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服务,保证其物流作业快速、准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实现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 运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投资,集中精力于主业,降低经营风险 把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得公司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 企业的物流系统不仅投资大,而且专业化程度要求高。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是没有能力去自己组建的,即使有能力组建,也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如果企业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就能够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传到中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体分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 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 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外运)、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国邮政、中铁快运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4 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 这类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各地网点间缺乏信息沟通,作业不能配合与协调,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难以享受到较为全面的物流服务,各网点实际处于分散的结点状态,网络并未真正形成。 这类企业一般都能提供运输、仓储服务,但由于规模大,要负担庞大的人力成本,价格要稍高于区域性的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意 识不强,服务质量较差。 企业在观念上还较落后,对客户需求不够重视,部分企业还残留着行业老大的痕迹,灵活性差,运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种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 如 1993 年 11 月成立的中海物流公司,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这类公司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可在本地区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服务价格较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它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 个别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但尚不能成为全国性企业。 这些企业的仓库结构和 设施比较陈旧;由于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多数企业负担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上,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传统、分离、单一的基本业务。 第三种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 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 这类公司在资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务及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凭借着这些优势,它们占据了外资企业物流供给的 大部分市场。 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 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 这类企业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服务水平与外资物流企业相近,但服务 5 地域要广些,不仅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与外资企业相比,在当地市场的运作上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服务、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要高于一般国内物流企业。 但它们资金实力有限,业务拓展、规模扩张和网点铺设都受到限制;属于新型企业,在基本业务操作上经验积累不够。 综上所述,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 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