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分类管理培训教程(56页)-管理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政策规定执行,留待日后的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统筹解决。 这次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主要是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基本管理问题,在制度规范方面,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是统一的。 同时,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行政管理体制的分级管理,规定不同层级的核准权限,由各区县、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结合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要考虑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适当兼顾人的因素。 因事设岗是岗位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 同时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不同的成长规律,考虑各类人才自身的实际情况,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人人都能成才。 相结合 这次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市政府只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的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同时,充分赋予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自主聘用人员。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层次:人事部关于印发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的通知(国人部发 [2020]70号)、人事部关于印发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 实施意见 》 的通知(国人部发[2020]87号),人事部会同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等八个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行业指导意见,以及中组部、人事部联合印发的 《 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 ; 第二层次: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 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 (京政办发 [2020]35号),北京市人事局会同市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等单位印发的行业指导意见 ,以及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印发的 《 关于贯彻 中组部、人事部 〈 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 的通知 》 (京人发 [2020]101号); 第三层次:经市人事局核准的,由各区县、各委办局、各高等院校研究制定的岗位设置方案。 单位范围: 含义一: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 含义二:强调了三种经费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范围; 含义三:明确了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范围。 人员范围: 人事部文件和市政府文件均强调了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在现聘职务或岗位基础上进入相应等级。 把握人员范围要实行分类管理方式: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严,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适中。 按照岗位设置的文件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分三类。 一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或单位内部机构和人员组织、管理、协调、调度等事务的工作岗位。 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 管理三级 管理四级 管理五级 管理六级 管理七级 管理八级 管理九级 管理十级 局级正职 局级副职 处级正职 处级副职 科级正职 科级副职 科 员 办事员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 管理二级 管理一级 部级正职 部级副职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在 1∶ 3∶ 6,北京市总体结构比例控制在 2∶ 4∶ 4 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内部结构比例分别为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分类管理培训教程(56页)-管理培训(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