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4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44 页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建成 22 公里日提水 100 万方的香洲主城区及澳门供水保障工程,实现西水东调,解决咸潮期的供水问题。 2020 年南区水厂形成日供水 30 万方的能力。 完善西区供水工程,建成乾务水厂、黄杨泵站以及配套管线。 完善社区、镇村及海岛供水工程, 2020 年全面实现供水抄表 到户。 逐步推行城市分质供水,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建设分质供水系统。 逐步实施城市市政道路、园林、路灯的改造升级工程。 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40 万千瓦。 加快城市供电设施建设,新建 1 座 500kV、 6 座 100kV 变电站。 完善通信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通信枢纽中心站和基站。 积极配合广东省第二个 LNG 项目、南海天然气项目分别登陆高栏港和横琴岛,加快推进燃气设施建设,实现以管道天然气为主的民用供气方式,大力发展商业餐饮、工业供热、燃气汽车等新领域用户, 2020 年,管道居民用户达到 11 万户,香洲城区覆盖率达到 50%以 上。 2020 年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和其他主要海堤的达标加固。 (三)打造城市新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主城区城市品质,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培育城市集散、生产、创新和服务功能,奠定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基础。 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市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44 页 香洲主城区为我市未来几年的优化开发区域,继续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该区域的土地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其开发 受空间和环境的制约十分明显,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资源,通过城市更新改造,优化整合土地使用,走占用土地少、消耗资源少和排放污染少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培育城市核心功能,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斗门金湾城区、经济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是我市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较好。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成新的经济密集区和重要的经济动力源。 非保护区的农田、湿地、山体、岸线、河口、滩涂等区域应成为我市的限制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脆弱,对城市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宜集聚经济和人口。 要坚持保护优先、积极培育、适度开发,采取各种必要的法律、行政、经济措施,不断优化生态环境,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种自然保护区域。 各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都是我市的禁止开发区域。 要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44 页 要按照 以上四类功能区定位规范区域开发秩序,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和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标准。 ,拓展次中心城 统筹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 香洲中心城区北往唐家湾拓展,南向南湾地区延伸,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形成高层次商务活动和生活服务的主城区。 整合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城市功能和土地置换,改造老工业区、老城区,规划中心商务区和市级大型会议会展中心,建设特色商业街,提升商业服 务集聚度。 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整治前山河形成一河两岸景观带,开发建设九洲岛、野狸岛和情侣北路构筑海岸风景长廊,营造城市景观新亮点。 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 充分利用珠海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的自然风貌,注重建筑物的科学化、艺术化,在体量、材质、色彩、屋顶造型等方面创造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形象,形成显山露水透绿的城市品位。 金湾和斗门次中心城发展逐步相向靠拢,共同缔造珠海城市副中心。 按照超前规划、从点到面、分段 建设的原则,配合相应的产业发展,在西部沿海的临港、温泉、雷蛛组团,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的城市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 十一五 ” 期间重点加快唐家湾 淇澳组团、横琴 南湾组团的开发建设。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44 页 按功能明确、竞争有序、产业聚集的要求,打造东部沿海、中部沿江、西部沿海 “ 三大经济带 ”。 东部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生产生活服务业;中部沿江经济带突出发展工业、科教文化、房地产和会展经济;西部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建设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和区域性的现代物流中心。 提 升园区建设水平,突出抓好横琴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两大亮点。 临港工业区要加快建设大港口,发展大工业,带动大物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横琴经济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保税区 珠澳跨境工业区重点发展中转贸易、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和服装、电子产品等出口加工制造业;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重点发展中转仓储、海岛旅游和海洋渔业;大学园区要重点推动产学研结合,建设成为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孵化输出的基地。 进一步突出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连续 性,引导和优化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配置。 编制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分区规划,不断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 树立 “ 违反规划就是违法 ” 的意识,依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建立健全重大规划项目的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审批、人大政协审议监督 “ 四位一体 ”的决策机制,推行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项目公示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 不断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艺术质量,按实用、经济和美观营造城市景观,实现建筑、景观和城市规划相统一,创造舒适惬意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治理力度。 创新城市管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44 页 理体制,构建专业 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办和社区的责权利,理顺财权事权,改进城管经费拨付机制,实现城市管理上水平,城市面貌有明显改观。 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减少执法层次,加大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定不移实施 “ 科教兴市 ” 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 2020 年全市拥有 80 家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和省级达到 30 家以上,全市研发经费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5%.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大学园区人力、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努力把唐家湾地区打造成为现代化科教新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强做大,高标准规划建设信息产业专区、生物技术产业专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科技产业基地。 加强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科技园区和企业建立一批公共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形成以公共实验室为核心的公共研究开发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共测试平台、以促进技术与资本相嫁接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44 页 制创新,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风险投资机构发展。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应对国际技术壁垒,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与国外先进标准,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推进专利产业化、市场化。 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到 2020 年政府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和科技总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 3%和 5%以上。 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普及化、职业成人教育终身化,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合理配置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资源。 2020 年建成教育强市。 2020 年,全市所有镇建成教育强镇,逐步实现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上的均衡。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加学位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 2020 年高中阶段优质学位达到 80%以上, 2020 年全市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8%.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西部地区技工学校和一批重点专业及实践培训中心,力争有 12 所学校进入全省 30 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的行列。 稳步扩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建设好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办好大学园区,力争把大学园区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等教育、产学研基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1 页 共 44 页 和我国高等教育 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 到 2020 年,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 10 万人。 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完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 优化教育投资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民办教育,将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用地布局等列入教育发展规划。 解决好外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困难家庭子女教育的资助力度。 完善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学(书)杂费减免、特困补助为主体的助学政策体系。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建立非营利性助学基金,设立各种奖学金。 通过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一支素 质高、结构优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金融、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依托大学园区聚集培养高素质人才。 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实施留学人才和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建立引进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实现高端人才柔性引进。 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奖励办法,建 立规范有。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4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