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和管理定律(ppt8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车运载到前线的 , 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 , 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 , 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 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 , 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 , 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 , 但训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 , 因此才出现了 “ 不拉马的士兵 ”。 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不拉马的士兵 企业的管理者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同时,管理者要有系统的观念,在实施变革时不能忽略工作流程的调整,从而发现哪些工作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工作流程的哪些环节已发生了变化。 经理的工作就是要了解程序中变异的种类,以便采取合适的行动去改进它。 分粥制度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 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 有 7个和尚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和尚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分粥制度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 6天都饥饿难挨。 于是我们又可得到结论: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分粥制度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 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 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什么制度是企业最好的制度。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海尔的制度好不好。 联想的制度好不好。 对于你的企业而言,难说。 关键是适用。 是从你的企业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从专家学者的专著中生搬硬套而来。 制度是生物,不是产品。 分粥制度 由是得之: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制度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热炉”法则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 “ 天条 ” 及规章制度 , 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 热炉 ” 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 1)热炉火红 , 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 ,是会灼伤人的 ——警告性原则。 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 , 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 , 否则会受到惩处。 ( 2)每当你碰到热炉 , 肯定会被灼伤 ——严肃性原则。 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 ,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 3) 当你碰到热炉时 ,立即就被灼伤 ——即时性原则。 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 , 决不拖泥带水 ,决不能有时间差 , 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 4) 不管谁碰到热炉 , 都会被灼伤 ——公平性原则。 嗑瓜子现象  大家都会嗑瓜子,有人就专门对嗑瓜子研究了一番,发现了一些规律:  ( 1)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  ( 2)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 …… 停不下来。  ( 3)在嗑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间等等,但是,回到座位上以后,都会继续嗑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  ( 4)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嗑下去,直到嗑光为止。 嗑瓜子现象  为什么会这样呢。 总结一下,有三大原因:  ( 1)嗑瓜子这种行为很简单。 因为简单,人们很容易开始这种行为;因为简单,人们很容易掌握技巧,成为熟手,并且不断改进嗑瓜子的方法,这个过程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在潜意识中人们期望享受这个过程。  ( 2)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瓜子仁。 这一点至关重要。 嗑开瓜子后马上享受到香香的瓜子仁,这对嗑瓜子的人来说是一个即时回报;就是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发挥着作用 ——激励着人们不停地去嗑下一颗瓜子。  ( 3)一盘瓜子一个一个嗑起来,过一会儿就有一堆瓜子皮 ——能够看到嗑瓜子的成就。 嗑瓜子现象  作为管理者,如果谁有办法能够让他的下属像嗑瓜子一样愉快地完成工作,那么他就成功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 首先,我们要学会分解任务,把复杂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容易做的小任务。 就像嗑瓜子一样容易做,再把这些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分到员工手中。 员工一定会乐于接受这样的任务。 嗑瓜子现象  第二,我们要及时促使下属开始工作。 例如,帮他明确工作目标,提供工作条件,规定开始的时间。 在下属对任务充满热情的时候就让他开始工作。  第三,对于员工每一次完成任务都要给予及时的激励。 这种激励必须是及时的。 就是说,员工完成任务以后,第一要激励,第二要马上激励。  第四,向你的下属展示他的工作成就,并且让他知道,你看到他的成就很开心。 嗑瓜子现象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简单来说必须具备“嗑瓜子”的几个特质。  首先,分配给下属的工作或任务必须是他能(或者是经过努力后)完成的,这样才能令人看到希望。  其次,必须给员工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限定其完成的时间。 有帮助,有压力,有动力,这样才能驱动人朝目标不断前进。  最后,领导应该及时给予下属帮助和反馈,使他们有持续前进的动力和能力。 金子与石头 一个人整天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赏识,终于这件事让上帝知道了。 上帝来到这个人的身边,捡起地上的一颗石子扔到了石堆里,说:如果石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 那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上帝又往石堆里扔了块金子,说:如果金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 结果当然是那人一眼就认出了代表自己的金子。 金子与石头 但是做石子还是做金子,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身,在石子堆里,金子很容易被发现,要让别人发现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金子。 钓竿 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