song, “The Bat
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凡含毒、有害物质及生物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不允许直接排入污水管道或水体,要责成其自身进行处理,达到我国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后,允许排放。 近期主要进驻一些无污染企业,远期规划建污水处理厂。 电力: 用电指标:工业区: 45- 60 瓦 /平方米 未预见为工业指标的 15% 近期总用电量约为: 10- 20 万千瓦 电网:沿 园区内主要干道敷设输电干线,并布置成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