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教育理想)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础上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其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意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6 ,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强调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考点)。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也是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辨析) 第五章 学生与老师 1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事教育的课题。 (辨析)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体现了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无歧视原则。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受教育权。 2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 (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 ( 1)传道者角色 ( 2)授业、解惑者角色 ( 3)示范者角色 ( 4)管理者角色 ( 5)朋友角 色 ( 6)研究者角色 7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 第六章 课程 课程 概述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选择、填空) 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过,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 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实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技术发展水平 、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8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课程设计)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讲义(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来使用,或者将过去储存的信息用于现在。 所以长时记忆的作用在于把人的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个整体。 因此,长时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 1)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 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 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
C 3驾驶机动车,必须遵守 ____的原则。 A、右侧通行; B、左侧通行; C、内侧通行; D、中间通行 答案: A 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 机动车 ____。 A、在道路两侧通行; B、在道路中间通行; C、实行分道通行; D、可随意通行 答案: B 4机动车在路边起步应打开 ______。 A、右转向灯; B、左转向灯; C、示廓灯; D、危险报警闪光灯 答案: B
路图 原理框图 电路图的分解:抗干扰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启动电路与偏置整流滤波电路 保护电路 反馈电路 次级整流滤波电路 2020/9/5 8 电源原理图 2020/9/5 9 电源原理框图 2020/9/5 10 电路图的分解 抗干扰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启动电路与偏置整流滤波电路 保护电路 反馈电路 次级整流滤波电路 2020/9/5 11 抗干扰电路
④恨别鸟惊心;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任尔东西南北风 5、①√ ②√ ③ ④ ⑤√ 三、 6、B 7、A、C 8、引证法、例证法 9、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10、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11、“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12、司马迁;纪传体 13、①適通谪;含义是充军;②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14、C 15、B 16
理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后,到所在地饮食行业管理办公室办理行业管理登记手续,包括咖啡店定级、缴纳行业管理费、参加有关活动等。 ( 2)物价审核。 领取营业执照和办理行业定级后,需要到所在地物价局办理有关物价审核手续,主要包括价签、菜单、产品和确定烟酒饮料的毛利率或综合毛利率等,报主管物价局备案。 ( 3)办理酒类经营许可证。 在业主领取营业执照后,可以到有关的工商管理部门办理酒类经营许可证。 二
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 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4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模仿 ,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