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应用文写作考试论文内容摘要:

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应用文写作考试论文 1中国 “亚太大家庭”的重要参与者摘 要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论坛组织,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 最大发展中成员,中国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全面参与亚太活动,对亚太地区合作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双方发展进程中机遇下蕴藏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论述了 中国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及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亚太经合组织 合作 互利共赢 区域经济 发展2目 录第一章 绪论 (3)亚太经合组织的形成 (3) (3)太经合组织的基本状况 (3) (4)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国参与 (4)国加入 (5) (5)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关系的讨论意义 (5)第二章 我国积极参与 (5)我国积极参与 (6)中国参与 (8)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状况 (5)国参与 (9) 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 (9) (13) (13)第四章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建议措施和未来展望 (15)(15)(17)第五章 结论(18)参考文献 (19)3第 1章 绪 太经合组织诞生的历史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亚太地区经济经历了一个迅速成长的时期,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繁荣使得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因此,为促进经济交流更加深入,区域内迫切需要降低许多壁垒,同时提高各个方面的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成为亚太地区经济继续发展的必要。 在这种背景下,1989 年 1 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 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 年 11 月 5 日至 7 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 6 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 年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 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经济体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 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由于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这一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地位迅速提高,越来越受到了区域内各国的高度重视。 目前该组织共有 21 个成员国。 员所涵盖的陆地领土遍及除欧洲、非洲以外的世界主要地区。 有 5 个层次的运作机制,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及秘书处。 其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是英语。 以对话而非谈判、以自愿而非约束为基础。 它的宗旨是坚持开4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以使这个地区的成员能够相互依存,共同受益。 【1】核心是以开放而非排他的态度,聚焦区域经济合作。 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 近年来,开始加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气候变化、反腐败、文化合作等。 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组织不同的是,亚太经合组织不是依靠组织内部的法律或协定来约束各成员参与地区活动,而是采取非约束性行事机制来推进地区经济合作,扩大共同利益的。 具体说来,就是在相互尊重、互相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安排、共同协商和渐进的方式来开展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对区外成员对等提供经济合作成果。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已日趋完善,就其开展的活动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贸易投资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贸易投资自由化主要是指消除成员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投资、服务业自由化。 贸易投资便利化主要指为促进亚太地区企业进行商业活动而提供的各种便利化措施,内容包括简化海关手续、实现无纸化贸易、建立相互认可协议、制定竞争政策等等。 这方面亚太经合组织取得的进展比较大。 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是在各成员间进行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以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活动主要集中在六个优先领域,即人力资源开发、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技术、环保和中小企业六个优先发展领域,并鼓励企业参与经济技术合作活动。 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已开展了 400 多个合作项目。 中国参与 经济合作,是 90 年代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举措。 80年代末、9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南斯拉夫相继解体,持续了 40 多年的两极格局宣告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旧的格局打破以后,世界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国际竞争日5趋激烈。 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给中国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加入 我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成员的经验,促进国内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 990 年 7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 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 ,欢迎中国、台湾、香港三方尽早同时加入 991 年 10 月 2 日,中国同中国、台湾、香港三方加入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原则基础上,1991年 11 月 12 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汉城举行,会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为 员。 【1】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一直积极参与 织的各种活动,为 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经合组织与中国在经济发展、农业政策、环境保护、出口信贷、金融体制改革、保险、税收、科学、技术及工业等 19 个政策领域均开展了合作。 中国与 其他发展中成员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了诸多有关 本原则的讨论和制定。 1991 年,中国近 80的对外贸易和93的外资来自这一地区。 2001 年 10 月,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后,中国与 他经济体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近年来,中国与他经济体之间每年的贸易额均占当年贸易总额的 70%以上。 【2】别是与 展关系。 通过回顾中国与发展历程,分析两者关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与经合组织的发展走向,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去维护并支持一个繁荣、开放的亚太地区,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发展我与经济体的关系,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及展示我国发展成就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都有重要意义。 6第 2章 我国积极参与 合这一趋势,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是亚太地区每一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中国一向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成员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的近邻,加入 以使中国与它们在同一个机制下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贯彻睦邻友好政策。 ) 快了中国的开放,引领中国登上亚太国际舞台亚太是中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 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 70%以上来自 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 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区域间的外部环境和要素流入,我国还面临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很多问题。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时,更需要向区域各国寻求帮助,实现共同发展。 80 年代中期以后,亚太地区正处于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方向的发展过程之中。 (2) 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与亚太进行技术合作,可以促进中国同 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和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积累丰富的经验,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去” ,结交更多的朋友,参加工商管理论坛等活动,10 年来,我国在电信、交通、能源、人力资源开发、环保和科技、海洋资源保护等领域,充分利用了 信息和技术。 (3) 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契机通过参加 活动,中国可以进一步积极发展同亚太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起联系和信任机制,对于促进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大有好处。 中国7也希望通过 活动提出和倡导自己的主张,发挥自己的影响,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实施的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与我国发展计划高度一致,这相当有利于双赢。 (4)我国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括了美国、日本在内的我国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 虽然 论坛,有别于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机制性、约束性的贸易集团,但是由于成员的共同需要,合作在朝着实质性方向推进,因此它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它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和亚太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经济联系,自身经济又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尽管经济结构尚需调整和完善,但经济规模正日趋增大。 中国与 员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他们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程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 (1)亚太经济区域化需要中国的融入区域合作的最初形式是贸易自由化,论制订什么样的贸易自由化目标或时间表,有否中国的加入就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乃至一体化的关键。 由于中国与亚太地区各主要经济体之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