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案例(doc10)-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969 年, IBM 以 72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 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 70%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 1985年,IBM个人计算机占据了工商界市场 80%的份额。 在 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 IBM的 高层决策者们沉迷于已经质量管理案例 第 5 页 共 10 页 取得的成绩 ,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 —— 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 1965年定位于科研计算机市场的数据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计算机。 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 1977 年研制出内存少、没有数据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 17年来的最 低价。 在数据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 IBM 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电脑市场并占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的无可估量的帮助,知识一味沉溺于大型计算机市场获得的成功,对数据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个人计算机视而不见。 直到1986 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 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电脑专家研究小组, IBM 才开始进入个人电脑领域,一年后推出内存、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 IBMPC机电脑,但为时已晚,无论 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 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 1987年 IBM推出的最优质的 IBMPC机为 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电脑市场,那么, 1986年 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电脑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电脑,而将中央处理器芯片 CPU交给了 Intel公司,将 DOS操作系统交给了 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 Intel和微软公司,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 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电脑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 的 IBM 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Intel和 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 IBM在个人计算机世界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质量管理案例 第 6 页 共 10 页 采用 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 386机芯片开发出便携式计算机。 接着德尔公司以其独特的邮递销售方式使个人电脑售价大幅降低。 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982年 Intel和 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 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 1992年 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 IBM。 到 1992年底,已经高于 IBM市场价值的 50%。 而 1991年 IBM亏损 , 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公司亏损记录 ——。 四、领导作用 福特汽车:成败只在一念间 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沉浮。 老亨利 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