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77页)-质量审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到的问题、组内接口协调、确定不合格项、体系评价) 末次会议 现场审核目的及审核过程中 需要召开的会议 第 29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审核组准备会议 必要时,审核组长应于审核前召集所有审核员召开审核准备会议,以便: 确认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各审核员是否清楚明白审核任务 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用: 表示审核正式开始,创造良好的气氛,保持审核的正规化 让审核方了解审核意图和要求,以便配合审核组顺利完成审核工作 第 30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首次会议 介绍审核组成员 确认审核目的、审核范围 确认审核计划、审核依据 确认与受审核方领导沟通和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 介绍审核方法的报告方式 落实陪同人员 与受审核方建立正式联系 首次会议的目的 第 31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首次会议的步骤 与会者签到 管理者代表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到会领导和审核人员 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确认审核目的、范围、审核依据、审核计划 确认介绍审核程序及审核方法 强调客观、公证 落实陪同人员 确认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 澄清疑问 第 32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首次会议的要求 由管理者代表召集 由审核组长主持 准时开会,准时结束(一般 30分钟以内) 会议要融洽、坦诚、务实 第 33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审核方式和调查方法  顺向追踪 – 如:计划 实施 结果或从第一道工序直至最后的工序 – 优点:系统地了解体系过程 – 缺点:耗时过长  逆向追溯 – 结果 实施 计划或从最后一道工序查至第一道工序 – 优点:问题集中,针对性强 – 缺点:问题复杂时,受时间限制,不易达到预期的目的,审核经验不足的审核员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慎重  注:也可以相互结合,从任何一点展开 – 如查采购单 交货日期 QC检查 生产状况 制程状况 出货状况 – 采购单 审批要求 合格供方名单 供方评审 评审要求 第 34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审核方式 (续 )  按部门审核 – 以部门为中心展开审核,注意部门所承担的所有职能,依过程重要程度抽样,不能遗漏 – 优点:效率高,不需要重复到一个部门去 – 缺点:审核内容分散,特别是过程接口容易遗漏,要注意审核组(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 按过程审核 – 以过程为中心展开审核,一个过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要到不同的部门去,才能了解过程实施状况 – 优点:目标集中,容易体现其符合性 – 缺点:效率低,对一个部门要调查许多次,因此审核路线要按排合理,避免审核组(员)碰车 第 35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调查方法  提问  倾听  观察  记录  验证 第 36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提问 提问方式: 封闭式提问: • 简单答案(是/否,有/没有) • 可获得指定的资讯 • 可用作总结结论 • 由审核者控制问与答 开放式提问: • 由获得资讯再进一步提出跟进问题,对问题进一步讨论 • 如:怎样做的。 如何确定。 澄清式提问: • 你是这样做的吗。 第 37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提问 (续 ) 审核员提问时的注意: 态度自然、和蔼、耐心、礼貌 避免态度死板、生硬 明确观点和目的,准确地表达 发问时要考虑被提问者的背景 注意神态表情 努力理解回答 不能建议或暗示某种答案 不说有情绪的话 不可连续发问 第 38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倾听 倾听要专注 少讲多听 不怕沉默 排除干扰 多开放式提问 多鼓励讲话者 善意的态度 可借助于身体语言 • 目光接触、点头认可等 切忌粗暴地打断对方的谈话 第 39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倾听 (续 ) 不专注集中 个人偏见 选择性的听 情绪与喜恶 草率的结论 影响倾听的因素 第 40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观察 观察要仔细 对制造、设备、标识、贮存、环境、操作等一定要到现场获取真实信息 第 41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记录 审核员要对获取的信息、证据作好记录 记录应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主题事件、主要过程、活动实施概要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信息 字迹清晰 准确具体 内容完整 使之能够验证和追溯,记录要为以后的审核和评价所利用 第 42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验证 审核员必须善于通过比较,跟踪不同来源获取的同一信息,从其中的差别来验证体系运行状况。 如在文件和记录中怀疑存在问题,则通过现场观察去验证文件的适用性和真实性 如果仅看某方面有问题的线索,而不通过事实去验证,容易发生错误的判断。 第 43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审核过程的控制  审核计划的控制 按计划进行,若遇特殊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 审核活动的控制 样本选择(参前) 关键过程 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 • 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导因素,查证主导因素是否处于受控状况进行审核,如精磨质量的主导因素是“设备”、“环境”,影响装配质量的是“人”和“零件”质量。 产品工序多、流程程长时,应重点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审核。 客观性控制 • 重视行业、产品、工序的自身特点,不能把其他行业或自己认为不错的管理形式和方法作为判定依据,从而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要根据管理形式和方法所导致的结果是否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进行客观评定 第 44页 ISO培训系列教材(三) ) 审核过程的控制(续) 相关影响 • 体系中各项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影响和制约,如不合格产品的出厂可能要关联到最终检验和试验的有效性、不合格品控制、检测设备的控制、检验人员的素质等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