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高标准农田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 70100m3/亩,在此取 70m3/亩 所以水稻总灌溉定额为( 460+70) =530m3/亩 用水量平衡法(以作物计划湿润层为平衡单元)制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先计算作物的需水量。 水量平衡方程如下: 00trW W W P K M E T 式中 : 0, tWW—— 时段初和任一时间 t 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16 rW ——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如计划湿润层在时段内无变化则无此项;计算过程见表 312 0P —— 保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雨量; K —— 时段 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即 K kt , k 为 t 时段内平均每昼夜地下水补 给量; M —— 时段 t 内的灌溉水量; ET —— 时段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即 ET et , e 为 t 时段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需水量。 以上各值可以用 mm 或 3m亩 计。 取田间持水量为 (占土壤体积的 %计), ( 1) 推求旱作物的需水量 拟采用土壤最大含水率为田持的 100%,即 max 100% ,最小含水率为田持的80%,即 min 80% ,取 25 ﹪,由于项目区的土壤是非盐渍土, cm , 作物的耗水量计算过程见表 311。 取需水系数为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水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过程相同 表 310 小麦逐日耗水量计算表 生育期 播种 ~出苗 出苗 ~分蘖 分蘖 ~拔节 拔节 ~抽穗 抽穗 ~开花 开花 ~成熟 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 ~ ~ ~ ~ ~ ~ ~ 天数 11 31 106 36 10 37 231 潜在腾发量 阶段需水系数 阶段需水量 每日耗水量 17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的确定计算过程见表 311 表 311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单位: m3/亩 生育期 起止日期 天数 累积需水量E(m3/s)亩 ) 计划湿润层H(m) maxmax 667HQW minmin 667HQW 水HWr 667 每日播前灌水定额 m3/亩 mm 播种 ~出苗 ~ 11 0 0 出苗 ~分蘖 ~ 31 分蘖 ~拔节 ~ 106 拔节 ~抽穗 ~ 36 抽穗 ~开花 ~ 10 0 开花 ~成熟 ~ 37 0 0 ( 2)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具体计算过程见附表 3 汇总结果见表 312 表 312 小麦设计灌溉制度表 灌水次数 灌水日期 灌水定额 mm m3/亩 1 5 2 5 3 10 4 10 5 15 6 5 7 10 8 5 9 20 10 15 11 15 12 20 13 20 14 15 旱作物播种前的灌水定额 )(6 6 7 0m a x nHM m3/亩 所以小麦的灌溉定额为 ( +) =。 18 灌水率 q净应分别根据项目区各种作物的每次灌水定额,逐一进行计算。 灌水率的计算公式为: iiTmq 净, m3/(s 万亩 ) 式中: iT ——各次灌水延续时间,以 d 计; ——各作物的种植面积占项目区面积的百分数; im ——作物各次的灌水定额, m3/万亩。 由上式结合 已求得的作物的设计灌溉制度计算作物的灌水率,计算结果见表 39。 表 313 灌水率计算表 作物 种植比例( %)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m3/亩 ) 灌水日期(日 /月) 灌水延 续时间 T(d) 灌水率 始 终 中间日 冬小麦 95 播种前 10 1 12 2 12 3 12 4 12 5 10 10 6 10 7 10 8 10 9 10 10 10 10 11 10 10 12 10 13 10 14 10 10 水稻 95 泡田 70 10 1 3 2 3 3 3 4 3 19 作物 种植比例( %)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m3/亩 ) 灌水日期(日 /月) 灌水延 续时间 T(d) 灌水率 始 终 中间日 5 3 6 3 7 3 8 20 3 9 20 3 10 20 3 11 20 3 12 20 3 13 20 3 14 20 3 15 20 3 16 20 3 17 20 3 18 20 3 19 3 20 3 21 3 22 3 23 3 24 3 25 3 26 3 27 3 28 3 29 3 30 3 31 3 32 3 31 3 备注:耕地面积一共两万亩,经济作物 1000 亩,除去经济作物外均用来种植水稻和小麦,水稻收割后种植小麦 20 由表 313 的计算结果,以灌水率 q净为纵坐标,以每次的灌水时间为横坐标作灌水率图,见图 2。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小麦水稻1. 07 图 2 灌水率图 在图 2 上选取延续时间较长的最大灌水率值作为设计灌水率。 则该项目区的设计灌水率为: ( m3/s) /万亩。 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过境水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过境水可利用量 过境水是本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资源,项目区内主要河道有东张河、公兴河 2 条, 21 为主要排水河道,其槽蓄水源可以作为涟西二干渠灌溉不足时的水源补充。 东张河、公兴河从项目区穿过;地表径流量丰水年为 亿 m3,枯水年为 亿 m3。 项目区灌溉主要依靠涟西二干渠引区外水灌溉和东张河、公兴河的过境水。 各种保证率时的可引用水量一方面受到渠首引提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要受到取水许可 的限制;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水量。 这里,在 90%年型下,项目区的引水能力为 5000 万 m3而取水许可远大于这个数字,那么过境水可利用量为 5000万 m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当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采用降雨径流系数法,计算得到 90%保证率时的当地地表水资源量。 由于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对径流的调蓄能力较低,须将径流总量乘以径流可利用率,得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保证率为 90%的径流可利用率为 ) 代表年的年降雨量为 ㎜,查《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知:降雨径流系数取为。 那么,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 ㎜,即为 ,项目区总面积为 2 万亩,则可折算为 万 m3。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受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的限制。 地下水资源量为各项补给量之和,其中主要是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如下: FPPr 式中: Pr为降雨入渗补给量, α 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P 为平均降雨, F 为面积。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采用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江苏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中所给出的 α 值, 涟水 项目区 α 值取。 项目区面积为 2 万亩。 Pr=2= 万 m3 则总的可供水量为 5000++= 万 m3 用水量 本项目区主要考虑农业用水,而农业用水则与自然界的水文气象条件有密切的联 22 系。 农业灌溉用水一般是由灌溉制度、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来计算的。 农 业用水量 要计算农业用水量,首先要看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 规划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 前面已推求得到见表 41。 表 41 项目区主要作物灌溉定额成果统计表 作物种类 水稻 冬小麦 经济作物 灌溉定额( m3/亩) 530 210 种植面积(万亩) 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汇总: ( 530++210) /=1789 万 m3 非农业用水量 非农业需水量主要为项目区内工业用水,村镇居民生活用水及牲 畜用水。 本项目区工业及生活用水基本不用地表水,主要取用地下水。 供水方式为城镇集中供水,有条件的村也集中供水,集中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集中供水量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生活用水取自浅层地下水。 据 “21世纪中国水供求 ”提出的增长率为 6%,预测 2020年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192L/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增加 3%, 2020 年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152L/d,牲畜用水定额 30L/d,2020 年非农业需水量 2932 万 m3。 总用水量 1789+2932=4721 万 m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总用水量预计为 4721 万 m3,而总的可供水量为 万 m3。 供大于需,则总的水资源量满足社会生产及人民生活水平,故水资源可以保证达到供需平衡。 23 项目区本次规划设计灌溉面积 2 万亩,耕地率。 现状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较低,规划后达到 90%,通过节水灌溉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高度节水灌溉和配套建筑物全面完善的目的。 规划成果见附图 1:项目区改造图。 项目区规划完成后,项目区供水情况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渠道工作 制度转变为干渠、支取续灌,支渠以下实行轮灌。 共有一条干渠,三条支渠,其中一支渠长 ,控制 亩地,支 1 有 4 条斗渠(分别为斗 斗 斗 斗 4),斗渠 1~4 分别有12 条农渠;二支渠长 ,控制 亩地,支 2 有 4 条斗渠(分别为斗 斗 斗 斗 8),斗渠 5~7 分别有 13 条农渠,斗渠 8 有 12 条农渠;三支渠长 ,控制 亩地,支 3 有 5 条斗渠(分别为斗 斗 斗 1斗 12,斗 13),斗渠 9有 7 条农渠,斗渠 10~14 分别有 15条农渠。 因此,确定支 1 上 同时工作的斗渠 2 条,农渠均分三组进行轮灌,每组四条;支 2 上同时工作的斗渠 2 条,农渠均分三组进行轮灌,斗 7 每组分别为 4 条、 4 条、 5 条 .斗 8 每组 4 条;支 3 上斗渠分两组轮灌,第一组为 2 条,第二组为 3 条,斗 9 农渠分两组轮灌,一组 4 条,一组 3 条,斗 11 13 上的农渠分 3 组轮灌,每组 5 条。 项目区轮灌组划分为,见表 51——53 表 51—— 一支渠轮灌方案 表 52—— 二支渠轮灌方案 表 53—— 三支渠轮灌方案 表 51 一支渠轮灌方案 单位:亩 一支渠轮灌分配 一支渠轮灌分配 轮灌组 农渠号 灌溉面积 各轮灌组 灌溉面积 轮灌组 农渠号 灌溉面积 各轮灌组 灌溉面积 一 农渠 11 93 649 四 农渠 35 112 755 农渠 12 85 农渠。某县高标准农田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工日,施工班组人数 17人, m=4采用一班制,计算流水节拍 t 柱筋 =135247。 ( 17 4) =2 天 柱、梁、板模板劳动量为 2263工日,施工班组人数为 25人, m=4,采用两班制,计算流水节拍 t 柱梁板 =2263247。 ( 25 4 2) =11 天 17 柱混凝土劳动量为 204工日,施工班组人数为 14人, m=4,采用一班制,计算流水节拍 t柱 =204247。
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51 测量放线 ..............................................................................................................
卡节头处,距离软管接头不大于 500mm。 混凝土浇筑看护 混凝土浇筑看护泵送料时要有足够的看监管人员,混凝土泵操作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混凝土每次施工时采用 1m3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 砂浆润管,砂浆泵送完后用铁灰盆吊离楼层,倒入建筑垃圾中,再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顺序 原则以先浇筑高标号砼,再浇低标号砼的顺序要求施工。 梁柱砼强度等级不同时,先浇满柱头砼,再浇梁板砼。
筑 2CM深为宜),凉干后备用。 砌筑前,先按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然后摆砖样,排出灰缝厚度,于墙身交接处立皮数杆,间距不超过 15 米,并用水准仪抄平。 砌筑时采用“三一”砌砖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浆”。 水平及坚直灰缝砂桨饱满度不低于 80% ,交接墙体不能同时组砌时,应于墙体中引 出阳槎,物别是两种墙体交接均应在灰缝中预埋长度不小于 500 毫米,间距不大于 600 毫米的 φ 6
不能完全满足 低收入 家庭的需 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 为此萧县县委、县政府极力 加快 经济适用房柏星碧水星城安置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Tel: 05575068731 11 建设进度。 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安置房 建设模式,积极推行 安置房建设市 场化运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和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开发建设单位参与 安置房 建设
,压梁钢筋下的分布筋可不作弯钩。 施工中绘制钢筋加工制作小样按小样进行加工和绑扎,对号入座,不得串用。 若钢筋代换须经技术部门进行验算,交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钢筋运输。 钢筋原料汽车运至钢筋加工点,进行半成品加工,成型的半成品用人工钢筋车运至操作点,垂直运输采用人工传递,部分钢筋用吊车,稳机配合作 心圩中 学教学楼施工 7 7 业 第五节 砼工程 砼 为现场设置 2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