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关于中国寿险业的最新研究报告doc31-中国人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当然,政府能够集中资金进行有针对性投入的前提是其他民众拥有必要的商业保障的覆盖。 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动商业寿险的发展,力求商业寿险能够为民众提供更高的保障和更好的服务。 政府 应该考虑通过对享受政府保障人员的资格限制以及通过将商业寿险与政府提供的低水平保障的比较,引导在经济上力所能及的民众尽早地、更多地依靠商业寿险来解决包括其养老在内的各方面保障问题,从而减轻政府财政的长期负担。 近年来澳大利亚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实现由全民公费医疗体系向商业医疗保障体系转移,以减少民众对公立医疗体系的依赖并保持医疗体系的长期活力。 如今,已有 43%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而该数字在 1999 年只有 31%。 (二 )良好的开端 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寿保险的重 要性,并且已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寿险业的发展。 目前相应的法律和经济手段已经到位,能够推动寿险业的稳定发展。 保证产权制度的执行、明确相关当事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等对于寿险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企业必须使顾客对其长期的偿付能力保持信心。 中国已经提出要对社会福利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一个以政府、企业和个人为 “三大支柱 ”的筹资体系。 为此,政府同意商业保险企业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开始企业年金试点项目,通过调整企业的应税金额 (扣除养老金成本后再交税,最多占工资总额的 4%)来鼓励此类项目的开展。 政府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 参与对失地农民的特殊养老金项目的管理 (如重庆 ),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为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提供工伤和住院保险 (如上海 )。 政府还对一些大型国有寿险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赋 此资料来自企业 予它们更多的自主权以拓展业务范围和扩大规模。 政府还允许私营人寿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开业,并开始逐步放开保险市场、鼓励市场竞争。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寿险业在过去几年间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三 )亟待开发的潜能 尽管如此,中国寿险业的巨大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中国的人口占到世界总人口的 25%,但是人寿保险市场只占全球市场总额的 %。 在西方国家,人均直接保费交纳额高达 3000美元甚至更多,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美元。 即使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内,中国的寿险业也远谈不上发达。 此外,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很多保险产品都属于短期投资型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对投保人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 在海外上市的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这类产品一般都不计人保费收入,甚至会被列入负债一栏的存款项下。 如果不考虑这些短期投资型产品,中国市场的寿险渗透率实际上应该比目前的数字至少还低 30%。 究其原因,寿险行业尚未充分发展实际上并非是由于缺少 资金。 众所周知,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高得惊人;此外,随着人们收人的提高,很多人已经达到了大规模购买保险产品的水平。 现在中国的人均 GDP 为 1275 美元,并以每年 8%—10%的速度增长。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一旦人均收入突破 1000 美元大关,人寿保险的购买量将会迅速增加 此资料来自企业 然而,尽管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购买人寿保险产品的人数却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常见。 因为收入和储蓄与寿险购买量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由于寿险能够帮助被保险人避免意外的收入损失,当收入增加时,寿险产品更容易 负担,也更为人们所需要。 同样,当收入增加时,额外收入转化成银行储蓄,这也刺激了对财富累积型产品的需求,因为这些产品 (比如年金 )比银行活期账户更有特色,而且能够提供更高的回报率。 (四 )两个关键难点 如果说资金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诚然,人寿保险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对于这样一个处于培育期的产业而言,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但是,我们发现寿险业发育不良还有另外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大众缺乏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甚至是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中国只有 6%的消费者对于投保的好处有恰当的了 解,即使在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中,仍有 40%的人表示他们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知之甚少。 此外,在大众中还有这样的想法:政府会满足个人在收入和健康方面的所有需求,所以个人无需自己做准备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惯性思维。 另外,由于缺乏诚信,保险销售中的一些激进做法以及时有出现的误导现象也造成了消费者对于寿险业的不信任。 现在很多消费者都比较怀疑保险代理人关于保险好处的宣传,即使这些宣传完全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 另外,从 2020 到 2020 年间,顾客对保险销售不满的投诉增加了 53%,远远超出了同期寿 险新单保费 5%的增长幅度。 此资料来自企业 大众对保险的认识不足,以及顾客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低,最好的佐证就是寿险业的高退保率。 2020 年人寿保单退保率为 %,而 2020 年这一数字为 10%(同期美国寿险业的退保率仅为 2%); 2020 年退保金额达到 ,比 2020年增长了 57%。 大多数退保保单由国内保险公司发行,退保集中在三年期或更长期的投资产品上,大约 20%的退保人把 “感觉受到欺骗 ”作为退保理由。 另外的一个主要问题跟地域有关,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普遍。 简而言之,农村投保者并没有享受到良好 的服务。 由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收入上存在差距,使得城市和农村两个保险市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农村人口对于寿险的了解更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提供服务的成本更高而效益更少;另外,国外保险公司才刚刚获准进入农村市场。 即便对于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高流动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沿海地区和中国内陆之间在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之间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 保险公司在较为富裕的沿海地区投入较大力量开展业务,而在内地广大不发达地区的拓展力度则远远不够。 三、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的寿险行业 中国政府应当明确寿 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并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1)教育市场,尤其是消费者; (2)拓展寿险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覆盖面; (3)加强监管机构的力量; (4)为保险公司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 (5)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政府应该明确今后 10 年到 15 年寿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寿险行业对社会的保障功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 此资料来自企业 司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更趋合理等等。 具体目标的设定可以体现为人均净保费、保险类产品占家庭 总资产的比重、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寿险覆盖率、寿险公司所持资产同其它金融机构所持资产的相对比重等等。 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一 )教育市场 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中国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使用。 毫无疑问,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中国政府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政府的社保机构还应该尝试与个人直接 进行沟通,具体方式可以是向个人寄送年度个人社保状况通知,该通知需阐述个人的社保福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并且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告知寿险产品如何能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例如德国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其养老金体系中推行类似的措施,而且德国政府的家庭计划部还专门负责消费者教育,以提高大众对保障的认识。 1977 年,韩国财政部宣布当年为 “保险年 ”,彻底重建了当时仍显稚嫩的监管体系,启动了一项新的教育项目。 政府人士和业界人士也积极努力,通过电视和报纸广告对保险业进行大力宣传。 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此前韩国关 于寿险的宣传活动仅限于一些制作粗糙的 此资料来自企业 电视教育节目。 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增加,在接下来的 10 年间,韩国寿险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51%,大大高于其 GDP 的年均增长率 21%。 在美国,寿险业由各州监管,所以通常都是由州政府或州监管机构发行一些内容翔实的消费者手册,详细介绍保险的相关情况以及该州的具体做法。 很多州监管机构,如加州,还下设了消费者教育局,通过提供研讨会、保险课程、教育资料等手段更好地教育消费者。 美国还有很多非盈利机构专注于保险教育。 他们的宣传对象涵盖从普通消费者到在校学生。 其中, “保险教育基金会 ”就是一家针对中学生的保险教育机构。 他们通过对中学老师进行培训、帮助老师设计课程的方式来推广保险教育,每年有大约 150名中学教师接受该机构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参议院将 2020 年 9月定为 “寿险认知月 ”,以向美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