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有效转移资金资源优势  金融管理当局的保护性金融管制 第三节、银行业和银行的组织结构 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及分类  (一)、按组织结构及外部组织形式分:有单元制、分支行制、集团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 银行规模经济问题。 分支行制的优点和缺点:  易于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和资本,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  有利于调剂资金,降低不盈利资产占用  有利于风险的资产分散和地区分散  有利于使用现代化设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缺点是:易于形成对银行业务的垄断;内部管理层次多,增加了银行管理的难度。 银行规模经济的含义  银行规模经济研究银行是否在最节省成本的状态下提供产出,即当银行在扩张负债或资产时,其单位成本的状况。 如果产出的增长率高于成本的增长率,该银行正处在规模经济状态中,即银行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产出水平可以更有效率地经营。 如果产出的增长率低于成本的增长率,则该银行处在规模不经济状态中。  产生有规模经济状态有两个主要原因:  随着规模的扩张,银行主要增加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相对稳定,使单位平均成本下降。  银行技术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经营效率,而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银行一定的经营规模基础上。  银行规模效率研究基本上都证实了相同的结论:随银行经营规模扩张,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 U型状态,中等规模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要优于巨型银行和小银行。  衡量银行业集中程度的指标包括:前 N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和赫芬达指数  赫芬达指数反映市场竞争的均衡状态,公式为10000乘以行业内各厂商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 指数超过 1800定义为高度集中的市场,指数介于 1200~1800定义为中等集中的市场,指数在1200以下为低度集中的市场,公司合并后赫芬达指数增加 100或 100以上(现在通常为超过200时)可能被政府否决。 竞争结构 CR4(%) CR8(%) 寡占 Ⅰ 型 75 ≤C4 寡占 Ⅱ 型 65 ≤C4<75 85 ≤C8 寡占 Ⅲ 型 50 ≤C4<65 75 ≤C8<85 寡占 Ⅳ 型 35 ≤C4<50 45 ≤C8<75 寡占 Ⅴ 型 30 ≤C4<35 40 ≤C8<45 竞争型 C4<30 C8<40 贝恩方法 主要国家有关规模经济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  美国模式:众多商业银行和追求充分竞争的组织结构  英国模式:自然构造的高度集中和分支机构发达的规模经济组织结构  德国模式:规模经济和适度竞争并存的组织结构  日本模式:集中与竞争并存,纵向与横向并存的组织结构  中国模式:处在经济转轨期,体现中央集权的垄断竞争特征  (二 )、按业务范围分:可分为分离型商业银行、全能型商业银行。 —— 银行的范围经济问题。 核心问题是分业还是混业 银行范围经济的含义  范围经济是指银行是否提供了最节省投入成本的业务组合。 在给定的产出水平上,如果经营多种业务银行的成本低于专业经营银行的成本,那么,多种经营银行存在着业务范围经济。 如果多种经营银行的成本高于专业经营银行,则存在着经营业务范围的不经济。  然而,在某一产出点上,多种经营的银行成本的上升会高于产出的上升,此时出现业务范围无效率的原因可能是更为繁杂的官僚管理结构使成本太大,也可能是繁琐的规则大大降低了效率。  银行产生业务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投入和业务对同一固定资产和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分享  业务范围经济形成的假说:从事多种业务经营的银行可以享受到成本节约、增加收益的好处,其原因是:固定成本分摊、信息经济、降低风险、客户成本经济。  克拉里设立了“双产品业务范围效率程度比较模型”,用来表示银行业务范围经济的程度,其模型表达式为:  的成本两种业务时银行所支付表示同时经营时银行所支付的成本表示仅有业务时银行所支付的成本表示仅有业务21212211212121,),(C),0()0,(),(),(),0()0,(CCCCQCQCSE主要国家有关范围经济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  美国模式:混业 —— 分业 —— 再混业,强调金融秩序下的范围经济  英国模式:在竞争中从自律性的专业性经营转向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