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三、整数、小数四则应用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每分钟比乙多走( 6050=) 10 米。 这样,即可求出甲追上乙所需时间。 计算: 50 4247。 ( 6050) =200247。 10 =20(分钟) 答:甲要走 20 分钟才能追上乙。 例 4:张、李二人分别从 A、 B两地同时相 向而行,张每小时行 5 千米,李每小时行 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 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 李走到 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 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 4小时。 求 A、 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张、李两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他 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应是 A、 B两地距离的 3倍。 这一点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计算: ( 5+ 4) 4247。 3 =9 4247。 3 =36247。 3=12(千米) 答: A, B 两地相距 12 千米。 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 有关种树以及与种树相似的一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另一种是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树。 经常遇到的数量有:总距离、间隔长及棵数。 如果在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并且首、尾都植的话,也就是两端都要栽 1棵。 其关系式如下: ①总 距离247。 间隔长 +1=棵数 ②间隔长(棵数 1) =总距离 ③总距离247。 (棵数 1) =间隔长 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也可以称作一段。 间隔的长度称作间隔长。 如果按照周围栽树(沿着圆形水池或方形场地等),也就是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树,那么棵数与间隔数(段数)相等。 例 1:龙泉大道全长 1380 米,计划在路的两旁每隔 12 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 共栽树多少棵。 分析:按照直线栽树时,一般是两端都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如同自己的 5个手指一样, 5 个手指,有 4个间隔。 解答这道题时,可以先求出大道一旁所 栽树的棵数,随之,即可求出两旁共栽树的棵数了。 计算: ( 1380247。 12+ 1) 2 =( 115+1) 2 =116 2=232(棵) 答:共栽树 232 棵。 例 2:花园村小学举行秋季运动会,在圆形跑道的周围安排检查员。 周长 500 米,每隔 25 米安排一名检查员。 求应安排检查员多少名。 分析:已知运动场的跑道是圆形的,在周围安排检查员人数同段数相等。 计算: 500247。 25=20(名) 答:应安排检查员 20 名。 例 3:河津路的一侧原有木质电线杆 86 根,每相邻的两根相距 42米。 现在 计划全都换成大型水泥电线杆,每相邻的两根相距 70 米。 求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多少根。 分析:为了求出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的根数,应该求出这条路的全长。 已知这条路的一侧原有木质电线杆 86根,每相邻的两根相距 42 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条街的全长。 但是要注意,间隔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 1。 求出这条路的全长之后,再根据水泥电线杆每相邻的两根之间相距70 米的条件,即可求出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的根数。 计算: ( 1)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42( 861) =3570(米) ( 2)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多 少根。 3570247。 70+1=52(根) 答:需要大型水泥电线杆 52根。 怎样分析这类问题。 盈是多余的意思,亏是不足的意思。 平时在分物品时或者安排其他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多余或是不足的情况,可以根据多余以及不足的数量引出解题的线索。 这类应用题通常叫做盈亏问题。 例 1: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树,如果每人栽 3棵,还剩下 15 棵树苗;如果每人栽 5棵,就缺少 9棵树苗。 求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分析:已知如果每人栽 3 棵,还剩下 15 棵树苗,也就是说还有 15棵树苗没有栽 上,树苗余下了;又知如果每人栽 5棵,就缺少 9棵树苗,这就是说,树苗不够了。 按照第一种方案去栽,树苗余下了,若按照第二种方案去栽,树苗不足了。 一个是余下一个是不足,这两个方案之间相差多少棵呢。 相差( 15+ 9=) 24 棵,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第二种方案去栽的话,可以比第一种方案多栽 24棵树。 为什么能多栽 24棵树呢。 因为每个人多栽( 53=) 2 棵。 由于每一个人多栽 2 棵树,一共多栽 24 棵树,即“ 2 棵树”对应于“ 1个人”。 这样,小组的人数可以求得。 随之,树苗的棵数也可以求得。 计算:( 1)小组的人数: ( 15+ 9)247。 ( 53) =24247。 2 =12(人) ( 2)树苗的棵数: 3 12+15=51(棵) 答:这个小组有 12人,一共有 51 棵树苗。 在解题时,常常要找两个“差”。 一个是总棵数之差,即第一种方案同第二种方案所栽树苗的总差数;另一个是单量之差,即每个人所栽树苗的差。 有了这两个差即可求出结果。 因此,这种解题的思路也可以称作“根据两个差求未知数”。 例 2:悦悦每天早晨 7点 30 分从家出发上学去,如果每分钟走 45米,则迟到 4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 75米,则可以提前 4分钟到校。 求从家出发 需要走多少分钟才能准时到校。 悦悦的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分析:已知如果悦悦每分钟走 45米,则迟到 4分钟,这就是说,按照规定到校的时刻来说,还距离学校有( 45 4=) 180 米的路;又知如果每分钟走 75 米,则可以提前 4分钟到校,这就是说,到校之后还可以多走出( 75 4=) 300 米的路。 这样,一个慢一个快,在同样时间之内,速度快要比速度慢多走出( 180+300=) 480 米的路。 又知每分钟多走( 7545=)30 米。 总之,由于每分钟多走 30米,一共多走出 480 米;因此,从家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来了,随之, 悦悦的家距离学校的米数也可以求出来了。 计算: ( 1)准时到校需要多少分钟。 ( 45 4+75 4)247。 ( 7545) =480247。 30 =16(分钟) ( 2)悦悦家与学校距离多少米。 45 16+45 4 =720+180 =900(米) 答:准时到校需要 16 分钟,悦悦家离学校 900 米。 例 3:晶晶读一本故事书,原计划若干天读完。 如果每天读 11 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 2 天读完;如果每天读 13 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 4天读完。 求原计划多少天读完。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 已知如果每天读 11 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 2天读完,这就是说,如果继续读 2天的话,还可以多读( 11 2=) 22 页;又知如果每天读 13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 4 天读完,这就是说,如果继续读 4天的话,还可以多读( 13 4=) 52 页。 两种情况,虽然都可以多读,但是它们之间有差别。 就是说,在一定的日期之内,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多读( 5222=) 30页。 为什么能多读 30 页呢。 就是因为每天多读( 1311=)2 页。 由于每天多读 2页,结果一共可以多读 30 页。 这是多少天读的呢,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计算:( 1)原计划多少天读 完这本书。 ( 13 411 2)247。 ( 1311) =( 5222)247。 2 =30247。 2=15(天) ( 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1( 152) =11 13=143(页) 答:这本书共 143 页,原计划 15天读完。 和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答的时候,要以其中的一个数量作为标准,也就是把它看作是一份的数,再根据已知的倍数关系,就可以知道另一个数量占几份。 如果是整数倍关系,就把较小的数看作是一份的数 为好。 例 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 36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倍。 求苹果树、梨树各多少棵。 分析: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如果把梨树的棵数看作 1份,那么苹果树的棵数就是 3份,两种树的棵数共是( 1+3)份。 又知两种树共 360 棵,这就可以先求出每 1份的棵数,也就是梨树的棵数。 然后求出苹果树的棵数。 计算:( 1)梨树; 360247。 ( 1+ 3) =360247。 4=90(棵) ( 2)苹果树: 90 3=270(棵) 答:苹果树 270 棵,梨树 90 棵。 例 2:五年级两个班学生共种向日葵 265棵,其 中甲班种向日葵比乙班种的2倍还多 25棵。 求甲班、乙班各种多少棵。 分析:这道题比一般的“和倍问题”的条件有一些变化,即“甲班种的向日葵比乙班种的 2倍还多 25棵”。 假如把这 25棵暂时减去,则甲班种的向日葵就恰好是乙班的 2倍。 计算:( 1)乙班种了多少棵。 ( 26525)247。 ( 2+1) =240247。 3 =80(棵) ( 2)甲班种了多少棵。 80 2+25=185(棵) 答:甲班种了 185 棵,乙班种了 80棵。 例 3:两箱茶叶共 66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 9 千克放入乙箱,则乙箱茶叶的重量是甲箱的 2 倍。 求两箱原来各有茶叶多少千克。 分析:不管是从甲箱取出茶叶放入乙箱,还是从乙箱取出茶叶放入甲箱,总之,两箱茶叶的总重量是不变的,仍是 66 千克。 这里可以运用假定的方法,假定已经从甲箱取出 9千克放入乙箱了,我们可以把原来的题目说成是:两箱茶叶共 66 千克,乙箱茶叶的重量是甲箱 的 2倍,求甲、乙两箱茶叶各多少千克。 然后,再求两箱原有茶叶各多少千克。 计算:( 1)从甲箱取出 9千克放入乙箱后,甲箱还有茶叶多少千克。 66247。 ( 2+1) =22(千克) ( 2)甲箱原有茶叶多少千克。 22+ 9=31(千克) ( 3)乙箱原有茶叶多少千克。 66— 31=35(千克) 答:甲箱原有茶叶 31千克,乙箱原有茶叶 35 千克。 解答和倍问题的关系式如下: 总和247。 (倍数 +1) =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倍数 =较大的数 或总和 较小的数 =较大的数。 差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如果两个数量之间是整数倍关系,还是把较小的那个数量看作是一份为好。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两个数量的差相当于较小数的几倍。 举例如下: ( 1)如果甲数是乙数的 3倍,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乙数的( 31)倍。 ( 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 5倍,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乙数的( 51)倍。 ( 3)如果甲数是乙数的 10 倍,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乙数的( 101)倍。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系式如下: 两数之差247。 (倍数 1) =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倍数 =较大的数 或较小的数 +两数之差 =较大的数 例 1:六( 1)班与六( 2)班原有图书的本数一样多,后来,六( 1)班又买来新书 100 本,六( 2)班从本班原有书中取出 180 本送给三年级同学。 这时,六( 1)班的图书是六( 2)班所剩图书的 3倍。 求两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分析:原来两个班的图书本数一样多,后来,六( 1)班买进 100 本,六( 2)班送出 180本,这时,两个班相差 280 本。 又知,这时六( 1)班的图书是六( 2)班所剩图书的 3倍,则两班图书的相差数应是六( 2)班所剩图书的( 3— 1)倍,这样,六( 2)所剩图书的本数即可求得。 随之,原有图书本数也可以求出来了。 计算:( 1)六( 2)班所剩图书多少本。 ( 180+ 100)247。 ( 3— 1) =280247。 2=140(本) ( 2)两个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140+ 180=320(本) 答:两个班原有图书各 320 本。 例 2:第一粮仓存的小麦比第二粮仓多 96吨。 后来,从两仓各运出小麦 30 吨,所余小麦第一仓恰是第二仓的 3 倍。 两仓原来各存小麦多少吨。 分析:已知第一粮仓存的小麦比第二粮仓多 96吨。 又知从两仓各运出小麦 30吨,因为运走的是相同的数量,所以,两仓原存小麦的差不变,仍是 96 吨。 运出相同数量的小麦之后,所余小麦第一仓是第二仓的 3 倍,那么,第一仓比第二仓所多的小麦应该是第二仓余下小麦的( 31)倍。 于是,第二仓余下的小麦吨数即可求得。 再加上运出的 30吨,就是第二仓原存小麦的吨数。 计算:( 1)第二仓余下小麦多少吨。 96247。 ( 3- 1) =48(吨) ( 2)第二仓原存小麦多少吨。 48+30=78(吨) ( 3)第一仓原存小麦多少吨。 78+96=174(吨) 答:第一仓原存小麦 174 吨,第二仓原存小麦 78 吨。 例 3:大水池里现在有水 880 立方米,小水池里现在有水 200 立方米。 计划往两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使大水池的水量是小水池 水量的 3倍。 求两水池各应注入多少。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三、整数、小数四则应用题(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 犯了错误,只要( ),就( )。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 六、默读思考,总结方法。 默读课文
完美”的主题。 :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解读与目标设定:松居直老先生的话得潜台词表明,孩子在读绘本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绘本中的图画,或者换个角度说,孩子在读绘本的时候,关注的点跟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读图。 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将绘本的文字部分“读”给孩子听。 :图的比例虽然占据了整个绘本页面的 2/3,但文字的功能并没有减弱,是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
:我最喜欢这句话:“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 师: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 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 生:我觉得这句话最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 师
8 2020 年 3 月 8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 1) 李 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下面是他三天的行走路线。 李叔叔平均每天行走多少千米。 ( 2)
装孔径、定位尺寸与公差、板材厚度以及加工要求等。 本设计所涉及的钣金加工技术图从略。 4) 依据电器安装板、控制面板尺寸设计电控箱,绘制电控箱安装图。 本设计从略。 至此,基本完成了 SBR 废水处理系统要求的电气控制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 18 线槽QF FU 1 FU 2 FU 3 FU 4PLC线槽FU5FU6KA1KA2KA3TCOUTIRKM 3 KM 4FR 4KM 2KM
开了。 师:都有哪些花赶来凑热闹了。 生:有迎春花、桃花,还有梨花、杏花。 师:这么多花,能说得具体点吗。 怎样的花开了。 生:黄色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开了,还有紫色的牵牛花开了,真美丽。 师:是啊,真可以说是 —— 生:百花盛开。 生:五彩缤纷。 生:争奇斗艳。 生:万紫千红。 生:…… 师:这正如课文所写的: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