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制冷库环境风险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 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误服者给饮牛奶 , 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 10 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 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30 分钟。 8 应急预案 表 4 应急预案内容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应急计划区 危险目标:装置区、储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工厂、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4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5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6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措施和器材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 8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事故现场、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 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9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0 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1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 “ 电击样 ” 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侵入途径:吸入。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风险单元 的识别 在整个加氯过程中大多数设备都是在部分真空下工作的,一般情况不易产生氯气的泄漏。 根据类比调查,氯气泄漏的原因主要是换瓶时操作不当,管道使用时间过长而破损,阀门连接部件垫圈受损及阀门质量不高等引起,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在换瓶时,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紫铜管中留有的少量液氯的泄漏。 一般的加氯消毒工艺如图 3。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为使环境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必须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定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生产操作过程中, 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措施。 加氯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报警系统,配备自动喷水系统等应急预防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性泄漏,报警系统即会自动报警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