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分析与选址决策课程培训教材(48页)-管理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争对手的分布等各因素 24 (二)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商圈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  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两方面发挥作用的  基本内容: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25 雷利法则 Dab = ______d______ 1+(Pb/Pa)1/2 Dab: 表示 A城镇商圈的限度 ( 中介点到 A城镇的里程数 ) Pa: 表示 A城镇人口 Pb: 表示 B城镇人口 d: 表示城镇 A和 B的里程距离 26 雷利法则 例: A城镇人口 9万人 , B城镇人口 1万人 , A距 B20公里。 代入公式得: Dab= 20/〔 1+( 1/9) 1/2〕 = 15( 公里 ) Dba= 20/〔 1+( 9/1) 1/2〕 = 5( 公里 ) A B P 15公里 5公里 27 雷利法则 如果有各自独立的 A、B、 C、 D四个城镇。 分别计算出 A城镇吸引B、 C、 D城镇的中介点,将这三个中介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 A城镇的大致商圈范围 18 公 里 14 公 里 5公里 A城 B城 C城 D城 28 雷利法则  使用前提 : ①两个地区同样的接近主要公路 ②两个地区的零售商经营能力一样  优点:计算简便  局限性:不适合某个具体商店的商圈估算;只考虑到两地商店的里程距离;只考虑一地的主干道而不考虑支路 ;广告、顾客忠诚以及某些商店有特殊吸引力时,会减弱雷利法则的有效性 29  戴维 .赫夫于 20C60年代提出  赫夫认为,在数个商业区(或商店)集中于一地时,顾客到哪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概率,是由商业区(商店)的规模和顾客到该区(或该商店)的距离决定的,即一个商店对顾客的相关吸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 商店的规模 商店的距离 30  公式: Fj/Tijλ Pij= ∑ Fj/Tijλ j=1 Pij: i地区的消费者在 j商业区 ( 或商店 ) 购物的概率 Fj: j商店的规模 ( 营业面积 ) 或 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 i地区的消费者到 j商店的行程 λ : 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度 Fj/Tijλ : j商店或商业区对 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31 例:一个消费者有机会在同一区域内 3个超市中任何一个超市购物,已知这 3个超市的规模和 3个超市与该消费者居住点的时间距离如表所示: 如果 r= 1, 每个超市对这个消费者的吸引力是 : 商店 时间距离 (分钟) 超市规模 (平方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