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20-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是否制定了要求品质、过去的公司内外的品质信息及预知预测项目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则 途径。 3)是否制定了品质水平及过去缺陷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则途径。 4)是否规定了标准类的制定、改废的责任者及 主管部门。 5)是否明确了改变检查方式的规则。 6)是否明确了指定重要工序的基准及方法。 7)是否明确了重点管理项目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 则。 8)是否制定了全部记录检查基准等要求项目的规则。 9)是否规定了维持管理记录类的规则,使记录类在不易劣化及丢失的环境及设施下受到保管及容易检索。 D 10)是否适时地且按照规定对标准类进行制定、发行、修改及保管。 11)是否根据以上计划以不良的未然及再发防止观点将品质信息及预知预测项目作为制造条件及检查重点反映到了标准类中。 12)重点管理项目是否能活用有明确记录的标准类。 对标准类的管理是否在随时能活用的状态下进行的。 13)是否 按规定修改检查方式的。 C 14)是否确认了记明了重点管理项目的标准类的实施情况与活用结果。 15)是否能确认及发现标准类的记录内容等有无问题。 16)是否对检查项目及频率等与实力的协调化进行评价。 A 17)在确认重点管理项目时有遗漏时,是否进行了跟踪。 18)当标准类有问题发生及发现时,是否及时改善了。 19)是否对标准类的修改、改废等实施了履历管理。 20)当检查基准、工序品质管理表及作业标准等的标准类项目与基准相矛盾 时,是否进行了改善。 21)当标准类中规定的重要管理项目及工序等令人难以理解时,是否进行了改善。 6/18 页 大分类 为采购品质安定的零件,对供应商提示必要的品质管理事项,根据提示内容签定实施合同,再对其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与指导。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合同 P 1) 选定新的供 应商时,是否规定了选定标准。 2) 是否制定了关于与供应商签定有关品质合同的规定。 3) 是否制定了要求品质(图纸、规格书、品质基准、工序 QC 表等)的规则。 4) 是否制定了将重要管理项目明确反映到品质基准(要求品质)等的规则。 5) 合同内容的修改及传达方法是否规则化。 6) 被传达合同内容的关系部门是否明确。 7) 有无初物及批量管理等的品质管理的基本项目的制定规则。 D 8) 是否按照选定基准来选定新供应商的,有无记录。 9) 供应商及有关 品质的合同是否符合规定。 10) 要求品质是否按规定制定的。 11) 合同是否根据规定传达给各关系部门的。 12) 是否规定了初物管理等品质管理的基本项目。 C 13) 责任者是否对新供应商的选定进行了确认及承认。 14) 责任者是否对合同、要求品质及品质管理的基本项目的决定进行了确认及承认。 A 15) 在制定合同、要求品质及品质管理基本项目时,如有不良发生,是否进行了更正。 2 监查 /评价 /指导 P 1)是否制定了品质监查评价指导的实施规则。 D 2)品质监查 等指导是否有计划地实施的。 是否明确了品质保证体制与制造工序的对象后再实施监查的,是否保管了记录。 3)在实施监查评价指导时,是否遗漏了管理项目。 4)是否明确定期及随时实施品质监查等指导及评价的目的。 C 5)是否对供应商的品质的把握及指导进行了评价,有无保管记录。 6)是否对重点管理项目无遗漏地进行了确认。 A 7)是否对品质水平的把握、评价、指导进行了跟踪,有无保管记录。 8)当重点管理项目有遗漏时,是否进行了追加等跟踪。 9)品质监查中发现品质管理的基本项目与规定不符时,是否进行了对应的跟踪,有无保留记录。 7/18 页 大分类 为采购品质安定的零件,对供应商提示必要的品质管理事项,根据提示内容签定实施合同,再对其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与指导。 NO 中分类 PD 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3 到货检查(交纳品) P 1) 是否制定了包含检查方式(抽检数据检查无检查等)的零件的品质保证规则与基准。 2) 是 否规定了供应商对交纳零件的重点管理项 目负有品质保证的责任。 D 3) 零件是否符合检查基准等规则。 4) 是否全部记录了检查基准等的要求项目。 5) 记录类是否在不易劣化及丢失的环境及设施下受到保管及容易检索。 6)对于零件的重要管理项目的品质保证是否 根据一级供应商的规定实施的,有无记录。 C 7)是否对零件的重要管理项目进行了确认及评价。 8)是否根据零件的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确认。 9)当发现不良品时,是否及时 地采取了适当处理及对策,是否确认了进展情况。 A 10)当零件的重要管理的评价结果中有异常时,是否进行了改善并保留记录。 11)零件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是否向根源进行了反馈。 12)当到货零件的品质发生不良时,是否进行了处理方法及根源的对策的指导。 4 变化点管理 P 1)是否制定了当供应商的 M/L、材料、设备、制造条件等发生「变化」或不良时的申请等联络的规定。 D 2)当供应商的 M/L、材料、设备、制造条件等发生「变化」或不良时,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申请等 联络的。 C 3)当供应商的 M/L、材料、设备、制造条件等发生「变化」或不良时,是否进行了申请等联络、异常有无的确认评价。 A 4)当确认 /评价第 3)项时发现了异常,是否进行改善并留有记录。 8/18 页 大分类 为保证零件的品质,确实把握从制造到交货期间发生的变化点,彻底实施先入先出及批组管理,以求防止不良品的混入及区分对象批组。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初物管理 P 1)初物管理规则是否反映了本田发行的「供应商初物管理要领」。 2)初物的定义是否明确。 3)是否制定了初物管理的记录方法及保管期间等规则。 D 4)初物管理是否按初物检查、初物事前报告 /初物提示及记录的保管规则进行的。 5)初物管理是否按照到货零件、公司内工序 /零件及出货零件等各 自的规则进行的。 C 6)是否对初物管理的预实 (计划实绩 )管理等进行了进展确认及把握。 7)初物管理中发现异常时,是否包括责任者在内都进行了对应及确认。 A 8)是否将初物异常品的原因反馈到根源中并进行了改善。 9)为使初物管理毫无遗漏地切实实施,是否进行了跟踪。 2 批组管理 P 1)批组管理规则是否反映了本田发行的「供应商批组管理要领」。 2)批组管理的对象零件是否明确。 3)批组管理的表示方法是否标准化。 4)是否制定了批组管理的记录方法及保管期间等的规则。 5)是否制定了从生产线退回修理或再检的零件另作批组管理的规则。 D 6)批量的先入先出、检查及记录的保管等的 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实施的。 C 7)初物管理中发现异常时,是否包括责任者 在内都进行了对应及确认。 A 8)是否将批组管理发生异常的原因反馈到根 源中并进行改善。 9/18 页 大分类 为保证零件的品质,确实把握从制 造到交货期间发生的变化点,彻底实施先入先出及批组管理,以求防止不良品的混入及区分对象批组。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3 识别管理 P 1) 是否规定了识别的对象零件及其表示方法。 (类似、作业完成 /未完成、合格 /不良、保留、修改、试作、补修等各种零件) D 2)是否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识别管理的。 C 3)识别管理中发现异常时,是否包括责任者 在内都进行了对应及确认。 A 4)识别管理中发现异常时,是否将其原因反馈到根源 中并进行了改善。 5)改善事例是否作了记录并活用到再发防止中。 4 防止品质下降的管理 P 1)防尘、防锈、包装、保管及运输的各种规格是否标准化。 2)梅雨等季节条件、长期休假及滞留品的防锈 /防尘对策是否明确地标准化。 3)是否将上记 1) 2)规定的使用合适的保管设施并保证最终产品的。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20-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记录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文 件 名 机械业程序文件范例 电子文件编码 ZLAL003 页 码 3214 冲床作业控制程序 去除多余材料完成冲压工序件的加工任务。 工作的下料、冲孔、冲缺等。 ●冲床操作人员对冲床负有使用及维护保养的责任。 ●操作程序 (1)根据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的技术资料并熟悉的。 (2)准备坯料和必需的工具、量具等。 (3)检查机床是否 正常,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
以纹杆滚筒脱粒机为抽样重点。 稻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的机动脱粒机产品应视为不同的抽样单元。 8 在同一个抽样单元内有多种型号规格时,应抽取主导产品(产量较大的一种规格)。 抽取整机应是企业最近一年内生产 、并经自检合格的产品。 样品母体量原则上不少于 10台。 抽取主要零部件应在企业半成品库或零部件库中进行。 每种主要零部件各抽两套(件),样品母体量应不少于 10套(件)。 主要零部件包括
0) 机械事故的报告与处理 由于设计、安装、操作、维修、保养、管理、指挥、实施方案等措施不当 ,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设备非正常损坏,造成机械设备技术性能降低或停产的均属机械事故。 机械事故分为以下三级: a. 一般事故:机械事故直接损失价值在 1000 元(含) — 5000 元; b. 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 5000(含) — 20200 元; c. 重大事故
公司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使其能快速对大 陆市场的变化作出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努力培养利用当地人才,基本实现了人力资源本地化, 1800 余名员工中,仅只有 9 名台籍管理人员。 ( 2)业务范围 在“内外兼修”的战略指导下,捷安特(中国)一方面利用大陆劳力及其他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扩大制造能力与生产规模以将大陆厂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以面向国际市场
下属的思想 和业务素质,强调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快速战斗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24 页 ● 负责组织经营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报告,使各级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内外的经营状况,明确市场需求和经营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者和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公司的经营运作策略和措施,提高战斗力; ●
by poor color interlining matching. 紙朴顏色不配合 , 引致色差。 ACCESSORIES 輔料問題 1) Missing button / label / badge 漏鈕 / 漏嘜頭 / 漏章 2) Button position not well match buttonhole. 鈕與鈕門位置欠配合 3) Button insid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